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補陣
大補元煎一
治男婦氣血大壞, 精神失守危劇等證。 此回天贊化, 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本方與後右歸飲出入互思。 人參, 補氣補陽, 以此為主。 少則用一, 二錢, 多則用一, 二兩。 山藥, 炒, 二錢。 熟地, 補精補陰, 以此為主。 少則用二, 三錢, 多則用二, 三兩。 杜仲, 二錢。 當歸, 二, 三錢, 若泄瀉者去之。 山茱萸, 一錢, 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元陽不足多寒者, 於本方加附子, 肉桂, 炮薑之類, 隨宜用之。 如氣分偏虛者, 加黃耆, 白朮。 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 如血滯者, 加川芎, 去山茱萸。 如滑泄者, 加五味, 故紙之屬。
左歸飲二
此壯水之劑也, 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 宜此方加減主之。 此一陰煎, 四陰煎之主方也。 熟地, 二, 三錢, 或加至一, 二兩。 山藥, 二錢。 枸杞,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茯苓, 一錢半。 山茱萸, 一, 二錢, 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服。 如肺熱而煩者, 加麥冬二錢。 血滯者, 加丹皮二錢。 心熱而躁者, 加玄參二錢。 脾熱易饑者, 加芍藥二錢。 腎熱骨蒸多汗者, 加地骨皮二錢。 血熱妄動者, 加生地二, 三錢。 陰虛不寧者, 加女貞子二錢。 上實下虛者, 加牛膝二錢以導之。 血虛而燥滯者, 加當歸二錢。
右歸飲三
此益火之劑也, 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 宜此方加減主之。 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互用。 如治陰盛格陽, 真寒假熱等證, 宜加澤瀉二錢, 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 用如前。 山藥, 炒, 二錢。 山茱萸, 一錢。 枸杞, 二錢。 甘草, 炙, 一, 二錢。 杜仲, 薑制, 二錢。 肉桂, 一, 二錢。 制附子, 一, 二, 三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氣虛血脫, 或厥或昏, 或汗或運, 或虛狂, 或短氣者, 必大加人參, 白朮, 隨宜用之。 如火衰不能生土, 為嘔噦吞酸者, 加炮乾薑二, 三錢。 如陽衰中寒, 泄瀉腹痛, 加人參, 肉豆蔻, 隨宜用之。 如小腹多痛者, 加吳茱萸五, 七分。 如淋帶不止, 加破故紙一錢。 如血少血滯, 腰膝軟痛者, 加當歸二, 三錢。
左歸丸四
治真陰腎水不足, 不能滋養營衛, 漸至衰弱, 或虛熱往來, 自汗盜汗, 或神不守舍, 血不歸原, 或虛損傷陰, 或遺淋不禁, 或氣虛昏運, 或眼花耳聾, 或口燥舌乾, 或腰痠腿軟, 凡精髓內虧, 津液枯涸等證, 俱速宜壯水之主, 以培左腎之元陰, 而精血自充矣, 宜此方主之。 大懷熟, 八兩。 山藥, 炒, 四兩。 枸杞, 四兩。 山茱萸肉, 四兩。 川牛膝, 酒洗, 蒸熟, 三兩。 精滑者不用。 菟絲子, 制, 四兩。 鹿膠, 敲碎炒珠, 四兩。 龜膠, 切碎炒珠, 四兩。 無火者不必用。 右先將熟地蒸爛, 杵膏, 加煉蜜丸, 桐子大。 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如真陰失守, 虛火炎上者, 宜用純陰至靜之劑, 於本方去枸杞, 鹿膠, 加女貞子三兩, 麥冬三兩。 