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四書集古方八陣
和陣
--------------------------------------------------------------------------------
<局方>二陳湯一
治痰飲嘔惡, 風寒欬嗽, 或頭眩心悸, 或中脘不快, 或因生冷, 或飲酒過多, 脾胃不和等證。 陳皮, 半夏, 製, 各三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二鍾, 薑三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遠服。
加減二陳湯二
治嘔吐吞酸, 胃脘痛, 呃逆。 即前方加丁香九粒, 氣滯甚者, 可加一二錢。
丹溪加味二陳湯三
治食鬱瘀滯, 胸膈不快。 蒼朮, 米泔浸, 白朮, 炒, 橘紅, 半夏, 泡, 茯苓, 川芎, 香附, 各八分。 枳殼, 黃連, 薑炒, 甘草, 各五分。 水盞半, 煎八分。 食前稍熱服。
二朮二陳湯四
治一切嘔吐清水如注。 蒼朮, 土炒, 白朮, 炒, 陳皮, 半夏, 製, 茯苓, 各一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稍熱服。 虛寒者加人參, 煨乾薑。 痰飲, 加南星, 倍半夏。 宿食, 加神?, 砂仁。
<宣明>黃芩二陳湯五
治熱痰。 黃芩, 陳皮, 半夏, 茯苓, 等分。 甘草, 減半。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遠服。
<辦疑>柴葛二陳湯六
治一切瘧, 暑, 濕, 勞, 食等證。 柴胡, 乾葛,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蒼朮, 製, 川芎, 黃芩, 各等分。 若陰虛除此味。 水二鍾, 薑三片, 煎服。 內乾葛, 川芎, 蒼朮, 乃發散之劑, 若久瘧及發散過者除之。 陽分汗多, 加人參, 黃耆, 去乾葛。 陰分虛者, 加酒炒芍藥, 當歸, 生地。 久瘧, 微邪潮熱, 加四君子湯, 去祛邪之藥。 若欲截瘧, 加常山, 檳榔, 青皮, 貝母各一錢。
桂附二陳湯七
方在熱陣百十五。 治寒瘧厥冷。 <金匱>
小半夏湯八
治嘔吐, 穀不得下, 及心下有飲者。 半夏, 一升。 生薑, 半斤。 右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局方>用半夏五錢, 生薑二錢半, 水一鍾半煎服。
<金匱>小半夏加茯苓湯九
治卒嘔吐, 心下痞, 膈間有水, 眩悸者。 即前方加茯苓三兩, 煎法同。
<金匱>大半夏湯十
治胃反不受食, 食入即吐。 <外臺>云: 治嘔而心下痞硬者。 半夏, 二升, 洗完用。 人參, 三兩。 白蜜, 一斤。 右三味, 以水一斗二升, 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 煮藥取二升半。 溫服一升, 餘分再服。
<御藥>大半夏湯十一
一名橘皮湯。 治痰飲及脾胃不和。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各二錢。 水二鍾, 薑五片, 煎八分。 溫服。
茯苓半夏湯十二
治嘔吐噦, 心下堅痞, 膈間有水, 痰眩驚悸, 及小兒等病。 白茯苓, 二兩。 半夏, 五錢。 右每服三五七錢, 薑, 水煎服。
<宣明>橘皮半夏湯十三
治痰涎壅嗽久不已者, 常服潤燥解肌熱止嗽。 陳皮, 五錢。 半夏, 製, 二錢半。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五片, 煎七分。 溫服。
<靈樞>秫米半夏湯十四
久病不寐者神效, 世醫鮮用之。 秫米, 一升。 半夏, 五合。 右用千里長流水八升, 揚之萬遍, 取清者五升, 煮秫米, 半夏, 炊以葦薪, 令竭至一升半, 去渣。 飲汁一小杯, 日三服。 其新病者, 覆杯即臥, 汗之即已; 久病者三日已也。
