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第 3 页
(三)眼与脾和胃的关系
1.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及脾之虚实时说:“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其中包含了脾虚能致眼病。李东垣《兰室秘藏·眼耳鼻门》进一步阐述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这就突出了眼赖脾之精气供养的关系。
2.脾主统血,血养目窍《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说:“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由是可知,血液之所以运行于眼络之中而不致外溢,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衰,失去统摄的能力,则可引起眼部的出血病症。
3.脾主肌肉,睑能开合《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脾运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胞睑肌肉受养则开合自如。
4.眼与胃的关系脾胃脏腑相合,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下传小肠,其精微通过脾的运化,以供养周身。所以,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并指出:“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由此可见胃气于眼之重要。
此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脾胃为机体升降出人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清阳之气升运于目,目得温养则视物清明;浊阴从下窍而出,则不致上犯清窍。
(四)眼与肺和大肠的关系
1.肺为气主,气和目明张景岳说:“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藏象类》注)。由于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和,气血流畅,则脏腑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精阳之气充足,皆能源源不断地输注入目,故目视精明。若肺气不足,以致目失所养,则昏暗不明。此即《灵枢·决气》所谓:“气脱者,目不明”。
2.肺主宣降,眼络通畅肺气宣发,能使气血和津液敷布全身;肺气肃降,又能使水液下输膀胱。肺之宣降正常,则血脉通利,目得卫气和津液的温煦濡养,卫外有权,且浊物下降,不得上犯,目不易病。
3.眼与大肠的关系肺与大肠脏腑相合,互为表里。若大肠积热,腑气不通,影响肺失肃降,则可导致眼部因气、血、津液壅滞而发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