如火爍肺金, 乾枯多嗽者, 加百合三兩。 如夜熱骨蒸, 加地骨皮三兩。 如小水不利不清, 加茯苓三兩。 如大便燥結, 去菟絲, 加肉蓯蓉三兩。 如氣虛者, 加人參三, 四兩。 如血虛微滯, 加當歸四兩。 如腰膝痠痛, 加杜仲三兩, 鹽水炒用。 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 加破故紙三兩, 去心蓮肉, 胡桃肉各四兩, 龜膠不必用。 右凡五液皆主於腎, 故凡屬陰分之藥, 無不皆能走腎, 有謂必須導引者, 皆見之不明耳。
右歸丸五
治元陽不足, 或先天稟衰, 或勞傷過度, 以致命門火衰, 不能生土, 而為脾胃虛寒, 飲食少進, 或嘔惡膨脹, 或番胃噎膈, 或怯寒畏冷, 或臍腹多痛, 或大便不實, 瀉痢頻作, 或小水自遺, 虛淋寒疝, 或寒侵谿谷而肢節痺痛, 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 總之, 真陽不足者, 必神疲氣怯, 或心跳不寧, 或四體不收, 或眼見邪祟, 或陽衰無子等證, 俱速宜益火之原, 以培右腎之元陽, 而神氣自強矣, 此方主之。 大懷熟, 八兩。 山藥, 炒, 四兩。 山茱萸, 微炒, 四兩。 枸杞, 微炒, 四兩。 鹿角膠, 炒珠, 四兩。 菟絲子, 製, 四兩。 杜仲, 薑湯炒, 四兩。 當歸, 三兩。 便溏勿用。 肉桂, 二兩, 漸可加至四兩。 製附子, 自二兩漸可加至五, 六兩。 右丸法如前, 或丸如彈子大。 每嚼服二, 三丸。 以滾白湯送下, 其效尤速。 如陽衰氣虛, 必加人參以為之主, 或二, 三兩, 或五, 六兩, 隨人虛實, 以為增減。 蓋人參之功, 隨陽藥則入陽分, 隨陰藥則入陰分, 欲補命門之陽, 非加人參不能捷效。 如陽虛精滑, 或帶濁便溏, 加補骨脂酒炒三兩。 如飧滯腎泄不止, 加北五味子三兩, 肉豆蔻三兩, ?炒去油用。 如飲食減少, 或不易化, 或嘔惡吞酸, 皆脾胃虛寒之證, 加乾薑三, 四兩, 炒黃用。 如腹痛不止, 加吳茱萸二兩, 湯泡半日, 炒用。 如腰膝酸痛, 加胡桃肉連皮四兩。 如陰虛陽痿, 加巴戟肉四兩, 肉蓯蓉三兩, 或加黃狗外腎一, 二付, 以酒煮爛搗入之。
五福飲六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 此能兼治之, 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 隨宜( 心) 。 熟地, 隨宜( 腎) 。 當歸, 二, 三錢( 肝) 。 白朮, 炒, 一錢半( 肺) 。 炙甘草, 一錢( 脾) 。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或加生薑三, 五片。 凡治氣血俱虛等證, 以此為主。 或宜溫者, 加薑, 附; 宜散者, 加升麻, 柴, 葛, 左右逢源, 無不可也。
七福飲七
治氣血俱虛, 而心脾為甚者。 即前方加棗仁二錢, 遠志三, 五分, 製用。
一陰煎八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 故曰一陰。 凡腎水真陰虛損, 而脈證多陽, 虛火發熱, 及陰虛動血等證, 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 取汗既多, 脈虛氣弱, 而煩渴不止, 潮熱不退者, 此以汗多傷陰, 水虧而然也, 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生地, 二錢。 熟地, 三, 五錢。 芍藥, 二錢。 麥冬, 二錢。 甘草, 一錢。 牛膝, 一錢半。 丹參,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火盛躁煩者, 入真龜膠二, 三錢化服。 如氣虛者, 間用人參一, 二錢。 如心虛不眠多汗者, 加棗仁, 當歸各一, 二錢。 如汗多煩躁者, 加五味子十粒。 或加山藥, 山茱萸。 如見微火者, 加女貞子一, 二錢。 如虛火上浮, 或吐血, 或?血不止者, 加澤瀉一, 二錢, 茜根二錢, 或加川續斷, 一二錢以澀之亦妙。
