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怎样使用才更科学合理
药物选择 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口服、注射两种剂型,可根据不同的适应症选用。一般来说,口服制剂作用较缓慢,而注射剂起效迅速、生物学利用率高,后者常用于伴有急性症状或拒绝服药的病人,或长期需要维持治疗的慢性患者。
可根据临床症状选药,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可选用氯氮平、维思通、氟哌啶醇、氯丙嗪;以淡漠为主要表现的,可选用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维思通、氯氮平、舒必利;以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表现的,可选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根据生理特点,如高龄者或伴有躯体疾病者,应选高效、小剂量、毒性低的药物。对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维思通或合并用药。
合理剂量 抗精神病药物各具特点,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对年迈体弱伴有躯体疾病者,用药应更加慎重。通常药物剂量应以中等量为宜,小剂量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高剂量则会增加药物的副反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量,其增量时间跨度一般2-3天,可从晚上先开始加量,剂量加到多少要依据药物类别、剂型、商品剂量、药物半衰期长短、年龄及躯体健康状况、进食情况酌情掌握。
如患者症状两周后有所改善,可暂缓或暂不加药;如原有症状作为主要症结仍不停地困扰病人,则应继续加大用药量。至于究竟多大剂量合适,要由临床医生来决定。加药速度过快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坐立不安、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颈斜或后仰,两眼球上翻,说话困难。
合理疗程 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吸收起效的时间约10~14天,当药物加到一定剂量,精神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时的药量称为“治疗量”,此剂量维持的时间对精神病人的疗效和预后非常重要,一般要维持8周以上,连续服用3个月,称为“一个疗程”。此后视病情稳定程度,逐渐将药物减至治疗量的1/2到1/3,作为维持量,坚持服用以避免出现病情的反复发作。
尽量单一用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尽量单一用药,这样便于观察症状,判定药物疗效,一旦出现药疹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可及时处置。合并用药虽有助于增加药效,但某些药物联用后会使药效“打折”,并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更换药物要慎重 当某种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理想或因某些原因需要更换时,应缓慢减药和加药,不能突然停药或换药速度过快。换药方法不妥,病人会出现多种躯体不适,极少数者可出现高热、大汗、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全身肌肉强直震颤、尿失禁、脱水,以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象。
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常规 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药物目前在我国精神科仍广为选用,尽管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多见的如心脏、肝脏、血液系统异常,但只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做必要的血液化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药物,就会“防患未然”,将药物严重副反应降到最低。
新药的应用 目前以维思通为代表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已在我国投入临床使用。这些药服用方法简单,副作用小,被广大精神病人所认同。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精神症状一段时间内仍持续不断,患者及家属须保持耐心,因为症状的缓解在许多人身上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症状加重者应考虑换药,出现情绪低落者可短期合用抗抑郁药。
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须根据病人的起病形式、症状和生理特点、既往治疗史、药物疗效和副反应方面来综合考虑,以达到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的目的。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饮食]吃螃蟹要喝两种酒 10-11 [药品]中医择时用药有讲究 10-08 [饮食]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09-28 [饮食]助人长寿的四种食物 09-28 [婴幼]宝宝接种后如何护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虑症如何自我调节? 09-21 [饮食]吃螃蟹的四个健康吃法 09-21 [婴幼]小儿哮喘治疗应注意的五大误区 09-20 [急救]宝宝吞食异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