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十五
治眩暈, 及足太陰痰厥頭痛。 半夏, 錢半。 白朮, 神?, 炒, 各一錢。 麥芽, 陳皮, 各錢半。 人參, 黃耆, 茯苓, 蒼朮, 天麻, 澤瀉, 各五分。 黃檗, 二分, 乾薑, 三分。 右?咀。 每服半兩,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熱服。
<金匱>黃芩半夏生薑湯十六
治乾嘔而利者。 黃芩, 生薑, 各三兩。 炙甘草, 芍藥, 各二兩。 半夏, 半升, 大棗, 十二個。 右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夜一服。
東垣平胃散十七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心腹?肋脹滿刺痛, 嘔噦惡心, 吞酸噫氣, 體重節痛, 自利霍亂, 噫膈反胃等證。 厚朴, 薑製炒, 陳皮, 去白, 各五兩。 蒼朮, 去皮, 米泔浸炒, 八兩。 炙甘草, 三兩。 本方加人參, 茯苓各二兩, 即名參苓平胃散。 右為末。 每服二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七分。 去渣溫服。 或去薑棗, 入鹽一小捻, 單以沸湯點服亦可。 如小便不利, 加茯苓, 澤瀉。 如飲食不化, 加神?, 麥芽, 枳實。 如胃中氣痛, 加木香, 枳實或枳殼。 如脾胃困倦, 加人參, 黃耆。 如有痰, 加半夏。 如便硬腹脹, 加大黃, 芒硝。 如脈大內熱, 加黃連, 黃芩。
調氣平胃散十八
治胃氣不和, 脹滿腹痛。 厚朴, 製, 陳皮, 木香, 烏藥, 白豆蔻, 砂仁, 白檀香,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蒼朮, 錢半。 藿香, 一錢二分。 水一鍾半, 生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溫服。
錢氏益黃散十九
治脾土虛寒, 寒水反來侮土而嘔吐不食, 或肚腹作痛, 或大便不實, 手足逆冷等證。 陳皮, 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炮去皮, 炙甘草, 各半兩。 丁香, 二錢。 右每服四錢, 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二十
治外感風寒, 內停飲食, 頭疼寒熱, 或霍亂泄瀉, 痞滿嘔逆, 及四時不正之氣, 瘧痢傷寒等證。 藿香, 紫蘇, 桔梗, 白芷, 大腹皮, 各一錢。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厚朴, 各八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取汗。
不換金正氣散二一
治脾氣虛弱, 寒邪相搏, 痰停胸膈, 致發寒熱, 或作瘧疾, 或受山嵐瘴氣等毒。 厚朴, 薑製, 藿香, 半夏, 蒼朮, 米泔浸, 陳皮, 各一錢。 甘草, 炙五分。 薑, 棗, 水煎服。
陳氏不換金正氣散二二
治感冒風寒, 或傷生冷, 或瘴瘧, 或疫癘。 蒼朮, 米泔浸炒。 厚朴, 薑汁炒, 各四兩。 橘紅, 三兩。 炙甘草, 半夏, 製, 藿香, 各二兩。 人參, 木香, 濕紙裹煨, 白茯苓, 各一兩。 右每服一兩, 薑, 棗, 水煎服。
徐氏正氣散二三
正胃氣, 進飲食, 退寒瘧, 食瘧, 瘴氣, 脾胃滯者, 用之為宜。 藿香, 草果, 各二兩。 半夏, 製, 陳皮, 厚朴, 砂仁, 炙甘草, 各一兩。 右為末, 每服三錢, 加生薑七片, 棗三枚同煎。 俟瘧未發前, 和渣服。
<濟生>大正氣散二四