加減一陰煎九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 宜用此方。 生地, 芍藥, 麥冬, 各二錢。 熟地, 三, 五錢。 炙甘草, 五, 七分。 知母, 地骨皮, 各一錢。 水二鍾, 煎服。 如躁煩熱甚便結者, 加石膏二, 三錢。 如小水熱澀者, 加梔子一, 二錢。 如火浮於上者, 加澤瀉一, 二錢, 或黃芩一錢。 如血燥血少者, 加當歸一, 二錢。
二陰煎十
此治心經有熱, 水不制火之病, 故曰二陰。 凡驚狂失志, 多言多笑, 或瘍疹煩熱失血等證, 宜此主之。 生地, 二, 三錢。 麥冬, 二, 三錢。 棗仁, 二錢。 生甘草, 一錢。 玄參, 一錢半。 黃連, 或一, 二錢。 茯苓, 一錢半。 木通, 一錢半。 水二鍾, 加燈草二十根, 或竹葉亦可, 煎七分。 食遠服。 如痰勝熱甚者, 加九制膽星一錢, 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三陰煎十一
此治肝脾虛損, 精血不足, 及營虛失血等病, 故曰三陰。 凡中風血不養筋, 及瘧疾汗多, 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 是皆少陽, 厥陰陰虛少血之病, 微有火者, 宜一陰煎; 無火者, 宜此主之。 當歸, 二, 三錢。 熟地, 三, 五錢。 炙甘草, 一錢。 芍藥, 酒炒, 二錢。 棗仁, 二錢。 人參, 隨宜。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服。 如嘔惡者, 加生薑三, 五片。 汗多煩躁者, 加五味子十四粒。 汗多氣虛者, 加黃耆一, 二錢。 小腹隱痛, 加枹杞二, 三錢。 如有脹悶, 加陳皮一錢。 如腰膝筋骨無力, 加杜仲, 牛膝。
四陰煎十二
此保肺清金之劑, 故曰四陰。 治陰虛勞損, 相火熾盛, 津枯煩渴, 欬嗽吐?多熱等證。 生地, 二, 三錢。 麥冬, 二錢。 白芍藥, 二錢。 百合, 二錢。 沙參, 二錢。 生甘草, 一錢。 茯苓, 一錢半。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服。 如夜熱盜汗, 加地骨皮一, 二錢。 如痰多氣盛, 加貝母二, 三錢, 阿膠一, 二錢, 天花粉亦可。 如金水不能相滋, 而乾燥喘嗽者, 加熟地三, 五錢。 如多汗不眠, 神魂不寧, 加棗仁二錢。 如多汗兼渴, 加北五味十四粒。 如熱甚者, 加黃檗一, 二錢, 鹽水炒用, 或玄參亦可, 但分上下用之。 如血燥經遲, 枯澀不至者, 加牛膝二錢。 如血熱吐?, 加茜根二錢。 如多火便燥, 或肺乾欬咯者, 加天門冬二錢, 或加童便亦可。 如火載血上者, 去甘草, 加炒梔子一, 二錢。
五陰煎十三
凡真陰虧損, 脾虛失血等證, 或見溏泄未甚者, 所重在脾, 故曰五陰。 忌用潤滑, 宜此主之。 熟地, 五, 七錢, 或一兩。 山藥, 炒, 二錢。 扁豆, 炒,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茯苓, 一錢半。 芍藥, 炒黃, 二錢。 五味子, 廿粒。 人參, 隨宜用。 白朮, 炒, 一, 二錢。 水二鍾, 加蓮肉去心二十粒, 煎服。
大營煎十四
治真陰精血虧損, 及婦人經遲血少, 腰膝筋骨疼痛, 或氣血虛寒, 心腹疼痛等證。 當歸, 二, 三錢, 或五錢。 熟地, 三, 五, 七錢。 枸杞, 二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杜仲, 二錢。 牛膝, 一錢半。 肉桂, 一,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寒滯在經, 氣血不能流通, 筋骨疼痛之甚者, 必加製附子一, 二錢方效。 如帶濁腹痛者, 加故紙一錢炒用。 如氣虛者, 加人參, 白朮。 中氣虛寒嘔惡者, 加炒焦乾薑一, 二錢。
