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内科 >> 正文

湿温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6:52:24

湿温是由感受湿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四时皆有,但多发生于雨湿较盛的夏秋季节。湿温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黄腻,脉缓等湿热遏阻证候为主要特点。根据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本病与西医的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胃肠型感冒等某些病毒感染疾病相似,故以上疾病可参考湿温病进行辨证治疗。

湿温的诊断要点
  • 本病常年可见而多发生于夏秋雨湿较盛季节。
  • 起病较缓,初起表现为身热不扬,恶寒头重,身痛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
  • 传变较慢,以脾胃为病变重心,常留恋气分,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 病变后期,可有化燥伤阴与湿胜阳微两种不同转归。
  • 本病应注意与暑湿相鉴别。虽然两者发病季节类同,证候表现相似,但暑湿病起病较急,初起暑热证候表现突出,兼湿证候表现为次,而湿温病起病较缓,初起湿重于热证候表现突出,两者自是不同。
  • 湿温的辨证分析
    湿温病的发生由感受湿热病邪而致。因夏秋雨湿偏盛,容易形成湿热病邪致病;或人们嗜食生冷,损伤脾胃,水湿内停,复感外邪,内外相引,并为湿热。本病所及脏腑、部位,以脾胃为重心,可外郁遏肌表,内熏肝胆,上蒙心包,中困胃肠,下注小肠,蕴结膀胱。

    湿热病邪重浊粘腻,侵犯人体发病较缓,传变较慢。临床上,初起多见湿重于热,湿中蕴热,邪遏卫气分;进而湿热并重,湿热郁蒸气分,由于湿热弥漫,可波及多处脏腑、部位;湿热久恋气分,可渐化火,则出现热重于湿的证候表现。若气分湿热郁蒸日久不解,也可化燥伤阴,深入营血,出现动风、动血等危重证候;也可因湿热邪气久困,偏于湿胜,损伤阳气,而致湿胜阳微的转归。

    湿温病以清热祛湿为总的治疗原则。临床上必须根据湿、热的偏盛以及病变所及脏腑、部位,辨证选方用药。至于湿热化燥伤阴,深入营血,则参考暑温病营血分病证进行辨证治疗。
    湿温的辨证论治
    邪遏卫气型
    【证见】 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尖边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芳香辛散,宣透湿热。

    【方药】

    1.主方藿朴夏苓汤(石芾南《医原》)

    处方:藿香9克,法半夏8克,赤茯苓15克,杏仁10克,生薏苡仁18克,白蔻仁8克,猪苓12克,泽泻8克,淡豆豉9克,厚朴6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

    若湿渐化热,无恶寒,但有口渴、小便黄者,可去藿香、赤茯苓、猪苓、泽泻、淡豆豉,加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竹叶10克(即成为三仁汤)。若身重体倦较甚,并见关节肌肉酸痛者,可加入秦艽10克,苍术9克。

    2.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每次l。2瓶口服,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金不换正气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厚朴10克,藿香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陈皮6克,炙甘草8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

    湿热郁阻膜原型
    【证见】 寒热往来,寒甚热微,汗出身痛,手足沉重,胸胁胀满,恶心呕吐。舌尖边红,舌苔白厚腻浊,脉缓。

    【治法】 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药】

    1.主方雷氏宣透膜原法(雷少逸《时病论》)方药

    处方:厚朴6克,槟榔8克,草果6克,黄芩9克,藿香叶8克,法半夏8克,生姜3片,粉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

    若身热不扬、纳呆、口渴不饮或喜热饮者,可加佩兰10克,鲜荷叶9克,连翘9克,以升清化浊,透邪外泄。

    2.中成药小柴胡冲剂,每次l~2包;配以藿香正气丸,每次1~2支口服,两药均以每日服用3次。

    3.单方验方柴胡达原饮(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处方:柴胡8克,枳壳9克,厚朴8克,青皮6克,黄芩10克,桔梗6克,草果6克,槟榔6克,荷梗9克,甘草3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

    湿热并重。交蒸蕴毒型
    【证见】 发热,口渴,胸脘痞胀,肢酸倦怠,或咽喉肿痛,或身目发黄,纳呆,便溏,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泄浊解毒。

    【方药】

    1.主方甘露消毒丹(王孟英《温热经纬》)

    处方:滑石30克,绵茵陈12克,黄芩12克,石菖蒲9克,川贝母8克,木通8克,藿香9克,射干8克,连翘9克,薄荷6克,蔻仁6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若小便不利、渴不多饮、恶心呕吐者,可加茯苓皮10克,薏苡仁15克,竹茹9克,法半夏9克。若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者,可加皂荚子9克,枳实9克,寒水石20克。若咽喉肿痛甚者,加马勃9克,岗梅根30克,板蓝根20克。

