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妇科病 >> 痛经 >> 正文

中医治疗痛经四法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20 9:07:01

  一般胀甚于痛,抚之或嗳噫矢气则舒,兼见乳胁作胀者多偏于气滞;痛甚于胀,小腹拒按,血块量多者,偏于血瘀。如《医宗金鉴》说:“凡经来腹痛,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偏于气滞者宜调气定痛,多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偏于血瘀者需行瘀止痛,多用膈下逐瘀汤或琥珀散加减。

  补而通之

  痛经之因于虚者,多由禀赋素弱,肝肾亏损,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不复或因房事不节,生育过多等因素,导致气血亏虚,运行迟滞所引起。虚性痛经之发病,必因虚而夹瘀、夹滞,而产生疼痛。清·江之兰《医律筏》之“痛虽有虚实寒热之分,然皆主于气郁滞,气不滞则痛无由生。气虚则气行迟,迟则郁滞而痛;血虚则气行疾,疾则前气未行而后气又至,亦会郁滞而痛。”这正是对虚痛机制的诠释。

  哈荔田还认为,古人主张经前腹痛多实,经后腹痛多虚,固然可以作为辨证的一个方面,但也不可印定眼目,虚证未必都在经后,实证亦未必尽在经前,临床尚应综合各方面症状进行辨证。一般虚性痛经,多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将尽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或隐痛,或痛如牵引、抽掣,经量稍多则腹痛加剧,按揉则减,经期或先或后,色淡量少,稍夹血块,腰酸背楚,头晕心悸,便溏或燥,舌淡苔薄,脉沉细弱等症状。

  治疗原则宜补而通之,特别在经期往往还侧重于通。虚性痛经尚有气虚及血,血虚及气的不同情况,前者多有气短无力,心悸少寐,纳呆便溏之类症状,治从心脾,兼于行气化瘀,方用归脾汤加川断、桑寄生、杜仲补气养血,兼以刘寄奴、延胡索、乌药等行气活血;后者治从肝肾着手,兼活血行滞,以六味、二至滋补肝肾,兼以刘寄奴、五灵脂、香附等通瘀活血。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