小營煎十五
治血少陰虛, 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 二錢。 熟地, 二, 三錢。 芍藥, 酒炒, 二錢。 山藥, 炒, 二錢。 枸杞,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營虛於上, 而為驚恐怔忡, 不眠多汗者, 加棗仁, 茯神各二錢。 如營虛兼寒者, 去芍藥, 加生薑。 如氣滯有痛者, 加香附一, 二錢, 引而行之。
補陰益氣煎十六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 治勞倦傷陰, 精不化氣, 或陰虛內乏, 以致外感不解, 寒熱痎瘧, 陰虛便結不通等證。 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 用此升散, 無不神效。 人參, 一, 二, 三錢。 當歸, 二, 三錢。 山藥, 酒炒, 二, 三錢。 熟地, 三, 五錢, 或一, 二兩。 陳皮, 一錢。 炙甘草, 一錢。 升麻, 三, 五分。 火浮於上者, 去此不必用。 柴胡, 一, 二錢。 如無外邪者, 不必用。 水二鍾, 加生薑三, 五, 七片, 煎八分。 食遠溫服。
舉元煎十七
治氣虛下陷, 血崩血脫, 亡陽垂危等證, 有不利於歸, 熟等劑, 而但宜補氣者, 以此主之。 人參, 黃耆, 炙, 各三, 五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升麻, 五, 七分, 炒用。 白朮, 炒, 一, 二錢。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溫服。 如兼陽氣虛寒者, 桂, 附, 乾薑隨宜佐用。 如兼滑脫者, 加烏梅二個, 或文蛤七, 八分。
兩儀膏十八
治精氣大虧, 諸藥不應, 或以剋伐太過, 耗損真陰。 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 宜參朮膏; 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 莫妙於此。 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 用以調元, 尤稱神妙。 人參, 半斤, 或四兩。 大熟地, 一斤。 右二味, 用好甜水或長流水十五碗, 浸一宿, 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 若味有未盡, 再用水數碗煎柤取汁, 并熬稍濃, 乃入磁罐, 重湯熬成膏, 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 每以白湯點服。 若勞損欬嗽多痰, 加貝母四兩亦可。
貞元飲十九
治氣短似喘, 呼吸促急, 提不能升, 嚥不能降, 氣道噎塞, 勢劇垂危者。 常人但知為氣急, 其病在上, 而不知元海無根, 虧損肝腎, 此子午不交, 氣脫證也, 尤為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 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 敢云神劑。 凡診此證, 脈必微細無神, 若微而兼緊, 尤為可畏。 倘庸眾不知, 妄云痰逆氣滯, 用牛黃, 蘇合及青, 陳, 枳殼破氣等劑, 則速其危矣。 熟地黃, 七, 八錢, 甚者一, 二兩。 炙甘草, 一, 二, 三錢。 當歸, 二, 三錢。 水二鍾, 煎八分, 溫服。 如兼嘔惡或惡寒者, 加煨薑三, 五片。 如氣虛脈微至極者, 急加人參隨宜。 如肝腎陰虛, 手足厥冷, 加肉桂一錢。
