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第 2 页
穀部
麥芽二百三
味甘微鹹, 氣溫。 善於化食和中, 破冷氣, 消一切米?諸果食積, 去心腹脹滿, 止霍亂, 除煩熱, 消痰飲, 破癥結, 寬腸下氣。 病久不食者, 可借此穀氣以開胃; 元氣中虛者, 毋多用此以消腎。 亦善催生落胎。 單服二兩, 能消乳腫。 其耗散血氣如此, 而脾胃虛弱, 飲食不消方中, 每多用之何也? 故婦有胎妊者, 不宜多服。
神麴二百四
味甘, 氣平。 炒黃入藥。 善助中焦土臟, 健脾煖胃, 消食下氣, 化滯調中, 逐痰積, 破癥瘕, 運化水穀, 除霍亂脹滿嘔吐。 其氣腐, 故能除濕熱; 其性澀, 故又止瀉痢。 療女人胎動因滯, 治小兒腹堅因積。 若婦人產後欲回乳者, 炒研酒服二錢, 日二即止, 甚驗。 若閃挫腰痛者, 淬酒溫服最良。
白扁豆二百五
味甘, 氣溫。 炒香用之, 補脾胃氣虛, 和嘔吐霍亂, 解河豚酒毒, 止瀉痢溫中, 亦能清暑治消渴。 欲用輕清緩補者, 此為最當。
薏仁二百六
味甘淡, 氣微涼。 性微降而滲, 故能去濕利水。 以其去濕, 故能利關節, 除腳氣, 治痿弱拘攣濕痺, 消水腫疼痛, 利小便熱淋, 亦殺蚘蟲。 以其微降, 故亦治欬嗽唾膿, 利膈開胃。 以其性涼, 故能清熱, 止煩渴上氣。 但其功力甚緩, 用為佐使宜倍。
綠豆二百七
味甘, 性涼。 能清火清痰下氣, 解煩熱, 止消渴, 安精神, 補五臟陰氣, 去胃火吐逆, 及吐血衄血, 尿血便血, 濕熱瀉痢腫脹, 利小水, 療丹毒風疹, 皮膚燥澀, 大便秘結, 消癰腫痘毒, 湯火傷痛, 解酒毒鴆毒, 諸藥食牛馬金石毒, 尤解砒霜大毒。 或用囊作枕, 大能明耳目, 并治頭風頭痛。
粟殼二百八
味微甘, 性多澀。 泡去筋膜, 醋拌炒用, 甚固大腸, 久痢滑瀉必用, 須加甘補同煎。 久虛欬嗽劫藥, 欲用須辨虛實。 脫肛遺精, 俱所當用, 濕熱下痢, 乃非所宜。
麻仁二百九
即黃麻也, 亦名大麻。 味甘平, 性滑利。 能潤心肺, 滋五臟, 利大腸風熱結燥, 行水氣, 通小便濕熱, 秘澀五淋, 去積血, 下氣, 除風濕頑痺, 關節血燥拘攣, 止消渴, 通乳汁, 產難催生, 經脈阻滯。 凡病多燥澀者宜之。 若下元不固, 及便溏陽痿, 精滑多帶者, 皆所忌用。
--------------------------------------------------------------------------------
果部
芡實二百十
味甘, 氣平, 入脾腎兩臟。 能健脾養陰止渴, 治腰膝疼痛, 強志益神, 聰明耳目, 補腎固精, 治小便不禁, 遺精白濁帶下, 延年耐老。 或散丸, 或煮食皆妙。 但其性緩, 難收奇效。
杏仁二一一
