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医药动态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 15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2 19:14:11

  十四、治风剂

  治风剂是以川芎、防风、羌活、荆芥、白芷及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天麻、鳖甲、龟板、牡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中成药。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临床以头痛、口眼㖞斜、肢体痉挛、眩晕头痛、猝然昏倒、半身不遂或高热、抽搐、痉厥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破伤风、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妊娠高血压、癫痫发作、震颤麻痹、小儿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疏散外风剂  适用于外风所致病证。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等。例如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疏风活络丸。

  2.平熄内风剂  适用于内风证。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语言謇涩、足废不用,甚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例如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华佗再造丸。

  注意事项:(1)应注意区别内风与外风;(2)疏散外风剂多辛香走窜,易伤阴液,而助阳热,故阴津不足或阴虚阳亢者应慎用。

  十五、治燥剂

  治燥剂是以桑叶、杏仁、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中成药。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剂与滋阴润燥剂。临床以干咳少痰、口渴、鼻燥、消渴、便秘、舌红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百日咳、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习惯性便秘、糖尿病、干燥综合征、肺结核、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轻宣外燥剂  适用于外感凉燥或温燥证。凉燥证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温燥证症见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燥。例如杏苏止咳糖浆(颗粒)。

  2.滋阴润燥剂  适用于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燥在上者,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燥在下者,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例如养阴清肺口服液(膏、丸、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

  注意事项:⑴首先应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又须分清温燥与凉燥;⑵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