當歸地黃飲二十
治腎虛腰膝疼痛等證。 當歸, 二, 三錢。 熟地, 三, 五錢。 山藥, 二錢。 杜仲, 二錢。 牛膝, 一錢半。 山茱萸, 一錢。 炙甘草, 八分。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服。 如下部虛寒, 加肉桂一, 二錢, 甚者仍加附子。 如多帶濁, 去牛膝, 加金櫻子二錢, 或加故紙一錢。 如氣虛者, 加人參一, 二錢, 枸杞二, 三錢。
濟川煎二一
凡病涉虛損, 而大便閉結不通, 則硝, 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 若勢有不得不通者, 宜此主之。 此用通於補之劑也, 最妙最妙。 當歸, 三, 五錢。 牛膝, 二錢。 肉蓯蓉, 酒洗去鹹, 二, 三錢。 澤瀉, 一錢半。 升麻, 五, 七分, 或一錢。 枳殼, 一錢。 虛甚者不必用。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食前服。 如氣虛者, 但加人參無礙。 如有火, 加黃芩。 如腎虛, 加熟地。
地黃醴二二
治男婦精血不足, 營衛不充等患, 宜製此常用之。 大懷熟, 取味極甘者, 烘晒乾以去水氣, 八兩。 沉香, 一錢, 或白檀三分亦可。 枸杞, 用極肥者, 亦烘晒以去潤氣, 四兩。 右約每藥一斤, 可用高燒酒十斤浸之, 不必煮, 但浸十日之外, 即可用矣。 凡服此者, 不得過飲。 服完又加酒六七斤, 再浸半月, 仍可用。
歸腎丸二三
治腎水真陰不足, 精衰血少, 腰痠腳軟, 形容憔悴, 遺泄陽衰等證。 此左歸, 右歸二丸之次者也。 熟地, 八兩。 山藥, 四兩。 山茱萸, 肉四兩。 茯苓, 四兩。 當歸, 三兩。 枸杞, 四兩。 杜仲, 鹽水炒, 四兩。 菟絲子, 製, 四兩。 煉蜜同熟地膏為丸, 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饑時或滾水或淡鹽湯送下。
贊化血餘丹二四
此藥大補氣血, 故能烏鬚髮, 壯形體, 其於培元贊育之功, 有不可盡述者。 血餘, 八兩。 熟地, 八兩, 蒸搗。 枸杞, 當歸, 鹿角膠, 炒珠, 菟絲子, 製, 杜仲, 鹽水炒, 巴戟, 肉, 酒浸, 剝, 炒乾, 小茴香, 略炒, 白茯苓, 乳拌蒸熟, 肉蓯蓉, 酒洗, 去鱗甲, 胡桃肉, 各四兩。 何首烏, 小黑豆汁拌蒸七次, 如無黑豆, 或人乳, 牛乳拌蒸俱妙。 四兩。 人參, 隨便用, 無亦可。 右煉蜜丸服。 每食前用滾白湯送下二, 三錢許。 精滑者, 加白朮, 山藥各三兩。 便溏者, 去蓯蓉, 加補骨脂酒炒四兩。 陽虛者, 加附子, 肉桂。
養元粉二五
大能實脾養胃氣。 糯米, 一升, 水浸一宿, 瀝乾, 漫火炒熟。 山藥, 炒。 芡實, 炒。 蓮肉, 各三兩。 川椒, 去目及閉口者, 炒出汗, 取紅末二, 三錢。 右為末, 每日饑時, 以滾水一碗, 入白糖三匙化開, 入藥末一, 二兩調服之。 或加四君, 山查肉各一, 二兩更妙。
玄武豆二六
羊腰子, 五十個。 枸杞, 二斤。 補骨脂, 一斤。 大茴香, 六兩。 小茴香, 六兩。 肉蓯蓉, 十二兩, 大便滑者去之。 青鹽, 八兩, 如無蓯蓉此宜十二兩。 大黑豆, 一斗, 圓淨者, 淘洗淨。 右用甜水二斗, 以砂鍋煮前藥七味, 至半乾, 去藥渣, 入黑豆, 勻火煮乾為度。 如有餘汁, 俱宜拌滲於內。 取出用新布攤晾晒乾, 磁瓶收貯。 日服之, 其效無窮。 如無砂鍋, 即鐵鍋亦可。 若陽虛, 加製附子一, 二兩更妙。
蟠桃果二七
治遺精虛弱, 補脾滋腎最佳。 芡實, 一斤, 炒。 蓮肉, 去心, 一斤。 膠棗肉, 一斤。 熟地一斤, 胡桃肉, 去皮, 二斤。 右以豬腰六個, 摻大茴香蒸極熟, 去筋膜, 同前藥末搗成餅。 每日服二個, 空心食前用滾白湯或好酒一, 二鍾送下。 此方凡人參, 製附子俱可隨意加用。