味苦辛微甘, 味厚於氣, 降中有升。 有毒。 入肺胃大腸經。 其味辛, 故能入肺潤肺, 散風寒, 止頭痛, 退寒熱欬嗽, 上氣喘急, 發表解邪, 療溫病腳氣。 其味苦, 降性最疾, 觀其澄水極速可知, 故能定氣逆上衝, 消胸腹急滿脹痛, 解喉痺, 消痰下氣, 除驚癇煩熱, 通大腸氣閉乾結, 亦殺狗毒。 佐半夏, 生薑, 散風邪欬嗽; 佐麻黃發汗, 逐傷寒表邪; 同門冬, 乳酥煎膏, 潤肺治欬嗽極妙; 同輕粉研勻油調, 敷廣瘡腫毒最佳。 尤殺諸蟲牙蟲, 及頭面?斑?皰。 元氣虛陷者勿用, 恐其沉降太泄。
桃仁二一二
味苦辛微甘, 氣平, 陰中有陽, 入手足厥陰經。 去皮尖用。 善治瘀血血閉, 血結血燥, 通血隔, 破血癥, 殺三蟲, 潤大便, 逐鬱滯, 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脹, 療跌撲損傷。 若血枯經閉者, 不可妄用。
木瓜二一三
味酸, 氣溫。 用此者, 用其酸斂, 酸能走筋, 斂能固脫。 入脾肺肝腎四經, 亦善和胃。 得木味之正, 故尤專入肝, 益筋走血, 療腰膝無力, 腳氣引經所不可缺。 氣滯能和, 氣脫能固。 以能平胃, 故除嘔逆霍亂轉筋, 降痰去濕行水。 以其酸收, 故可斂肺禁痢, 止煩滿, 止渴。
陳皮二一四
味苦辛, 性溫散, 氣實痰滯必用。 留白者, 微甘而性緩; 去白者, 用辛而性速。 瀉脾胃痰濁, 肺中滯氣, 消食開胃, 利水通便, 吞酸噯腐, 反胃嘈雜。 呃逆脹滿堪除, 嘔吐惡心皆效。 通達上下, 解酒除蟲, 表裏俱宜, 癰疽亦用。 尤消婦人乳癰, 并解魚肉諸毒。
青皮二一五
味苦辛微酸, 味厚, 沉也, 陰中之陽。 苦能去滯, 酸能入肝, 又入少陽, 三焦, 膽腑。 削堅癖, 除?痛, 解鬱怒, 劫疝疏肝, 破滯氣, 寬胸消食。 老弱虛羸, 戒之勿用。
檳榔二一六
味辛澀, 微苦微甘, 氣微溫。 味厚氣薄, 降中有升, 陰中陽也。 能消宿食, 解酒毒, 除痰癖, 宣壅滯, 溫中快氣。 治腹脹積聚, 心腹疼痛喘急, 通關節, 利九竅, 逐五鬲, 奔豚, 膀胱諸氣, 殺三蟲, 除腳氣, 療諸瘧瘴癘濕邪。 [本草]言其治後重如馬奔, 此亦因其性溫行滯而然。 若氣虛下陷者, 乃非所宜。 又言其破氣極速, 較枳殼, 青皮尤甚。 若然, 則廣南之人, 朝夕笑噬而無傷, 又豈破氣極速者? 總之, 此物性溫而辛, 故能醒脾利氣, 味甘兼澀, 故能固脾壯氣, 是誠行中有留之劑。 觀[鶴林玉露]云: 饑能使之飽, 飽能使之飢, 醉能使之醒, 醒能使之醉。 於此四句詳之, 可得其性矣。 其服食之法: 小者氣烈, 俱以入藥。
