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陣
熱陣
仲景理中丸一
即名人參理中湯。 治太陰即病, 自利不渴, 陰寒腹痛, 短氣欬嗽, 霍亂嘔吐, 飲食難化, 胸膈噎塞, 或瘧疾瘴氣瘟疫, 中氣虛損, 久不能愈, 或中虛生痰等證。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炒, 炙甘草, 各三兩。 右四味, 搗篩為末, 蜜丸, 雞子黃大。 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 溫服之, 日三, 四, 夜二服; 腹中未熱, 益至三, 四丸。 然不及湯, 湯法以四物依數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原論加減法, 詳在霍亂門述古條中。 賓按: 右方兩數, 乃漢時權度, 今後世所用, 惟每味數錢, 而甘草半之, 酌宜可也。
附子理中湯二
治證如前, 而中氣虛寒, 腹痛甚者。 又或入房腹痛, 手足厥冷, 或食冷犯寒等證。 即前方加製附子一, 二, 三錢, 隨宜用之。 其有寒甚勢急者, 不妨生用, 或炮用亦可。 外科附子理中湯有芍藥, 茯苓, 無甘草, 乾薑。
附子理中丸三
治陰寒腎氣動者。 即前附子理中湯去白朮, 煉蜜丸服。
理中加丁香湯四
治中脘停寒, 喜辛物, 入口即吐即噦。 即前附子理中湯加丁香十粒, 甚或兼痛者, 可加至一, 二錢。 若以理中加木香, 即名木香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五
治脾肺俱虛, 欬嗽不已。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 乾薑, 細辛, 北五味, 等分。 右咀。 每服三錢,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服。
[局方]胡椒理中湯六
治肺胃虛寒, 氣不宣通, 欬喘逆氣, 虛痞噎悶, ?腹滿痛, 短氣不能飲食, 嘔吐痰水不止。 白朮, 五兩。 乾薑, 炙甘草, 胡椒, 良薑, 蓽茇, 陳皮, 細辛, 款冬花去梗, 各四兩。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或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白湯, 溫酒, 米今任下, 無時, 每日二服。
[選方]八味理中丸七
治脾胃虛寒, 飲食不化, 胸膈痞悶, 或嘔吐泄瀉。 人參, 乾薑炒, 各一兩。 白朮, 四兩, 炒。 白茯苓, 麥芽炒, 二兩。 甘草炙, 神?, 炒, 砂仁炒, 各一兩半。 右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丸重一錢。 空心服一丸, 薑湯嚼下。
枳實理中丸八
治傷寒寒實結胸。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乾薑, 各二兩。 枳實, 十六片。 右為細末, 煉蜜丸, 雞子黃大。 每服一丸, 熱湯化下, 連進二三服。
理中化痰丸九
治脾胃虛寒, 痰涎內停, 嘔吐少食, 或大便不實, 飲食難化, 欬唾痰涎。 此中氣虛弱, 不能統涎歸源也。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茯苓, 各二兩, 炙甘草, 一兩。 半夏製, 三兩。 薑湯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白湯送下。
治中湯十
治脾胃不和, 嘔逆霍亂, 中滿虛痞, 或泄瀉。 此即理中湯加青皮, 陳皮也。 人參, 白朮, 乾薑炮, 炙甘草, 青皮, 陳皮, 等分。 右每服五錢, 水煎服。 如區, 加半夏。
丁香溫中湯十一
治同前。 即前治中湯加丁香, 去半夏。
[良方]溫胃湯十二
治憂思結聚, 脾肺氣凝, 元陽受損, 大腸與胃氣不平, 脹滿上衝, 飲食不下, 脈虛而緊滿。 附子製, 厚朴,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 陳皮, 各一錢。 乾薑炮, 一錢。 川椒去合口炒出汗, 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一鍾。 食遠服。
東垣溫胃湯十三