治脾胃不和, 為風寒濕氣所傷, 心腹脹悶, 有妨飲食。 白朮, 陳皮, 各二錢。 半夏, 製, 藿香葉, 厚朴, 薑炒, 桂枝, 枳殼, 檳榔, 乾薑, 炮, 各錢。 甘草, 炙,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不時溫服。
東垣升陽益胃湯二五
治秋燥令行, 濕熱少退, 脾胃虛弱, 怠惰嗜臥, 體重節痛, 四肢不收, 口苦舌乾, 飲食不消, 大便不調, 小便頻數, 兼見肺病, 洒淅惡寒, 慘慘不樂, 面色惡而不和, 乃陽氣不伸故也, 當升陽益胃。 <良方>無黃耆, 甘草, 半夏, 芍藥四味。 人參, 炙甘草, 半夏, 脈澀者宜用, 各一錢。 黃耆, 二錢。 白朮, 三分。 白芍, 防風, 羌活, 獨活, 各五分。 柴胡, 茯苓, 小便利者勿用, 澤瀉, 不淋者勿用, 各三分。 陳皮, 四分。 黃連, 二分。 右?咀。 每服三錢, 漸加至五錢, 生薑五片, 棗二枚, 水三鍾, 煎一鍾。 早飯午飯之間溫服。 忌語話一二時, 及酒濕助火之物。 服藥後, 如小便畢而病反增, 是不宜利小便也, 當去茯苓, 澤瀉。 若得喜食增食, 初一二日間不可太飽, 恐藥力尚淺, 胃氣再傷, 不得轉運也。 或用美食以助藥力而滋胃氣, 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沉降也。 亦可小役形體, 使胃氣升發, 切勿大勞, 致令復傷, 但以胃氣安靜為尤善。
海藏白朮湯二六
治風濕惡寒脈緩。 白朮, 防風, 甘草。 右?咀, 加生薑煎服。
<濟生>白朮湯二七
治五臟受濕, 欬嗽痰多, 氣喘身重, 脈濡細。 白朮, 橘紅,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七分。 食遠服。
<良方>三味白朮湯二八
方在婦人十二。 治妊娠內熱心痛。
<良方>四味白朮湯二九
方在婦人十三。 治妊娠胃虛惡阻。
白朮散三十
治自汗盜汗極效。 白朮, 半斤。 右將白朮切成小塊, 用浮麥一升, 水一斗, 同煮乾; 如白朮尚硬, 再加水煮透爛, 取起切片, 焙乾為末。 每服二三錢, 仍用浮麥煎湯, 食遠調服。 如治小兒, 以炒黃耆煎湯, 量兒大小與服。 忌羅蔔, 辛辣炙?之物, 乳母尤忌。
<宣明>白朮散三一
方在固陣三。 治虛風多汗痿弱。
<良方>白朮散三二
方在婦人十一。 治妊娠傷寒內熱等證。
調胃白朮散三三
治脾胃不和, 腹脹泄瀉, 身面浮腫。 白朮, 茯苓, 各二錢。 陳皮, 白芍藥, 炒, 澤瀉, 檳榔, 各一錢。 木香, 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如腫不退, 倍加白朮, 並枳實麩炒一錢。
白朮芍藥湯三四
治脾經受濕水泄, 體重微滿, 困弱無力, 不欲飲食, 或暴泄無數, 水穀不化, 宜此和之。 白朮, 炒, 芍藥, 炒, 各一兩。 甘草, 炒, 半兩。 右每用一兩, 水煎服。
<草窗>白朮芍藥散三五
治痛瀉要方。 白朮, 炒, 三兩。 芍藥, 炒, 二兩。 陳皮, 炒, 兩半。 防風, 一兩。 右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瀉者加炒升麻六錢。
<金匱>苓桂朮甘草湯三六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凡心下有痰飲, 胸?支滿, 目眩, 此方主之。 茯苓, 四兩。 桂枝, 白朮, 各三兩。 甘草, 二兩。 右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溫分三服, 小便則利。
神朮散三七
治傷寒頭痛身熱等證。 蒼朮, 二錢。 川芎, 蒿本, 甘草, 各一錢。 水二鍾, 薑三片, 煎一鍾。 不拘時服。
<局方>神朮散三八
方在散陣六五。 治四時瘟疫, 頭疼發熱。
海藏神朮湯三九
