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内科学 >> 正文

第五节 颤震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7 9:37:43

颤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颤震病人也在增多,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内经》称本病为“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确了病变与“髓”有关,《内经》的论述为后世阐述本病奠定了基础。至明代,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许多医家对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较系统地论述。《证治准绳·杂病·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手足动而头不动者,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不仅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而且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为“筋脉约束不住”,病与肝木风火有关。《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疚,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这里指出与瘛疯区别,还与诸禁鼓栗有别,曰:“渚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赤水玄珠·颤振》认为颤震的病因病机是“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治疗应“清上补下”,体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清代,《医宗己任编·颤振》强调气血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震。《张氏医通·颤振》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还以脉象判断预后,丰富了本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较多,以内伤为主,尤以年老体衰多见,正如《证治准绳·杂病‘颤振》所说:“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劳欲太过,醇酒厚味,药物所伤,情志郁怒等为颤震的重要病因,但也有外感成为病因者,如《医学纲目·颤振》所说:“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本病有如下病机:

1.风阳内动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加之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致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肾水不能滋养肝木,筋脉失濡,木燥而生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神失主则筋不能自收持而生颤震。也有因情志郁怒伤肝,气机不畅,阳气内郁化热生风而成。

2.髓海不足久病或年迈肾亏精少,或年少禀赋不足,或七情内伤,凡应事太烦则伤神。精生气,气生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3.气血亏虚或饮酒无度,嗜食生冷肥甘,或思虑伤脾,或药物所伤,致脾胃受损,中焦失于运化,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则气虚血少,阳弱阴亏。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今阳弱阴亏,阳气不能上煦于头,阴精不能充养于脑,神机受累,筋脉肢体失司失控而生颤震。

4.痰热动风多因脾肾亏虚,水津运化失常而生痰,痰湿郁久而化热生风;也有因外感风湿热毒,邪留于心,伤及肺脾,心不主五脏,肺失通调,脾失转输,痰饮内生,积久生热,热极生风。风火痰热流窜于经络,困扰于神机,筋脉失司失控而成。

或有痰湿之体,积年累月,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瘀滞,痰瘀阻痹经脉,气血不运,肌肉筋脉失养而不能自主者为颤震。

综上所述,本病为脑髓及肝、脾、肾等脏腑受损,而引起筋脉肌肉失养和/或失控而发生的病证,这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和根本病机所在。因脑为元神之府,与心并主神机,神机出入控制四肢百骸的协调运动;肾主骨生髓,充养脑海,伎巧出焉,即肢体的精细、协调运动由肾精充养髓海而成;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阴阳化生之源,肾精的充养,肝筋的滋润,肌肉的温煦,均靠脾之健运,化生之气血阴阳的源源供养;肝主筋,筋系于肉,支配肌肉肢体的伸缩收持。故脑髓、肝脾肾等脏腑的共同生理,保证了头身肢体的协调运动,若病及其中的任一脏腑或多个脏腑,筋脉肌肉失养和/或失控,则发生头身肢体不协调、不自主地运动而为颤震病。病理性质,虚多实少。病理因素为虚、风、痰、火、瘀。虚,以阴精亏虚为主,也有气虚、血虚甚至阳虚者,虚则不能充养脏腑,润养筋脉。风,以阴虚生风为主,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风性善动,使筋脉肌肉变动不拘。痰,以禀赋痰湿之体为主,或因肺脾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痰之为病,或阻滞肌肉筋脉,或化热而生风。火,以阴虚生内热为主,或有五志过极化火,或外感热毒所致,火热则耗灼阴津,肝肾失养,或热极风动而筋脉不宁。瘀,多因久病气血不运而继发,常痰瘀并病,阻滞经脉运行气血,筋脉肌肉失养而病。

【临床表现】

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甚至不能持物为其临床特征。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初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随着病程的延长,头摇手足颤震频繁,幅度加大,甚至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继而肢体不灵、行动缓慢,表情淡漠、呆滞;终则口角流涎,甚或卧床不起。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