治服寒藥多, 致脾胃虛弱, 胃脘痛。 白豆蔻, 人參, 澤瀉, 各三分。 益智, 砂仁, 厚朴, 甘草, 乾薑, 薑黃, 各四分。 黃耆, 陳皮, 各七分。 右為細末。 每服三錢, 水一盞, 煎至半盞。 食前溫服。
仲景四逆湯十四
又名通脈四逆湯。 治傷寒陰證自利, 裏寒外熱, 脈沉身痛而厥。 甘草炙, 二兩。 乾薑炮, 三兩。 附子, 一枚, 破八片, 生用。 右?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分二次溫服, 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 加?九莖。 腹中痛者, 去?, 加芍藥二兩。 嘔者, 加生薑二兩。 咽痛者, 加桔梗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 加人參一兩。
仲景四逆加人參湯十五
治傷寒惡寒, 脈微而復利, 即於前方內加人參一兩。
仲景四逆加豬膽汁湯十六
治傷寒吐下後,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 脈微欲絕者。 即於四逆湯內加入豬膽汁半合。
仲景茯苓四逆湯十七
治傷寒汗下後, 病仍不解, 煩躁者。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炙, 二兩。 乾薑, 一兩半。 附子, 一枚, 生用去皮, 切八片。 右五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茱萸四逆湯十八
治厥陰中寒, 小腹痛甚。 吳茱萸湯泡, 附子炮, 乾薑, 各二錢。 炙甘草, 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熱服。
陳氏茵陳四逆湯十九
治發黃脈沉細遲, 肢體逆冷, 腰已上自汗。 茵陳, 二兩。 炙甘草, 一兩。 乾薑炮, 兩半。 附子, 一個, 炮, 作八片。 右分四貼, 水煎服。
仲景當歸四逆湯二十
治傷寒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者, 或下利脈大, 腸鳴者, 虛也。 及其人內有久虛者, 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當歸, 桂枝, 芍藥, 細辛, 各三兩。 甘草, 通草, 各二兩。 大棗, 二十五枚, 擘。 右七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四逆散二一
方在散陣二八。 治陽邪亢熱, 血脈不通, 四肢厥逆。
仲景附子湯二二
治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 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 當灸之, 附子湯主之, 并治少陰病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 脈沉者。 附子, 二枚, 去皮, 破八片。 人參, 二兩。 白朮, 四兩。 芍藥, 茯苓, 各三兩。 右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三因]附子湯二三
治風寒濕痺, 骨節疼痛, 皮膚不仁, 肌肉重著, 四肢緩縱。 附子生, 白芍藥, 桂心, 甘草, 白茯苓, 人參, 乾薑, 各三兩。 白朮, 一兩。 右?咀。 每服四錢, 水煎服。
生附湯二四
治寒濕腰痛。 附子生用, 白朮, 茯苓, 牛膝, 厚朴, 乾薑, 炙甘草, 各一錢。 蒼朮, 杜仲薑炒, 各二錢。 水二鍾,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煎八分。 食前服。
參附湯二五
方在補陣三七。 治元陽不足, 喘急呃逆, 嘔惡厥冷等證。
仲景朮附湯二六
方在補陣四一。 治中寒中氣不足, 逆冷, 痰盛, 口噤等證。
耆附湯二七
方在補陣四三。 治氣虛陽弱, 虛汗倦怠。
[濟生]朮附湯二八
方在補陣四二。 治寒濕腰冷重痛, 小便自利。
[金匱]桂枝附子湯二九
治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轉側, 不嘔不渴, 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 四兩, 去皮。 生薑, 三兩, 切。 附子, 三枚, 炮, 去皮, 各破八片。 甘草, 三兩, 炙。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渣, 分溫三服。