    2.中成药甘露消毒丸,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广益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绵茵陈30克,金钱草18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败酱草18克,丹参15克,板蓝根30克,茯苓25克,萆薜12克,薏苡仁25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适用于湿热蕴毒发黄。

    湿热困郁中焦型
    【证见】 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滑腻,脉滑数。

    【治法】 苦辛通降,清热化湿。

    【方药】

    1.主方王氏连朴饮(王孟英《霍乱论》)加味

    处方:川黄连8克,厚朴9克,石菖蒲9克,法半夏9克,淡豆豉9克,栀子12克,滑石20克,竹叶12克,藿香梗9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津伤甚而口渴多饮、小便短赤明显者,加芦根15克,天花粉15克。若湿热郁蒸外发白痦者,加薏苡仁30克。若便溏泄泻者,加火炭母15克,马齿苋15克。

    2.中成药救苦丹,每次4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黄芩滑石汤(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黄芩12克,滑石20克,茯苓皮12克,大腹皮8克,白蔻仁8克,通草6克,猪苓9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型
    【证见】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治法】 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方药】

    1.主方菖蒲郁金汤(孟澍江《温病学》)

    处方:石菖蒲9克,广郁金9克,炒栀子9克,连翘9克,木通6克,鲜竹叶9克,粉牡丹皮9克,淡竹沥12克,灯心草6克,玉枢丹1.5克(冲)。水煎服,每日2剂。

    若热偏重,见有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者,加服至宝丹2—3克。若痰浊偏重,见痰涎涌盛,或喉中痰鸣、胸闷气促者,加服苏合香丸3克。若兼见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痛、牙关紧闭,或双目上视者,加地龙20克,僵蚕10克,全蝎8克。

    2.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以6-8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中静脉推注,继以20毫升加人5%或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

    3.单方验方凉膈散加减(彭胜权《岭南温病研究与I临床》)

    处方:栀子15克,薄荷9克,黄芩15克,连翘12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佩兰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剂,送服苏合香丸。用于治疗湿热秽浊熏蒸,蒙蔽心包,效果显著。

    热重于湿,邪从热化型
    【证见】 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口渴引饮,身重脘痞,纳呆,大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

    【治法】 辛寒清泄胃热,苦燥兼化脾湿。

    【方药】

    1.主方 白虎加苍术汤(朱肱《类证活人书》)加味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粳米18克,苍术12克,佩兰12克,芦根18克,栀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兼恶寒者,可加香薷9克(后下),藿香9克。若小便短赤者,加滑石30克,薏苡仁30克。大便溏泄、泻下热臭、肛门灼热者,加黄连8克,黄芩12克,火炭母25克。

    2.中成药

    新癀片,每次3片,每日3次;配以藿香正气丸,每次1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银花白虎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金银花25克,连翘20克,防己25克,木瓜25克,知母15克,粳米18克,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邪从湿化,湿胜阳微型
    【证见】 湿温病日久,身热渐退,形寒神疲,心悸,头晕,面浮肢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滑。

    【治法】 温阳利水,健脾祛湿。

    【方药】

    1.主方真武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茯苓25克,白芍12克,生姜3片,白术9克,熟附子10克,桂枝8克,薏苡仁20克,紫苏梗9克,大枣6枚。清水800毫升煎至35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

    若心悸兼气促,动则喘促不宁者,加党参20克,黄芪15克。便溏而腹胀者,加苍术10克,厚朴8克。

    2.中成药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温阳汤(赖天松等《I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熟附子12克,炙黄芪25克,党参20克,丹参20克,泽泻20克,茯苓18克,白术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淫羊藿9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
    湿温的其他疗法

    1.拔火罐
    湿温病腹胀脘痞者,可于神阙穴拔火罐,15分钟后起罐。

    2.揉摩法
    湿温病脘痞胸闷欲呕者,用酒浸泡葱白(15克)及灯心草(10克)后,文火炖热,取葱白及灯心草于脘腹揉摩;冷后炖热再揉,一般10—20分钟,诸症可除。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擦浴法
    湿温病持续发热者,将清水一盆煮沸后,加入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25克,再煮5分钟,待水温适中,进行全身擦浴,微汗而热退。

    5.饮食疗法
    (1)鲜芦根薏苡仁粥:鲜芦根60-10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25克,淡豆豉15克,粳米45克。洗净合煮为稀粥,加适量食盐调味,每日食用l~2次,用于湿温初起的辅助治疗。

    (2)藿荷芦根茶:藿香10克,薄荷叶10克,鲜荷叶10克,佩兰叶8克,鲜芦根12克(洗净切碎)。共人杯中,加滚开水煽泡20分钟,分次饮服。适宜于湿温病后期,余邪未净出现的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等。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