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外科 >> 正文

濕瘡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1 16:46:12

濕瘡是指皮損多種,形態各異,總有搔癢靡爛、流滋、結痂等證候的皮膚疾患,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過敏反應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皮膚病。

急性濕瘡與接觸性皮炎鑑別表

  急性濕瘡 接觸性皮炎
病因 複雜,不易查清 易找到致敏物
部位 多稱性泛發,屈則為多 局限在接觸部位
皮疹 多邊形邊界瀰漫不清 單一形態的皮疹。邊界清楚,可有明顯的腫脹和大水?。
形態 不定 有時與接觸物表面形態雷同
病程 較長,去除刺激後不易很快好轉 較短,去除原因後多易治癒
復發 易於復發 不再接觸致敏物質,一般不復發

慢性濕瘡與牛皮癬鑑別表

  慢性濕瘡 牛皮癬
病史 常由急性、亞急性轉變而來 多先感瘙癢而後發疹
部位 多在頭面,四肢屈側及外陰部 發於人體易受磨擦部位,如頸、尾?及四肢伸側
皮損 浸潤肥厚,色素沉著,邊界仍可有丘疹、丘?疹等 苔蘚樣變化明顯,或有色素減退。四周散在扁平有光澤的丘疹。
敏感 對多種物質過敏,受刺激後易引起急性發作 可耐受多種藥物
病程 反覆發作,有滲液病史 慢性
季節 常冬季加重 夏季易復發

臨床辨證

濕熱證 皮損潮紅、水泡、糜爛、流滋、邊界瀰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乾結、小溲黃赤、苔薄黃膩、脈象滑數。多是急性濕瘡。
血熱證 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瘙癢劇烈、脫屑不多、常伴有口乾舌紅、脈象細數。多是急性丘疹性濕瘡。
濕阻證 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泡不多,但濕水浸淫、常伴有胃納不香、飲食減少、面色萎黃、便溏溲乾、苔白膩、脈濡滑。多為亞急性濕瘡。
血燥證 濕瘡反覆發作、病程纏綿、數年不癒,常有人體消瘦,苔薄舌淡、脈濡細。相當於慢性濕瘡。

內治:

濕熱證 清熱利濕 萆檞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
血熱證 涼血清熱利濕 鮮生地、赤芍、丹皮、黃連、生山梔、白蘚皮、地膚子、豨簽草、苦參片、海桐皮、生甘草等
濕阻證 健胃除濕 除濕胃苓湯加減
血燥證 養血祛風,清熱化濕 大生地、當歸、白芍、小胡麻、白蘚皮、地膚子、萆解、茯苓皮、蛇床子、生甘草等。

成藥驗方:

急性濕瘡
  • 清解片
  • 二妙丸
  • 苦參合劑
  • 二黃合劑
  • 硫磺丸
  • 鮮車前草100克,搗汁內服。
  • 徐長卿30克,生甘草3克,煎湯內服。
  • 慢性濕瘡 當歸片五片,1日2次;加烏梢蛇片或地龍片,每次選一種,用五片,每日二次吞服。

    外治:

  • 急性濕瘡
  • 糜爛流滋較多者,用10%黃柏溶液或蒲公英60克,野菊15克煎湯待冷後濕敷。
  • 流滋不多者,用三黃洗劑外搽,一日5~6回;或青黛散乾撲,日用4~5次。
  • 糜爛、膿包、結痂時,用黃連油或青黛散麻油調搽,一日3次。
  • 亞急性濕瘡 三黃洗劑或青黛散麻油調搽
    慢性濕瘡
  • 青黛膏或皮脂膏外塗,伴有小腿青筋暴露者,另加用纏縛療法。
  • 青黛膏加熱烘療法,每日一次。
  • 20%貓眼草膏合80%青黛膏,調勻外搽,每日2次;或黃柏霜合膚輕鬆膏調勻外擦。
  • 煙熏法熏療患部,每日1~2次。
  • 乾燥作癢者,可用10%明礬水溫熱外洗。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