[金匱]白朮附子湯三十
治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轉側, 不嘔不渴, 脈虛浮而澀, 若小便堅, 小便自利者, 去桂枝, 此方主之。 白朮, 二兩。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甘草炙, 一兩。 生薑, 一兩半, 切。 大棗, 六枚。 右五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一服覺身痺, 半日許再服。 三日服都盡, 其人如冒狀, 勿怪, 即是朮, 附並走皮中, 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金匱]甘草附子湯三一
治風濕相搏, 骨節疼煩,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惡風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 此主之。 甘草炙, 白朮, 各二兩。 附子, 二枚炮, 去皮。 桂枝, 四兩, 去皮。 右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則解, 能食。 汗後復煩者, 服五合; 恐一升多者, 服六, 七合為妙。
[良方]薑附湯三二
治霍亂轉筋, 手足厥冷, 或吐逆身冷, 脈微急, 用此藥救之。 此即仲景乾薑附子湯。 乾薑, 一兩。 附子, 一個, 生用。 右每服半兩, 水煎。 外科薑附湯有人參, 白朮。
生薑附子湯三三
治嶺南瘴癘, 內虛發熱, 或寒熱往來, 嘔痰吐逆, 頭疼身痛, 或汗多煩躁引飲, 或自利小便赤, 兼主卒中風。 附子, 一枚, 如法製, 分四服。 右每服水一鍾, 生薑十片, 煎六分。 微溫服。
乾薑附子湯三四
治瘴毒陰證發熱, 或煩躁, 手足冷, 鼻尖冷, 身體重痛, 舌上胎生, 引飲煩渴, 或自利嘔吐, 汗出惡風。 大附子, 一枚, 製, 分四服。 右每服加炮乾薑二錢同煎, 溫服; 熱甚者, 冷服。
[寶鑑]羌活附子湯三五
治呃逆。 羌活, 附子, 乾薑炮, 茴香, 各一錢。 木香, 五分。 水鍾半, 棗二枚, 煎服。 [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仲景芍藥甘草附子湯三六
治發汗病不解, 反惡寒者, 虛故也。 芍藥, 甘草炙, 各三兩。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切八片。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渣, 分溫服。
[活人]附子八味湯三七
治氣虛中寒, 腳氣等症。 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 乾薑炮, 芍藥, 茯苓, 甘草炙, 桂心, 各二兩。 白朮, 四兩。 右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前溫服。 又方去桂心, 加乾熟地黃三兩。
六物附子湯三八
方在外科三五。 治四氣流注太陰, 四肢骨節煩疼, 浮腫, 小水不利。
小建中湯三九
方在補陣二二。 治虛勞裏急, 腹痛失精, 四肢酸疼, 咽乾口燥等證。
[局方]大建中湯四十
方在補陣二四。 治陽虛氣血不足, 腰腳筋骨疼痛。
八味大建中湯四一
方在補陣二五。 治中氣不足, 厥逆嘔吐, 攣急陰縮, 腹痛虛火等證。
三建湯四二
治元陽素虛, 寒邪外攻, 手足厥冷, 六脈沉微, 大小便數滑, 凡中風潮涎, 不省人事, 傷寒陰證, 皆可用之。 大附子, 大川烏, 天雄, 各製用, 三錢。 右用水二鍾, 薑十片, 煎一鍾。 不拘時, 或溫服, 或冷服。 自汗加桂, 浮小麥。 氣逆加沉香。 胃冷加丁香, 胡椒。
仲景炙甘草湯四三
一名復脈湯。 治傷寒脈結代, 心動悸。 炙甘草, 四兩。 生薑, 桂枝去皮, 各三兩。 人參, 阿膠, 各二兩。 生地黃, 一斤。 麥冬去心, 半斤。 麻子仁, 半斤。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九味, 以清酒七升, 水八升, 先煮八味, 取三升, 去渣, 內膠烊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仲景桂枝甘草湯四四