廣中人惟用其大而扁者, 以米泔水浸而待用, 每一枚切四片, 每服一片; 外用細石灰以水調如稀糊, 亦預制待用。 用時以蔞葉一片, 抹石灰一二分, 入檳榔一片, 裹而嚼服。 蓋檳榔得石灰則滑而不澀, 石灰, 蔞葉得檳榔則甘而不辣。 服後必身面俱煖, 微汗微醉, 而胸腹豁然。 善解吞酸, 消宿食, 辟嵐瘴, 化痰醒酒下氣, 健脾開胃潤腸, 殺蟲消脹, 固大便, 止瀉痢。 又, 服法: 如無蔞葉, 即以肉桂, 或大茴香, 或陳皮俱可代用, 少抹石灰, 夾而食之。 然此三味之功, 多在石灰, 蔞葉, 以其能燥脾溫胃也, 然必得檳榔為助, 其功始見。 此物理相成之妙, 若有不可意測者。 一, 大約此物與煙性略同, 但煙性峻勇, 用以散表逐寒, 則煙勝於此; 檳榔梢緩, 用以和中煖胃, 則此勝於煙。 二者皆壯氣辟邪之要藥, 故滇廣中人一日不可少也。 又, 習俗之異, 在廣西用老檳榔, 滇中人用清嫩檳榔, 廣東人多在連殼醃檳榔, 亦各得其宜耳。
烏梅二一七
味酸澀, 性溫平。 下氣, 除煩熱, 止消渴吐逆, 反胃霍亂, 治虛勞骨蒸, 解酒毒, 斂肺癰肺痿, 欬嗽喘急, 消癰疽瘡毒, 喉痺乳蛾, 澀腸止冷熱瀉痢, 便血尿血, 崩淋帶濁, 遺精夢泄, 殺蟲伏蚘, 解蟲, 魚, 馬汗, 硫黃毒。 和紫蘇煎湯, 解傷寒時氣瘴瘧, 大能作汗。 取肉燒存性, 研末, 傅金瘡惡瘡, 去腐肉弩肉死肌, 一夜立盡, 亦奇方也。
山查二一八
味甘微酸, 氣平, 其性善於消滯。 用此者, 用其氣輕, 故不甚耗真氣。 善消宿食痰飲吞酸, 去瘀血疼痛, 行結滯, 驅膨脹, 潤腸胃, 去積塊, 亦祛頹疝。 仍可健脾, 小兒最宜。 亦發瘡疹。 婦人產後兒枕痛, 惡露不盡者, 煎汁入沙糖服之, 立效。 煮汁洗漆瘡亦佳。 腸滑者少用之。
甜瓜蒂二一九
一名苦丁香。 味苦, 性寒, 有毒。 陰中有陽, 能升能降。 其升則吐, 善涌濕熱頑痰積飲, 去風熱頭痛, 癲癇喉痺, 頭目眩暈, 胸膈脹滿, 并諸惡毒在上焦者, 皆可除之。 其降則瀉, 善逐水濕痰飲, 消浮腫水膨, 殺蠱毒蟲毒, 凡積聚在下焦者, 皆能下之。 蓋其性峻而急, 不從上出, 即從下出也。 若治鼻中瘜肉, 不聞香臭, 當同麝香, 細辛為末, 以綿裹塞鼻中, 日一換之, 當漸消縮。
大腹皮二百二十
味微辛, 性微溫。 主冷熱邪氣, 下一切逆氣滯氣攻衝心腹大腸, 消痰氣吞酸痞滿, 止霍亂, 逐水氣浮腫, 腳氣瘴瘧, 及婦人胎氣惡阻脹悶, 並宜加薑鹽同煎。 凡用時, 必須酒洗炒過, 恐其有鴆鳥毒也。
吳茱萸二二一
味辛苦, 氣味俱厚, 升少降多, 有小毒。 能助陽健脾, 治胸膈停寒, 脹滿痞塞, 化滯消食, 除吞酸嘔逆霍亂, 心腹畜冷, 中惡絞痛, 寒痰逆氣, 殺諸蟲鬼魅邪疰, 及下焦肝腎膀胱寒疝, 陰毒疼痛, 止痛瀉血痢, 厚腸胃, 去濕氣腸風痔漏, 腳氣水腫。 然其性苦善降, 若氣陷而元氣虛者, 當以甘補諸藥制而用之。
--------------------------------------------------------------------------------
