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上所断:“结石之症本为实症,又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更为肝气郁滞,湿热内蕴之实证。病程过长,久不进食,体虚无力,则见外虚里实之证。
胆石症属于脏腑功能下降之慢性病,非一日所生,必经气滞、湿热久煎瘀阻、沉积而成,而症状则因气怒、劳累、精神等因素引起发作,所以一经仪器检查,则见结石众多,甚则炎症或并发它症。症状的急剧发作,实为外因引起病症加剧、发展所致,所以结石则经一次次间断发作症状转变为连续发作,石质由少变多,由单发到多发,甚至充满胆囊,以致自溢,阻塞胆道,造成剧疼不缓,甚者针药不解。正因如此,所以有些病患虽经B超查体有胆结石存在,却始未见明显疼痛症状,这正是胆囊内虽已积石砂,且多沉于囊底,没能达到阻塞胆道致使胆管、奥狄氏括约肌等痉挛的原故。更有一些病患,内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发炎或胆囊增大,且有结石症这疼痛症状,就认为没有结石产生;服药多年,仍不见炎症消失,且症状也多不减或更有发作加剧,岂知在胆囊炎之前已有结石生成,只是因为某些因素诊断失真所致。其仪器检查的失真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仪器质量或电流差异;(2)病患局部气体太盛以致反射不清;(3)病患不按仪器要求进行检查。如:B超肝胆前数日不进或少食油腻,当日不进食,而有些病患多次检查却当日食的更多更丰盛。所以,数次检查始为胆囊炎,久经药治,症状不消,最后不得不按结石存在试治,结果所见石质众多,结石排下,症状缓解。更有一病患,连续数次检查B超不见胆囊所在,不得不连续停食油腻,每星期观察一次,最后才模糊地看出了胆囊的轮廓,仔细分析,方见胆囊已经萎缩,内充满石质与胆囊连为一体,液性暗区消失。经治疗后,结石排出,多为焦干之泥沙,B超复查胆囊清晰可见,内清,仍有胆囊炎。其症状消失,饮食排泄转为正常。
综上可知:只要经B超等检查有胆囊炎产生,又有明显症状者,大多有结石存在,只有结石排出体外,胆囊炎才可经慢慢调治自然消失,症状不复发作。
前面我们知道了胆结石的成因为郁阻、沉积、凝聚所生和与之其它脏腑的利害关系,便可找出治疗之理。既然结石以积聚为生,所以治疗则应以散疏对应;所谓散、疏,一为碎石,二为排石;碎石则需功力,排石要有通路。没有功力,结石不可碎,没有通道则结石不可排下。究其人体生理特点,人的生理无异,脏腑功能正常、饮食正常,排泄无阻,就算是有杂质误入腹内,也可顺其肠道驱之而下,只是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所致某脏腑功能失常时,才致异物杂质积聚淤阻于体内。再者,入口之食物,有的人粗咬而入胃,且脾不虚,胃不弱,于胃中将整食磨烂,腐熟而下,这说明人体脏腑本身就有着消磨硬物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是蠕动与浓缩。只有在这种蠕动、浓缩功能低下时,杂质淤积才会沉睡其位而不离去,如果我们想办法将减少了功能的脏腑进行唤醒,使之恢复正常的蠕动、浓缩功能,那么这个脏腑自然就有了抵御排除异物的能力,这就是要找的碎石功力。正因为其病所致,与之关系密切的脏腑功能下降造成肠道不畅,所以同样要对这些脏腑给予唤醒,恢复其功能,以使排泄畅通,结石则排之有道。
根据以上所述便可清楚,人体脏腑本身有着自我排除异己的自然机能。只要给以适当的刺激调理,使其功能正常,则结石可碎,顺其自然排出体外。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