治發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 四兩, 去皮。 甘草, 二兩。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渣。 頓服。
陶氏回陽返本湯四五
治陰盛格陽, 陰極發躁, 渴而面赤, 欲坐泥水中, 脈則無力, 或脈全微欲絕者。 服後脈微出者生, 頓出者死。 人參, 製附子, 炮薑, 炙甘草, 五味子, 麥冬, 陳皮, 臘茶。 面戴陽者, 下虛也, 加?七莖, 黃連少許, 用澄清泥漿水一鍾煎之。 臨服入蜜五匙, 頓冷服之, 取汗為效。
華佗救脫陽方四六
治寒中三陰, 口噤失音, 四肢強直, 攣急疼痛, 似乎中風, 及厥逆唇青, 囊縮無脈, 或卒倒尸厥脫陽等證。 先急用?白一握, 微搗碎, 炒熱, 用布包熨臍下, 以二包更替熨之。 其者仍灸氣海, 關元二三十壯。 脈漸出, 手足漸溫, 乃可生也。 次用附子一個, 重一兩者, 切八片, 白朮, 乾薑各五錢, 木香二錢, 同用水二鍾, 煎一鍾, 候冷灌服, 須臾, 又進一服, 或煎服回陽等湯。
仲景旋復代赭石湯四七
治傷寒若汗或吐下解後, 心下痞?, 噫氣不除者。 旋復花, 甘草炙, 各三兩。 人參, 二兩。 生薑, 五兩, 切。 代赭石, 一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半夏, 半升, 洗。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仲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四八
治發汗後腹脹滿。 厚朴去皮尖, 生薑切, 各半斤。 半夏, 半升, 洗。 人參, 一兩。 甘草, 二兩, 炙。 右五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簡易]十味剉散四九
治中風血弱臂痛連及筋骨, 舉動艱難。 附子, 三兩, 炮。 當歸, 黃耆炙, 白芍藥, 各二兩。 川芎, 防風, 白朮, 各兩半。 肉桂, 一兩。 熟地, 茯苓, 各七錢半。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鍾半, 薑八片, 棗三枚, 煎八分。 食後臨臥服。
[奇效]芎朮湯五十
治寒濕頭痛, 眩運痛極。 川芎, 附子生去皮臍, 白朮, 各三錢。 桂心去皮, 甘草, 各一錢。 水一鍾半, 生薑七片, 棗二枚, 煎八分。 食遠服。
正元散五一
治眩暈陽虛。 紅豆炒, 乾薑炮, 各三錢。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茯苓, 各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山藥薑汁炒, 烏藥, 乾葛, 各一兩。 川烏炮去皮臍, 肉桂, 各五錢。 黃耆炙, 兩半。 陳皮, 二錢。 右?咀。 每服三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一枚, 入鹽少啐, 煎服。
[金匱]生薑半夏湯五二
治胸中似喘不喘, 似嘔不嘔, 似噦不噦, 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 半夏, 半升, 生薑汁, 一升。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煎半夏取二升, 內生薑汁, 煮取一升半, 小冷, 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病止, 停後服。
[金匱]半夏乾薑散五三
治乾嘔, 或吐逆痰涎。 半夏製, 乾薑炙, 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 用漿水一升半, 煎取七合, 去柤。 頓服之。
仲景甘草乾薑湯五四