王母桃二八
培補脾腎, 功力最勝。 白朮, 用冬朮腿片味甘者佳, 苦者勿用。 以米泔浸一宿, 切片, 炒。 大懷熟, 蒸擣。 上二味等分。 何首烏, 九蒸。 巴戟, 甘草湯浸, 剝, 炒。 枸杞子, 上三味減半。 右為末, 煉蜜擣丸, 龍眼大。 每用三, 四丸, 饑時嚼服, 滾湯送下。 或加人參, 其功尤大。
休瘧飲二九
止瘧最妙之劑也。 若汗散既多, 元氣不復, 或以衰老, 或以弱質, 而瘧有不能止者, 俱宜用此, 此化暴善後之第一方也。 其有他證, 加減俱宜如法。 人參, 白朮, 炒, 當歸, 各三, 四錢。 何首烏, 製, 五錢。 炙甘草, 八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渣再煎。 或用陰陽水各一鍾, 煎一鍾, 柤亦如之。 俱露一宿, 次早溫服一鍾, 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如陽虛多寒, 宜溫中散寒者, 加乾薑, 肉桂之類, 甚者或加製附子。 如陰虛多熱, 煩渴喜冷, 宜滋陰清火者, 加麥冬, 生地, 芍藥, 甚者加知母, 或加黃芩。 如腎陰不足, 水不制火, 虛煩虛餒, 腰痠腳軟, 或脾虛痞悶者, 加熟地, 枸杞, 山藥, 杜仲之類, 以滋脾腎之真陰。 如邪有未淨而留連難愈者, 於此方加柴胡, 麻黃, 細辛, 紫蘇之屬, 自無不可。 如氣血多滯者, 或用酒, 水各一鍾煎服, 或服藥後飲酒數杯亦可。
--------------------------------------------------------------------------------
和陣
金水六君煎一
治肺腎虛寒, 水泛為痰, 或年邁陰虛, 血氣不足, 外受風寒, 欬嗽嘔惡, 多痰喘急等證, 神效。 當歸, 二錢。 熟地, 三, 五錢。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錢。 茯苓,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二鍾, 生薑三, 五, 七片, 煎七, 八分。 食遠溫服。 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 去當歸, 加山藥。 如痰盛氣滯, 胸?不快者, 加白芥子七, 八分。 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 加細辛五, 七分。 如兼表邪寒熱者, 加柴胡一, 二錢。
六安煎二
治風寒欬嗽, 及非風初感, 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 三錢。 茯苓, 二錢。 甘草, 一錢。 杏仁, 一錢。 去皮尖, 切。 白芥子, 五, 七分。 老年氣弱者不用。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 五, 七片, 煎七分。 食遠服。 凡外感風邪欬嗽而寒氣盛者, 多不易散, 宜加北細辛七, 八分或一錢。 若冬月嚴寒邪甚者, 加麻黃, 桂枝亦可。 若風勝而邪不甚者, 加防風一錢, 或蘇葉亦可。 若頭痛鼻塞者, 加川芎, 白芷, 蔓荊子皆可。 若兼寒熱者, 加柴胡, 蘇葉。 若風邪欬嗽不止, 而兼肺胃之火者, 加黃芩一, 二錢, 甚者再加知母, 石膏。 所用生薑, 只宜一片。 凡寒邪欬嗽痰不利者, 加當歸二, 三錢, 老年者尤宜。 若氣血不足者, 當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 凡非風初感, 痰勝而氣不順者, 加藿香一錢五分。 兼脹滿者, 加厚朴一錢, 暫開痰氣, 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 若氣虛猝倒, 及氣平無痰者, 皆不可用此。
和胃二陳煎三
