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内科学 >> 正文

第五节 内伤发热第 4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6 17:16:26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

《医学入门·发热》:“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

《景岳全书·寒热》:“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医学心悟·火字解》:“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贼火也,贼可驱而不可留。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火也,子可养而不可害”;“养子火有四法:一日达:……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El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三日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四曰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现代研究】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统计了近30年各级中医杂志报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其中男78例,女84例,从年龄甲病程、发热程度及症状等方面分析发现,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患者以50岁以下者居多,约占87%,其中尤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及20-《0岁的中青年为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较少,仅占10%左右。其中的151例有明确的体温记载,用甘温除热法获效者以37~(2-38~(2的低热患者为多,约占40.4%,38"t2—39~C的中等热度患者占29.1%,39℃-40.5~C的高热患者约占25.8%,40.5~C以上的超高热患者极少见,仅占2.7%。还有个别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仅自觉发热,用甘温除热法亦可获效。所收集的病例中,有158例明确载有病程,短则几天,长则可达9年。其中,病程不及1个月者占34.8%,3个月以内者占56.3%,1年以内者占77.2%,病程超过1年者仅占22.8%。此外,作者还对162例气虚或气虚血亏发热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进行了分析统计,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差,腹泻或便溏,自汗,气短懒言,头晕,面色苍白,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脉细数。归纳起来,甘温除热法的应用指征主要是:①病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或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为多。②热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等,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中医杂志1993;(3):184]

陈氏认为甘温可以除虚热,方用补中益气汤[中医杂志1990;(8):4L赵氏认为,气虚发热绝无大热可言,其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但应根据病情轻重,病及脏腑的多寡及兼夹证等辨证化裁。黄氏认为甘温除大热治疗真寒假热证,不论体温表上是否显示发热,必须抓住气虚或阳虚这一疾病本质。江氏则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温病中变证和坏证,证属内伤发热者,常采用甘温除其热,佐以介类潜其阳,常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佐以参附等治疗,多次奏效[中医杂志1990;(8):4]

·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通过知母对钠泵作用的大鼠体内实验来探讨阴虚内热证与钠泵的关系。结果提示,钠泵消耗能量占整个细胞总能量的40%-60%,在机体热生成中占重要地位。知母菝葜皂甙元对大鼠N+—K+—ATP酶有明显抑制效应。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细胞内N+—K+—ATP酶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热与寒,似可说明阴虚内热证其N+—K+—ATP酶活性是增高的。肾与粘膜细胞中此酶的变化,可解释阴虚内热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机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4):235)信

·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

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一般不超过38℃,1天的温差在0.5~C左右,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内伤发热证有许多类似之处,采用中药治疗常可获良效。大连中医研究所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功能性低热45例(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及风湿、甲亢引起的发热),均获良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87]。

·血虚发热的临床研究

山东中医学院对120例再障并有发热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热计有204例次,其中,属内伤发热之血虚发热者为34例次,表现为午后发热、头晕、心悸、身倦、乏力、恶心、纳呆、面色不华、爪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佐清虚热,方用归脾汤加青蒿、升麻、石斛、女贞子、阿胶等,有效率达76.42%。再障属中医虚劳、血证、内伤发热等范畴,其内伤发热为阴阳偏盛偏衰,由血虚、阴虚、气虚、阳虚、血瘀等引起,其中尤以血虚发热为多见,采用补益气血佐清虚热之法,一般能收到较好效果[中国医药学报1988;(5):20]。

中医五绝网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