治少陰傷寒, 小便色白, 吐逆而渴, 動氣因下反劇, 身雖有熱反倦, 及肺痿吐涎沫而不欬, 口不渴, 小便數, 遺尿, 肺中冷, 上虛不能制下, 眩暈, 多涎唾等證。 楊仁齋曰: 治男女諸虛出血, 胃寒不能引氣歸元, 無以數約其血者。 [良方]名薑草湯, 治陰盛于陽, 寒而嘔血。 甘草炙, 四兩。 乾薑炮, 二兩。 右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仁齋曰: 等分, 每服三錢, 食前煎服。
橘皮乾薑湯五五
治惡心嘔噦。 人參, 乾薑, 肉桂, 各一錢。 陳皮, 通草, 各錢半。 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煎八分服。
[金匱]橘皮湯五六
亦名生薑橘皮湯。 治乾嘔噦, 若手足厥者。 橘皮, 四兩。 生薑, 半斤。 右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下咽即愈。
萬氏橘皮湯五七
方在痘疹九二。 行滯消痰, 止嘔吐。
[金匱]橘皮竹茹湯五八
治噦逆。 橘皮, 二斤。 竹茹, 二升。 生薑, 半斤。 甘草, 五兩。 人參, 一兩。 大棗, 三十枚。 右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小半夏湯五九
方在和陣八。 治嘔吐及心下有飲者。
[三因]丁香散六十
治呃逆。 丁香, 柿蒂, 各一錢。 炙甘草, 良薑, 各五分。 右為末。 熱湯點服二錢, 不拘時。
香煮散六一
治翻胃嘔逆。 丁香, 石蓮肉, 各十四枚。 北棗, 七枚, 切碎。 生薑, 七片。 黃秫米, 半合, 洗。 水一碗半, 同煮稀粥, 去藥啜粥。
[簡易]丁香散六二
治反胃嘔逆, 粥食不下。 大附子, 一枚, 坐於磚石上, 四面著火, 漸漸逼熱, 焠入生薑汁中, 浸少時, 如法再焠, 約盡薑汁半碗許為度, 去皮焙乾為末。 丁香, 二錢, 研。 二味勻和, 每服二錢, 水一鍾, 粟米同煎七分服。
楊氏丁香茯苓湯六三
治脾胃虛寒, 宿食留滯, 否塞疼痛, 氣不升降, 以致嘔吐涎沫, 或嘔酸水, 不思飲食。 半夏製, 橘紅, 茯苓, 各一兩半。 丁香, 附子製, 肉桂, 砂仁, 各五錢。 乾薑, 炮, 木香, 各一兩。 每服四錢, 水一鍾半, 薑七片, 棗一枚, 煎七分服。
[良方]丁香柿蒂散六四
治吐利, 或病後胃中虛寒呃逆。 凡呃逆至七八聲相連, 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 柿蒂, 炙甘草, 良薑, 各五分。 人參, 半夏, 陳皮, 茯苓, 各一錢。 生薑, 二錢。 水二鍾, 煎熱服。
[寶鑑]丁香柿蒂散六五
治呃逆嘔吐。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服。
嚴氏柿蒂湯六六
治胸滿呃逆不止。 柿蒂, 丁香, 各二錢。 加生薑五片, 水煎服。 [家珍]方有人參一味。
[百一]安脾散六七
治胃氣先逆, 飲食過傷, 憂思蓄怨, 宿食癖積, 冷飲寒痰, 動擾脾胃, 不能消磨, 致成斯疾。 女人由血氣虛損, 男子皆由下元虛憊。 有食罷即吐, 有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所吐酸黃臭水, 皆是脾敗, 惟當速治, 遲則發煩渴, 大便秘, 水飲不得入口而危矣。 南木香磨汁, 橘紅, 人參, 白朮, 草果?煨, 茯苓, 甘草炙, 丁香, 胡椒, 各兩半。 高良薑, 一兩, 用陳壁土三合, 以水二碗同煮乾, 切片。 右咀。 每服五錢, 水一鍾半, 入鹽少許, 煎七分。 食遠溫服。 或為細末, 每服五錢, 用鹽米湯調下。
[三因]補脾湯六八
治脾胃虛寒, 泄瀉腹滿, 氣逆嘔吐, 飲食不消。 人參, 白朮, 茯苓, 厚朴炒, 陳皮, 各一錢。 乾薑炒, 甘草炙, 草果, 麥芽炒, 各八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空心溫服。
[三因]養胃湯六九
治脾胃虛寒, 嘔逆惡心, 腹?脹疼, 腸鳴泄瀉。 藿香, 厚朴炒, 半夏製, 茯苓, 各錢半。 草果, 陳皮, 人參, 白朮炒, 各一錢。 附子製, 八分。 甘草炙,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二枚, 煎七分。 食遠服。
胃愛散七十
治脾胃久虛, 中焦氣滯, 或冷涎上壅, 嘔吐惡心, 或胸膈疼痛, 不思飲食, 或泄瀉不止。 人參, 一兩。 白朮, 茯苓, 黃耆炙, 各三錢。 丁香, 甘草炙, 各二錢。 肉果, 三個, 煨。 乾薑炒, 半兩。 右用白米炒熟四兩, 同研為末。 每服二, 三錢, 同薑湯或人參湯調服。 或為?咀, 每藥五, 七錢, 加炒米一兩, 煎服亦可。