菜部
山藥二二二
味微甘而淡, 性微澀。 所以能健脾補虛, 澀精固腎, 治諸虛百損, 療五勞七傷。 第其氣輕性緩, 非堪專任, 故補脾肺必主參, 朮, 補腎水必君茱, 地, 澀帶濁須破故同研, 固遺泄仗菟絲相濟。 諸凡固本丸藥, 亦宜搗末為糊。 總之性味柔弱, 但可用為佐使。
乾薑二二三
味辛微苦, 性溫熱。 生者能散寒發汗, 熟者能溫中調脾。 善通神明, 去穢惡, 通四肢關竅, 開五臟六腑, 消痰下氣, 除轉筋霍亂, 逐風濕冷痺, 陰寒諸毒, 寒痞脹滿, 腰腹疼痛, 撲損瘀血, 夜多小便。 孫真人曰: 嘔家聖藥是生薑。 故凡脾寒嘔吐宜兼溫散者, 當以生薑煨熟用之。 若下元虛冷而為腹疼瀉痢, 專宜溫補者, 當以乾薑炒黃用之。 若產後虛熱虛火盛而唾血痢血者, 炒焦用之。 若炒至黑炭, 已失薑性矣, 其亦有用以止血者, 用其黑澀之性已耳。 若陰盛隔陽, 火不歸元, 及陽虛不能攝血而為吐血衄血下血者, 但宜炒熟留性用之, 最為止血之要藥。 若陰虛內熱多汗者, 皆忌用薑。
大茴香二二四
味辛, 氣溫, 入心腎二臟。 氣味香甜, 能升能降, 最煖命門。 故善逐膀胱寒滯, 疝氣腰疼, 亦能溫胃止吐, 調中止痛, 除霍亂反胃, 齒牙口疾, 下氣解毒, 兼理寒濕腳氣。 調和諸饌, 逐臭生香。
小茴香二二五
氣味略輕, 治亦同前。 但大茴性更煖, 而此則稍溫耳。
白芥子二二六
味大辛, 氣溫。 善開滯消痰, 療欬嗽喘急, 反胃嘔吐, 風毒流注, 四肢疼痛, 尤能祛辟冷氣, 解肌發汗, 消痰癖瘧痞, 除脹滿極速。 因其味厚氣輕, 故開導雖速而不甚耗氣。 既能除?肋皮膜之痰, 則他近處者不言可知。 善調五臟, 亦熨散惡氣, 若腫毒乳癖痰核初起, 研末用醋或水調傅甚效。
蘿蔔子二二七
味大辛, 氣溫, 氣味俱厚, 降也。 善於破氣消痰, 定喘除脹, 利大小便, 有推牆倒壁之功。 研水攙薄飲之, 立吐風痰盡出。 胃有氣食停滯致成鼓脹者, 非此不除。 同醋研敷, 大消腫毒。 中氣不足, 切忌妄用。
蔥二二八
味辛, 性溫。 善散風寒邪氣, 通關節, 開腠理, 主傷寒寒熱, 天行時疾頭痛, 筋骨酸疼, 行滯氣, 除霍亂轉筋, 奔豚腳氣, 陰邪寒毒, 陽氣脫陷, 心腹疼痛, 及蟲積氣積, 飲食毒百藥毒, 利大小便, 下痢下血, 小兒盤腸內釣, 婦人溺血, 通乳汁, 散乳癰, 消癰疽腫毒。 擣罨傷寒結胸, 及金瘡折傷血瘀血出, 疼痛不止。 塗猘犬傷, 亦制蚯蚓毒。
蒜二二九
味辛, 性溫, 有小毒。 善理中溫胃, 行滯氣, 辟肥膩, 開胃進食, 消寒氣寒痰, 麵積食積, 魚肉諸積, 邪痺膨脹, 宿滯不安, 殺溪毒水毒, 蠱毒蛇蟲毒。 擣爛可灸癰疽, 塗疔腫, 傅蛇蟲沙風毒甚良。
韭菜二百三十
