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内科 >> 正文

腹痛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5:07:16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而言。常见于西医的内科腹痛,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腹痛等。

腹痛的诊断要点
  • 临床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特征,有急发者,亦有久痛反复发作者。
  • 腹部切诊,有喜按,按之柔软者,亦有拒按,按之痞硬或可触及包块者。若按之全腹如板状,且疼痛剧烈,或有反跳痛者,则属外科腹痛,不属内科腹痛范围。
  • 常伴有恶心呕吐、泻泄或便秘、纳呆等症。
  • 腹痛的辨证分析
    腹痛病因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但其病因病机,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临床辨证应辨别其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在腑在脏。一般而论,实痛拒按,虚痛喜按;饱则痛为实,饥则痛为虚;得热痛减为寒,得寒痛减为热;气滞腹部胀痛,痛无定处;血瘀腹部刺痛,固定不移。从部位辨证,小腹疼痛,掣及两肋,多属肝胆病;小腹痛及脐周多属脾胃、小肠、肾、膀胱的病。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实证重在祛邪疏导,虚寒当温补阳气。

     

    腹痛的辨证治疗

    寒邪内阻型
    【证见】 腹痛急骤,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 温中散寒。

    【方药】

    1.主方正气天香散(《证治准绳》引刘河间方)加减

    处方:香附、乌药各12克,紫苏叶10克,陈皮6克,木香6克(后下),高良姜12克,延胡索10克,干姜、甘草各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良附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十香丸,每次l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蜀椒散寒汤(田凤鸣等《中国秘方全书》) 处方:蜀椒、橘皮、生姜各10克。水煎服。

    湿热壅滞型
    【证见】 腹痛拒按,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尿短赤,口干苦。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通腑止痛。

    【方药】

    1.主方大柴胡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柴胡、枳实、白芍、川楝子、厚朴各12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后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湿热蕴结肝胆腹痛者,可加茵陈20克、栀子12克、郁金lO克。

    2.中成药

    (1)枳实导滞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小陷胸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大黄30克,开水泡30分钟,去渣,分服。若无腹泻,可加入芒硝10克。

    (2)消胰饮(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柴胡、黄芩、黄连、木香、枳壳各6克,金铃子、神曲各9克,厚朴5克。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黄9克(后下)、玄明粉12克。

    (3)急胰方(张伯臾验方)

    处方:生大黄9克(后下),玄明粉9克(冲),枳实12克,生山楂15克,红藤、败酱草各30克。水煎服。

    中虚脏寒型
    【证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气短神疲,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中补虚。

    【方药】

    1.主方理中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党参20克,干姜10克,白术12克,黄芪15克,广木香6克(后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丁蔻附桂理中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附桂理中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九香白术汤(任春秀《陕西中医》1989.7)

    处方:九香虫(研末冲服)、白术、党参、高良姜、藿香、厚朴各lO克,山楂、茯苓各15克,砂仁6克,檀香3克。水煎服。

    饮食积滞型
    【证见】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神曲12克,山楂15克,连翘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莱菔子15克,大腹皮12克,枳实12克,鸡内金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保济丸,每次1瓶,每日3次。

    (2)开胸顺气丸,每次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消滞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山楂、神曲、麦芽、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莱菔子、白术各9克,高良姜、木香各2克。水煎服。

    气滞血瘀型
    【证见】 以气滞为主者,证见脘腹胀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则胀痛减,遇恼怒则加剧,苔薄,脉弦;以血瘀为主者,则痛势较剧,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弦或涩。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白芍、郁金各12克,香附、青皮各10克,川芎6克,甘草6克。水煎服。

    偏血瘀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各12克,延胡索15克,三七6克。

    2.中成药

    (1)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3次。

    (2)元胡索止痛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芍草元胡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炒白芍10克,炙甘草20草,延胡索15克,川楝子20克,柴胡15克,木香10克。水煎服。

    (2)五灵三七散(刘国普验方)

    处方:五灵脂、延胡索、草豆蔻、三七各等份,共研为末,每次10克,每日3次。
    腹痛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艾叶适量,用醋炒热,布包敷于神阙穴及痛处。适用于寒痛、虚实痛。

    (2)野菊花茎叶适量,冷饭适量,共捣烂成饼状,外敷于肚脐神阙穴。适用于热性腹痛。

    2.针灸疗法
    (1)针刺:腹痛取内关、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2)灸法:脐中痛,大便溏,灸神阙。

    3.饮食疗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4.预防调护
  • 夏季勿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过于冒暑劳作,以防暑热,寒湿入侵。
  • 饭后勿急跑或作其他剧烈活动,勿暴饮暴食。
  • 腹痛患者当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可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坚硬之物。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