治胃寒生痰, 惡心嘔吐, 胸膈滿悶噯氣。 乾薑炒, 一, 二錢。 砂仁, 四, 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 各一錢半。 甘草, 炙, 七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不拘時溫服。
苓朮二陳煎四
治痰飲水氣停畜心下, 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 一錢半。 白朮, 一, 二錢。 澤瀉, 一錢半。 陳皮, 一錢。 半夏, 二, 三錢。 茯苓, 一錢半。 炙甘草, 八分。 乾薑, 炒黃, 一, 二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如肝腎兼寒者, 加肉桂一, 二錢。
和胃飲五
治寒濕傷脾, 霍亂吐瀉, 及痰飲水氣, 胃脘不清, 嘔惡脹滿腹痛等證。 此即平胃散之變方也。 凡嘔吐等證, 多有胃氣虛者, 一聞蒼朮之氣, 亦能動嘔, 故以乾薑代之。 陳皮, 厚朴, 各一錢半。 乾薑, 炮, 一,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服。 此方凡藿香, 木香, 丁香, 茯苓, 半夏, 扁豆, 砂仁, 澤瀉之類, 皆可隨宜增用之。 若胸腹有滯而兼時氣寒熱者, 加柴胡。
排氣飲六
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 一錢五分。 木香, 七分, 或一錢。 藿香, 一錢五分。 香附, 二錢。 枳殼, 一錢五分。 澤瀉, 二錢。 烏藥, 二錢。 厚朴, 一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熱服。 如食滯者, 加山查, 麥芽各二錢。 如寒滯者, 加焦乾薑, 吳茱萸, 肉桂之屬。 如氣逆之甚者, 加白芥子, 沉香, 青皮, 檳榔之屬。 如嘔而兼痛者, 加半夏, 丁香之屬。 如痛在小腹者, 加小茴香。 如兼疝者, 加荔枝核, 煨熟搗碎, 用二, 三錢。
大和中飲七
治飲食留滯積聚等證。 陳皮, 一, 二錢。 枳實, 一錢。 砂仁, 五分。 山查, 二錢。 麥芽, 二錢。 厚朴, 一錢半。 澤瀉, 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食遠溫服, 脹甚者, 加白芥子。 胃寒無火或惡心者, 加炮乾薑一, 二錢。 疼痛者, 加木香, 烏藥, 香附之類。 多痰者加半夏。
小和中飲八
治胸膈脹悶, 或婦人胎氣滯滿等證。 陳皮, 一錢五分。 山查, 二錢。 茯苓, 一錢半。 厚朴, 一錢五分。 甘草, 五分。 扁豆, 炒, 二錢。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 五片, 煎服。 如嘔者, 加半夏一, 二錢。 如脹滿氣不順者, 加砂仁七, 八分。 如火鬱於上者, 加焦梔子一, 二錢。 如婦人氣逆血滯者, 加紫蘇梗, 香附之屬。 如寒滯不行者, 加乾薑, 肉桂之屬。
大分清飲九
方在寒陣五。
小分清飲十
治小水不利, 濕滯腫脹, 不能受補等證, 此方主之。 茯苓, 二, 三錢。 澤瀉, 二, 三錢。 薏仁, 二錢。 豬苓, 二, 三錢。 枳殼, 一錢。 厚朴, 一錢。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食前服。 如陰虛水不能達者, 加生地, 牛膝各二錢。 如黃疸者, 加茵陳二錢。 如無內熱而寒滯不行者, 加肉桂一錢。
解肝煎十一
治暴怒傷肝, 氣逆脹滿陰滯等證。 如兼肝火者, 宜用化肝煎。 陳皮, 半夏, 厚朴, 茯苓, 各一錢半。 蘇葉, 芍藥, 各一錢。 砂仁, 七分。 水一鍾半, 加生薑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