味辛甘微澀, 性溫。 善溫中, 安五臟, 和胃氣, 健脾氣, 除濁氣。 開胃進食, 祛心腹痼冷?癖, 隔噎滯氣, 止消渴, 瀉痢膿血, 腹中冷痛, 壯腎氣, 煖腰膝, 療洩精帶濁。 俱宜常煮食之, 大能益人。 若欲消胃脘瘀血作痛, 及中風痰盛失音, 上氣喘急, 或中飲食藥毒, 或暴見吐血衄血尿血, 打撲瘀血, 婦人經滯血逆, 上衝心腹, 或被狂犬蛇蟲惡毒, 勢在危急者, 俱宜擣生韭汁服之, 或從吐出, 或從內消, 皆得愈也。 或用煎湯熏產婦血暈, 亦可洗腸痔脫肛。
韭子二三一
味辛, 性溫, 陰中陽也。 宜炒黃用之。 主夢洩遺精尿血, 煖腰膝, 壯陽道, 治鬼交, 補肝腎命門, 止小便頻數遺尿, 及婦人白淫白帶, 陰寒小腹疼痛。
百合二三二
味微甘淡, 氣平功緩。 以其甘緩, 故能補益氣血, 潤肺除嗽, 定魄安心, 逐驚止悸, 緩時疫欬逆, 解乳癰喉痺, 兼治癰疽, 亦解蠱毒, 潤大小便, 消氣逆浮腫。 仲景用之以治百合證者, 蓋欲藉其平緩不峻, 以收失散之緩功耳。 虛勞之嗽, 用之頗宜。
蒲公英二三三
即黃花地丁。 味微苦, 氣平。 獨莖一花者是, 莖有椏者非。 入陽明, 太陰, 少陰, 厥陰經。 同忍冬煎汁, 少加酒服, 潰堅消腫, 散結核瘰?最佳, 破滯氣, 解食毒, 出毒刺俱妙。 若婦人乳癰, 用水酒煮飲, 以渣封之立消。
--------------------------------------------------------------------------------
金石部
金箔二三四
味辛平, 性寒, 生者有毒。 氣沉質重, 降也, 陰也。 能鎮心神, 降邪火, 墜痰涎, 療風熱上壅, 吐血衄血, 神魂飛蕩, 狂邪躁擾, 及小兒驚風癲癇, 痰滯心竅, 上氣欬喘, 安魂魄, 定心志。 凡邪盛於上, 宜降宜清者, 皆所當用。 若陽虛氣陷, 滑洩清寒者, 俱當避之。
水銀二三五
性辛寒, 有大毒。 能利水道, 去熱毒。 同黑鉛結砂, 則鎮墜痰涎; 同硫黃結砂, 則療劫危疾。 極善墮胎, 殺諸蟲及疥癬癩瘡, 凡有蟲者皆宜之。 亦善走經絡, 透骨髓, 逐楊梅瘋毒。 其他內證, 不宜輕用, 頭瘡亦不可用, 恐入經絡, 必緩筋骨, 百藥不治也。 李時珍曰: 水銀乃至陰之精, 稟沉著之性, 得凡火煆煉, 則飛騰靈變, 得人氣熏蒸, 則入骨鑽筋, 絕陽蝕腦, 陰毒之物, 無似之者。 而[大明]言其無毒, [本經]言其久服神仙, 甄權言其還丹元母, [抱朴子]以為長生之藥, 六朝以下, 貪生者服食, 致成廢篤而喪厥軀, 不知若干人矣。 方士固不足道, 本草其可妄言哉! 水銀但不可服食爾, 而其治病之功, 不可掩也。
輕粉二三六
