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医学百科 >> 婴幼 >> 正文

“亲亲小妈”的12句禁语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6 11:24:36
当今世界上有近1/4的孩子生活在重组的家庭里,这意味着有无数的女性要遭受继子女的非难和敌意,悲忿和排斥,原因很简单——你不是我的亲生母亲!

  继母有一张怎样的脸孔?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里的那两个目露凶光、时常发出一两声冷笑的狠毒模样,还是《亲亲小妈》中茱莉娅·罗伯茨一张无奈的苦瓜脸,偶尔还会流下委屈泪水的可怜相?处于矛盾中心的父亲只能小心翼翼地讨好着每个人,孩子则明显地和她保持着距离,或者称之为敌对更贴切些。其实与继子女们建立良好关系并非难如登天。虽然孩子有时会像小兽一样伸出利爪攻击他人,但他/她毕竟是孩子,过早地遭受创伤,难道不该得到更多关爱?他/她非你所生,创伤也非因你而起,但是,你可以用爱来伴随他/她成长,去唤回他/她的亲情。

  远离下面所提到的12句禁语,这些话一出口,你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关系就有可能毁于一旦——

  禁语一:随便吧!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为了避免冲突,你是否想过要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离异的孩子需要更多关爱,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约束,不能听之任之。你要学会说出一些措辞较为严厉且不容侵犯的语句,但切忌大声训斥。你要让孩子明白某些问题是没有讨论余地的,作为他/她的家长,你的地位不可替代。

  还有一点:无论你和继子女的年龄多么相近,你们的辈份毕竟不同,即使你想成为他/她的朋友,也必须要显示出你的成熟与稳重。你是他/她的继母,而不是普通的小伙伴,因此他/她必须听从你的教诲。

  禁语二 :你爸爸这次可给你花了不少钱。

  孩子爸爸为了弥补对孩子情感上的亏欠,很自然地会从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或许你原本是想替丈夫在孩子面前邀功,却会让孩子认为你在妒嫉甚至憎恨他/她和父亲的亲密关系,说不定会抛给你一句:你管不着!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你还是不要对他们父子/女的花销做任何评论为好。

  禁语三:我去买、我来帮你、不用想着我等等。

  不要摆出一副人人可怜的怨妇姿态,让继子女把你当成一个好说话的受气包。一旦让孩子习惯了你的心甘情愿和无怨无悔,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事情本该如此。对于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你不可大包大揽。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亲生母亲,你会如此溺爱这个小家伙吗?你会对他/她言听计从吗?后妈对孩子的爱应当更理智、更客观,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必担心被看成是狠毒的后母,按照你所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禁语四:别一见我就拉长脸,来,笑一个!

  你要允许继子女偶尔的悲哀和情绪低落,特别是在他/她思念自己母亲时。当他/她悲从中来时,你不要加以阻拦;当他/她在你身边伤心流泪时,你更不能刨根问底。在孩子的眼中,是你使他/她的父母亲永远不能再团聚。所以,在孩子伤心的那一刻,你要尽可能地远离他/她,不要唤起他们更大的悲伤或是迁怒于你,让孩子的父亲暂且充当母亲一角去安慰他/她。

  禁语五:我和你父亲总是……

  在与孩子的谈话中,不要暗示你和他/她父亲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孩子已经感觉自己被忽视和冷落,已经在想象你们二人独处时的开心和随意,所以不可再给他/她施加压力。如果你们想给孩子留下一个恩爱夫妻的形象,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和谐相处就足够了。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们发生争执的场面,否则容易唤起他/她痛苦的回忆。

  禁语六 :难道你妈妈没有告诉过你不该这么做吗?

  永远不要讲你丈夫前妻的坏话,不要破坏孩子生母的形象,而且孩子的父亲自己也同样不该这样做——即使他们曾经的婚姻隔阂依旧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仍未消失,也不能这样做。另外,不要对孩子生母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或轻视,你只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述清楚就可以了。随着你的威信增长,他/她会逐渐接受新的教育方式的。

  禁语七:你是不是总是这样做?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惯,都有一些对他们来说代表着特殊意义的东西。如果你丈夫和孩子坚持每周末去吃麦当劳的儿童套餐,你不要干涉。你可以尝试着去适应他们的生活,或者去做其他你认为值得做的事。总之,不要去评论他们的做法,给他们一个自己的空间。

  禁语八:过来,叫我妈妈!

  你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永远都不是。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你又何必强求孩子用最亲密的字眼来称呼你?孩子已经对你存有戒心,你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吧!或许你们最终会成为一个幸福的重组家庭,但这一切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调查表明,重组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彼此完全适应至少需要3年时间,在这1000余天的日子里,摩擦与忍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相互理解和尊重也需要慢慢累积,急于强求孩子接受你只能导致更强烈的抵触。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