治風濕惡寒脈緊。 蒼朮, 防風, 甘草。 右?咀。 加?白煎服。 治剛?無汗者, 加羌活, 或獨活, 麻黃。
<約說>沉香降氣散四十
治陰陽壅滯, 氣不升降, 胸膈痞塞, 或留飲吞酸, ?下妨悶。 沉香, 二錢八分。 砂仁, 七錢半。 香附子, 去毛, 鹽水炒, 六兩二錢五分。 炙甘草, 五錢五分。 右為極細末。 每服二錢, 入鹽少許, 沸湯調。 不拘時服, 或淡薑湯亦可。
<和劑>蘇子降氣湯四一
治心腹脹滿, 喘促氣急, 消痰進食。 蘇子, 炒, 半夏?, 前胡, 當歸, 陳皮, 厚朴, 製, 各八分。 桂, 甘草, 各三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七分。 不拘時服。
<醫林>小降氣湯四二
治濁氣在上, 痰涎壅盛。 家紫蘇, 台烏藥, 白芍, 陳皮, 各二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生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服。
<統旨>木香順氣散四三
治氣滯腹痛?痛。 木香, 香附, 檳榔, 青皮, 陳皮, 枳殼, 砂仁, 厚朴, 製, 蒼朮, 各一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局方>木香調氣散四四
木香, 白檀香, 白豆蔻, 丁香, 各二錢。 炙甘草, 藿香, 各八錢。 砂仁, 四錢。 右為末。 每服二錢, 入鹽少許, 沸湯點服。
流氣飲子四五
治三焦氣壅, 五臟不和, 胸膈痞滿, 肩背攻痛, 嘔吐氣喘, 痰盛浮腫等證。 即外科方脈流氣飲。 木香, 磨汁, 檳榔, 青皮, 陳皮, 枳殼, 烏藥, 大腹皮, 枳實, 茯苓, 紫蘇, 桔梗, 防風,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 半夏, 製,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服。
<和劑>二十四味流氣飲四六
調營衛, 利三焦, 行痞滯, 消腫脹。 紫蘇, 陳皮, 青皮, 厚朴, 製, 炙甘草, 香附, 炒, 各四兩。 木通, 二兩。 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肉桂, 木香, 草果, 莪朮, 炮, 藿香, 各一兩半。 麥冬, 人參, 白朮, 赤茯苓, 木瓜, 白芷, 半夏, 枳殼, 炒, 石菖蒲, 各一兩。 右每服三錢, 薑四片, 棗二枚, 水煎服。
七氣湯四七
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 心腹絞痛不可忍, 及不能飲食。 半夏, 製, 五兩。 人參, 肉桂, 甘草, 炙, 各一兩。 右每服三五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服。
<三因>七氣湯四八
治如前。 按此方即<局方>四七湯也。 在後九七。 半夏, 五兩製。 茯苓, 四兩。 厚朴, 三兩。 紫蘇, 二兩。 右每服三五錢, 薑七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加味七氣湯四九
即前七氣湯加厚朴, 茯苓各等分。
<局方>七氣湯五十
治七情鬱結, 臟氣互相刑剋, 陰陽不和, 揮霍撩亂, 吐瀉交作。 半夏, 製, 厚朴, 芍藥, 茯苓, 各二錢。 人參, 肉桂, 橘紅, 紫蘇, 各一錢。 水二鍾, 加薑, 棗煎服。
<指迷>七氣湯五一
治七情相干, 陰陽不得升降, 氣道壅滯, 攻衝作疼, 積聚癥瘕脹滿等證。 半夏, 甘草, 各七分半。 白附, 錢半。 青皮, 陳皮, 桔梗, 官桂, 藿香, 益智, 莪朮, 煨, 各一錢。 右每服三五錢, 薑三片, 棗一枚, 水煎服。 <統旨>七氣湯湯有三棱, 玄胡索, 薑黃, 草豆蔻, 無半夏, 桔梗。 <濟生>大七氣湯有三棱, 無半夏。