味微辛, 性溫燥, 有大毒。 升也, 陽也。 治痰涎積聚, 消水腫鼓脹, 直達病所。 尤治瘰?諸毒瘡, 去腐肉, 生新肉, 殺瘡癬疥蟲, 及鼻上酒齇, 風瘡瘙癢。 然輕粉乃水銀加鹽礬升鍊而成, 其以金火之性, 燥烈流走, 直達骨髓, 故善損齒牙。 雖善劫痰涎水濕瘡毒, 涎從齒縫而出, 邪得劫而暫開, 病亦隨愈, 然用不得法, 則金毒竄入經絡, 留而不出, 而傷筋敗骨, 以致筋攣骨痛, 癰瘡疳漏, 遂成廢痼, 其害無窮。 嘗見丹家升鍊者, 若稍失固濟, 則雖以鐵石為鼎, 亦必爆裂, 而矧以人之臟腑血氣乎。 陳文中曰: 輕粉下痰而損心氣, 小兒不可輕用, 傷脾敗陽, 必變他證, 初生者尤宜慎之。
銅青二三七
即銅綠。 此銅之精華, 惟醋制者良, 磠制者毒也。 味酸澀, 性收斂。 善治風眼爛弦流淚, 合金瘡, 止血, 明目, 去膚赤瘜肉, 治惡瘡, 口鼻疳瘡。 若治走馬牙疳, 宜同滑石, 杏仁等分為末, 擦之立愈。
朱砂二三八
味微甘, 性寒, 有大毒。 通稟五行之氣, 其色屬火也, 其液屬水也, 其體屬土也, 其氣屬木也, 其入屬金也, 故能通五臟。 其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脈, 入肺可以降氣而走皮毛, 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 入肝可行血滯而走筋膜, 入腎可逐水邪而走骨髓, 或上或下, 無處不到。 故可以鎮心逐痰, 祛邪降火, 治驚癇, 殺蟲毒, 祛蠱毒鬼魅中惡, 及瘡瘍疥癬之屬。 但其體重性急, 善走善降, 變化莫測, 用治有餘, 乃其所長, 用補不足, 及長生久視之說, 則皆謬妄不可信也。 若同參, 耆, 歸, 朮兼朱砂以治小兒, 亦可取效。 此必其虛中挾實者乃宜之, 否則不可概用。
銀朱二三九
乃水銀同硫黃升煉而成。 味辛, 溫, 有毒。 破積滯, 劫痰涎, 善療瘡癬惡瘡, 殺蟲毒蚤虱。 惟燒煙熏之, 或以棗肉拌煙擦之, 其功尤捷。
靈砂二百四十
味甘, 性溫。 主五臟百病, 養神志, 安魂魄, 通血脈, 明耳目, 調和五臟。 主上盛下虛, 痰涎壅盛, 頭旋吐逆, 霍亂反胃, 心腹冷痛。 升降陰陽, 既濟水火, 久服通神明, 殺精魅惡鬼, 小兒驚吐, 其效如神。 研末, 糯米糊為丸, 棗湯服最為鎮墜神丹也。 或以陰陽水下尤妙。 按胡演[丹藥秘訣]云: 升靈砂法, 用新鍋安逍遙爐上, 以蜜揩鍋底, 文火下燒, 入硫黃二兩, 熔化, 投水銀半斤, 以鐵匙急攪, 作青砂頭。 如有焰起, 噴醋解之。 待汞不見星, 取出細研, 盛入水火鼎內, 鹽泥固濟, 下以自然火升之, 乾水十二盞為度, 取出如束鍼紋者, 成矣。
硫黃二四一
味苦微酸, 性熱, 有毒。 療心腹冷積冷痛霍亂, 欬逆上氣, 及冷風頑痺寒熱, 腰腎久冷, 腳膝疼痛, 虛寒久痢滑洩。 壯陽道, 補命門不足, 陽氣暴絕, 婦人血結, 小兒慢驚, 尤善殺蟲除疥癬惡瘡。 老人風秘, 用宜鍊服。 亦治陰證傷寒, 厥逆煩躁, 腹痛脈伏將危者, 以硫黃為末, 艾湯調服二三錢, 即可得睡, 汗出而愈。