東垣藿香安胃散七一
治脾胃虛弱, 不能進食, 嘔吐吞酸, 腹痛不能腐熟。 藿香, 人參, 陳皮, 各一錢。 丁香, 五分。 生薑, 十片。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良方]七味人參丸七二
治胃冷兼虛, 嘔逆不食, 服許仁則半夏丸不效, 可服此藥。 方見和陣一三二。 人參, 白朮炒, 各五兩。 厚朴薑製, 北細辛, 各四兩。 生薑, 橘皮, 各三兩。 桂心, 二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米飲下十丸, 漸加至二十丸。
甘露湯七三
治反胃嘔吐不止, 飲食減少。 常服之, 快利胸膈, 調養脾胃, 進飲食。 徐東皋曰: 常州一富人病反胃, 往京口甘露寺設水陸, 泊舟岸下, 夢一僧持湯一碗與之, 飲罷猶記其香味, 便覺胸膈少快。 早入寺, 知客供湯, 乃是夢中所飲者, 胸膈尤快, 遂求其方, 合數十服後, 疾遂瘥, 名曰觀音應夢散。 予得之, 常以待賓, 易名曰甘露湯。 又在臨汀療一人愈, 甚勿忽之。 乾餳糟頭柞者, 用六分。 生薑, 用四分。 右和勻搗爛作餅, 或焙或晒乾, 每十兩入炙甘草二兩, 同研為末。 每服二錢, 用沸湯入鹽少許調, 不拘時服。
[金匱]茯苓澤瀉湯七四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外臺治消渴脈絕胃反者。 茯苓, 半斤。 澤瀉, 生薑, 各四兩。 甘草, 桂枝, 各二兩。 白朮, 三兩。 右五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內澤瀉再煮, 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仲景茯苓甘草湯七五
治水飲停蓄心下, 甚者作悸作利。 茯苓, 桂枝, 各二兩。 甘草炙, 一兩。 生薑, 三兩。 右四味,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三服。
草豆蔻湯七六
和中調氣, 治嘔吐。 草豆蔻, 藿香, 各五分。 陳皮, 枳殼, 各七分。 白朮, 山藥, 各一錢。 桂心, 丁香, 各二分。 水一鍾半, 薑五片, 棗二枚, 粟米少許, 煎七分。 食前溫服。
大順散七七
治冒暑伏熱, 引飲過多, 以致寒濕傷脾, 陰陽氣逆, 霍亂吐瀉, 臟腑不調等證。 乾薑, 肉桂, 杏仁, 各四兩。 甘草, 三兩。 右先將甘草微炒黃, 次入乾薑同炒, 令薑裂, 又入杏仁同炒, 令杏仁不作聲為度, 卻同肉桂研羅一處。 每用二, 三錢, 以水一鍾, 煎數滾。 溫服。 如煩躁者, 以井花水調服, 不拘時。 此方加附子, 即名附子大順散。
四順附子湯七八
治霍亂轉筋吐瀉, 手足逆冷, 六脈沉絕, 氣少不語, 身冷汗出。 附子生, 白乾薑炮, 人參, 甘草炙, 各一兩。 右?咀。 每服四, 五錢, 水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醫林]附子粳米湯七九
治霍亂四逆, 多嘔少吐者。 附子, 一枚, 製。 半夏製, 兩半。 乾薑炒, 甘草炙, 各一兩。 大棗, 十枚。 粳米, 五合。 右?咀。 每服八錢, 水鍾半, 煎米熟, 去柤服。
冷香飲子八十
治傷暑暍, 霍目腹痛煩躁, 脈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陳皮, 各一錢。 草果, 甘草炙, 各錢半。 水一鍾半, 薑十片, 煎八分。 井水燉冷服。
[集成]冷香湯八一
治夏秋水濕, 恣食生冷, 陰陽相干, 遂成霍亂, 臍腹刺痛, ?肋脹滿, 煩躁引飲無度, 或感瘴虛熱, 胸膈不利, 或嘔或泄並宜。 良薑, 白檀香, 草豆蔻?包煨, 附子製, 炙甘草, 各一錢。 丁香, 七粒。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用井水浸冷, 於嘔吐時服之效。 或為細末, 水調生?糊丸, 如芡實大, 每服一丸, 新汲水磨下亦可。
[直指]木瓜湯八二
治吐瀉不已, 轉筋擾亂。 木瓜, 一兩。 茴香微炒, 二錢半。 吳茱萸, 半兩, 湯泡。 炙甘草, 二錢。 右?咀。 分二服。 加薑五片, 紫蘇十葉, 空腹急煎服之。 [良方]有生薑二錢五分, 無茴香, 甘草, 名木瓜煎。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