四磨飲五二
治諸逆氣。 沉香, 烏藥, 枳實, 檳榔。 右四味, 用白湯共磨服, 或下養正丹尤佳。 一方用白酒磨。 <濟生方>用人參, 無枳實。 本方加木香, 即名五磨飲。
<濟生>疏鑿飲五三
治水氣通身浮腫, 喘呼氣急, 煩渴, 大小便不利。 澤瀉, 茯苓皮, 木通, 商陸, 大腹皮, 檳榔, 羌活, 去蘆, 秦艽, 去蘆, 椒目, 赤小豆, 炒。 右?咀。 每服六七錢,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服。
<良方>厚朴湯五四
治心腹脹滿。 此病氣壅實者之治法也。 厚朴, 四, 五錢, 薑汁炒。 加生薑五七片, 水煎溫服。 或間用沉香降氣散。
木香寬中散五五
治七情傷於脾胃, 以致胸膈痞滿, 停痰氣逆, 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 陳皮, 丁香, 各四兩。 厚朴, 製, 一斤。 甘草, 炙, 五兩。 白豆蔻, 二兩。 香附, 炒, 砂仁, 木香, 各三兩。 右為末。 每服二錢, 薑鹽湯調服。 若脾胃虛損之證, 不可過服, 或與六君子兼用之。
<良方>木香分氣飲五六
治氣滯留注四肢, 腹急中滿, 胸膈?肋膨脹, 虛氣上衝, 小便臭濁。 木香,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半夏, 枳殼, 檳榔, 燈草, 蘇子, 等分。 右?咀。 每服一兩, 水一鍾半, 煎八分, 入麝香末少許。 食遠服。
<良方>人參木香散五七
治水氣病。 人參, 木香, 茯苓, 滑石, 琥珀, 海金沙, 枳殼, 檳榔, 豬苓, 甘草, 等分。 右?咀。 每服一兩, 生薑三片,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日進三服, 不拘時。
消導寬中湯五八
治氣滯食滯, 水腫脹滿。 白朮, 一錢半, 枳實, 麩炒, 厚朴, 薑製, 陳皮, 半夏, 茯苓, 山楂, 神?, 炒, 麥芽, 炒, 蘿蔔子, 炒, 各一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小便不利, 加豬苓, 澤瀉。
化滯調中湯五九
治食滯脹滿。 白朮, 錢半。 人參, 白茯苓, 陳皮, 厚朴, 薑汁炒, 山查, 半夏, 各一錢。 神?, 炒, 麥芽, 炒, 各八分。 砂仁, 七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前服。 脹甚者, 加蘿蔔子炒用一錢, ?食傷者尤宜用。
索矩三和湯六十
治脾濕腫滿。 陳皮, 厚朴, 薑炒, 白朮, 檳榔, 各一錢。 紫蘇, 七分。 海金沙, 木通, 各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服。
<寶鑑>導滯通經湯六一
治脾濕氣不宣通, 面目手足浮腫。 木香, 白朮, 桑白皮, 陳皮, 各五錢。 茯苓, 一兩。 右?咀。 每服七八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前溫服。
<良方>導水茯苓湯六二
治水腫, 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按而塌陷, 胸腹喘滿, 不能轉側安睡, 飲食不下, 小便秘澀, 溺出如割, 或如黑豆汁而絕少, 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者, 用此即漸利而愈。 赤茯苓, 麥門冬, 去心, 澤瀉, 白朮, 各三兩。 桑白皮, 紫蘇, 檳榔, 木瓜, 各一兩。 大腹皮, 陳皮, 砂仁, 木香, 各七錢半。 右?咀。 每服一, 二兩, 水二鍾, 燈草一, 二十根, 煎八分。 食前服。 如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