雄黃二四二
味苦甘辛, 性溫, 有毒。 消痰涎, 治癲癇嵐瘴瘧疾寒熱, 伏暑瀉痢, 酒癖, 頭風眩暈。 化瘀血。 殺精物鬼疰, 蠱毒邪氣, 中惡腹痛, 及蛇虺百蟲獸毒, 疥癩疳蟲?瘡。 去鼻中瘜肉, 癰疽腐肉, 并鼠?廣瘡疽痔等毒。 欲逐毒蛇, 無如燒煙熏之, 其畏遁尤速。
自然銅二四三
味辛平, 性涼。 能療折傷, 散瘀血, 續筋骨, 排膿止疼痛, 亦鎮心神, 安驚悸。 宜研細水飛用, 或以酒磨服。 然性多燥烈, 雖其接骨之功不可泯, 而絕無滋補之益, 故用不可多, 亦不可專任也。
黃丹二四四
味辛, 微鹹微澀。 性重而收, 大能燥濕, 故能鎮心安神, 墜痰降火。 治霍亂吐逆, 欬嗽吐血, 鎮驚癇癲狂客忤, 除熱下氣, 止瘧止痢, 禁小便, 解熱毒, 殺諸蟲毒, 治金瘡火瘡濕爛, 諸瘡血溢, 止痛生肌生肉, 收陰汗, 解狐臭, 亦去翳障明目。
白礬二四五
味酸澀, 性涼, 有小毒。 所用有四: 其味酸苦, 可以涌泄, 故能吐下痰涎, 治癲癇黃疸。 其性收澀, 可固脫滑, 故能治崩淋帶下, 腸風下血, 脫肛陰挺, 斂金瘡止血, 燒枯用之, 能止牙縫出血, 辟狐腋氣, 收陰汗腳汗。 其性燥, 可治濕邪, 故能止瀉痢, 斂浮腫, 湯洗爛弦風眼。 其性毒, 大能解毒定痛, 故可療癰疽疔腫, 鼻齆息肉, 喉痺瘰?, 惡瘡疥癬, 去腐肉, 生新肉, 及虎犬蛇蟲蠱毒。 或丸或散, 或生或枯, 皆有奇效。
石脂二四六
味甘澀, 性溫平。 脂有五色, 而今之入藥者, 惟赤白二種, 乃手足陽明, 足厥陰, 少陰藥也。 其味甘而溫, 故能益氣調中, 其性澀而重, 故能收濕固下。 調中則可療虛煩驚悸, 止吐血衄血, 壯筋骨, 厚腸胃, 除水濕黃疸, 癰腫瘡毒, 排膿長肉, 止血生肌之類是也。 固下則可治夢泄遺精, 腸風瀉痢, 血崩帶濁, 固大腸, 收脫肛, 痔漏陰瘡之類是也。 又治產難胞衣不出。 東垣曰: 胞衣不出, 惟澀劑可以下之, 即此是也。 然脂有五種, 雖在[本經]言各隨五色補五臟, 又云白入氣分, 赤入血分。 第五脂之性味略同, 似亦不必強分者。 且其性粘如膏, 故用固爐鼎甚良。
爐甘石二四七
味甘澀, 性溫。 能止血消腫毒, 生肌斂瘡口, 去目中翳膜赤腫, 收濕爛。 同龍腦點, 治目中一切諸病。 宜用片子爐甘, 其色瑩白, 經火煆而鬆膩味澀者為上。 制宜炭火煆紅, 童便淬七次, 研粉, 水飛過, 晒用。 若煆後堅硬, 不鬆不膩者, 不堪也。
蓬砂二四八
味鹹微甘, 陰也, 降也。 消痰涎, 止欬嗽, 解喉痺, 生津液, 除上焦濕熱噎膈, 癥瘕瘀血, 退眼目腫痛翳障, 口齒諸病, 骨哽, 惡瘡。 或為散丸, 或噙化嚥津俱可。
水粉二四九
即官粉, 亦名胡粉。 味辛, 性寒, 有毒。 善殺蟲墮胎, 治癰疽瘡毒, 濕爛諸瘡, 下疳?潰不收, 亦治疥癬狐臭。 黑鬚髮。 雖亦能墜痰消食, 然惟外證所宜, 而內傷諸病, 似亦不宜用之。
密陀僧二百五十
味鹹平, 有小毒。 能鎮心神, 消痰涎, 治驚癇欬嗽, 嘔逆反胃, 瘧疾下痢, 止血殺蟲, 消積聚, 治諸瘡腫毒, 鼻齇面?汗斑, 金瘡五痔, 辟狐臭, 收陰汗腳氣。
石膏二五一
味甘辛, 氣大寒。 氣味俱薄, 體重能沉, 氣輕能升, 陰中有陽。 欲其緩者煆用, 欲其速者生用。 用此者用其寒散清肅, 善袪肺胃三焦火, 而尤為陽明經之要藥, 辛能出汗解肌, 最逐溫暑熱證, 而除頭痛。 甘能緩脾清氣, 極能生津止渴而卻熱煩。 邪火盛者不食, 胃火盛者多食, 皆其所長。 陽明實熱牙疼, 太陰火盛痰喘, 及陽狂熱結熱毒, 發斑發黃, 火載血上, 大吐大嘔, 大便熱秘等證, 皆當速用。 胃虛弱者忌服, 陰虛熱者禁嘗, 若誤用之, 則敗陽作瀉, 必反害人。
滑石二五二
味微甘, 氣寒, 性沉滑, 降中有升。 入膀胱, 大腸經。 能清三焦表裏之火, 利六腑之澀結, 分水道, 逐凝血, 通九竅, 行津液, 止煩渴, 除積滯, 實大腸, 治瀉痢淋秘白濁, 療黃疸水腫腳氣, 吐血衄血金瘡出血, 諸濕爛瘡腫痛。 通乳亦佳, 墮胎亦捷。
青礞石二五三
味微甘微鹹, 其性下行, 降也, 陰也, 乃肝脾之藥。 此藥重墜, 制以硝石, 其性更利。 故能消宿食癥積頑痰, 治驚癇欬嗽喘急。 [寶鑑]言礞石為治痰利驚之聖藥, 若吐痰在水上, 以石末摻之, 痰即隨水而下, 則其沉墜之性可知。 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 然性非胃家所好。 而王隱君謂痰為百病母, 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 通治百病, 豈理也哉? 是以實痰堅積, 乃其所宜。 然久病痰多者, 必因脾虛。 人但知滾痰丸可以治痰, 而不知虛痰服此, 則百無一生矣。
朴硝二五四
味苦鹹辛, 氣寒。 陰也, 降也, 有毒。 其性峻速。 鹹能軟堅, 推逐陳積, 化金石藥毒, 去六腑壅滯脹急, 大小便不通, 破瘀血堅癥實痰, 卻濕熱疫痢, 傷寒脹閉熱狂, 消癰腫排膿, 凡屬各經實熱, 悉可瀉除。 孕婦忌用, 最易墮胎; 虛損誤吞, 傷生反掌。
玄明粉二五五
味辛微甘, 性冷, 沉也, 陰也。 降心火, 祛胃熱, 消痰涎, 平傷寒實熱狂躁, 去胸膈臟腑宿滯癥瘕, 通大便秘結, 陰火疼痛, 亦消癰疽腫毒。
海石二五六
味鹹, 性微寒, 陽中陰也。 善降火下氣, 消食, 消熱痰, 化老痰, 除癭瘤結核, 解熱渴熱淋, 止痰嗽喘急, 消積塊, 軟堅癥, 利水濕, 疝氣, 亦消瘡腫。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