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20:33:37
四次不拘。 此物性非苦寒, 不傷脾氣, 且善於解毒除煩, 退熱止渴, 大利小水, 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 若火盛口甘, 不宜厚味, 但略煮半熟, 清湯冷飲之, 尤善除煩清火。

玉泉散十五
亦名一六甘露散。 治陽明內熱, 煩渴頭痛, 二便閉結, 溫疫斑黃, 及熱痰喘嗽等證。 此益元散之變方也, 其功倍之。 石膏, 六兩, 生用。 粉甘草, 一兩。 右為極細末。 每服一, 二, 三錢, 新汲水或熱湯, 或人參湯調下。 此方加硃砂三錢亦妙。

雪梨漿十六
解煩熱, 退陰火, 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 削去皮, 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 將梨薄切浸於水中, 少頃, 水必甘美, 但頻飲其水, 勿食其柤, 退陰火極速也。

滋陰八味丸十七
治陰虛火盛, 下焦濕熱等證。 此方變丸為湯, 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 四兩。 丹皮, 三兩。 白茯苓, 三兩。 山茱萸, 肉, 四兩。 澤瀉, 三兩。 黃檗, 鹽水炒, 三兩。 熟地黃, 八兩, 蒸搗。 知母, 鹽水炒, 三兩。 右加煉蜜搗丸, 梧桐子大。 或空心, 或午前, 用滾白湯, 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約陰丸十八
治婦人血海有熱, 經脈先期或過多者, 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 及男婦大腸血熱便紅等證。 當歸, 白朮, 炒, 芍藥, 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黃芩, 白石脂, 醋煆焠, 北五味, 丹參, 川續斷, 各等分。 右為末, 煉蜜丸服。 火甚者, 倍用黃芩。 兼肝腎之火甚者, 仍加知母, 黃檗各等分。 大腸血熱便紅者, 加黃連, 防風各等分。

服蠻煎十九
此方性味極輕極清, 善入心肝二臟, 行滯氣, 開鬱結, 通神明, 養正除邪, 大有奇妙。 生地, 麥門冬, 芍藥, 石菖蒲, 石斛, 川丹皮, 極香者, 茯神, 各二錢。 陳皮, 一錢。 木通, 知母, 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如痰勝多鬱者, 加貝母二錢。 痰盛兼火者, 加膽星一錢五分。 陽明火盛, 內熱狂叫者, 加石膏二, 三錢。 便結脹滿多熱者, 玄明粉二, 三錢調服, 或暫加大黃亦可。 氣虛神困者, 加人參隨宜。

約營煎二十
治血熱便血, 無論脾胃, 小腸, 大腸, 膀胱等證, 皆宜用此。 生地, 芍藥, 甘草, 續斷, 地榆, 黃芩, 槐花, 荊芥穗, 炒焦, 烏梅, 二個。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前服。 如下焦火盛者, 可加梔子, 黃連, 龍膽草之屬。 如氣虛者, 可加人參, 白朮。 如氣陷者, 加升麻, 防風。


--------------------------------------------------------------------------------

熱陣
四味回陽飲一
治元陽虛脫, 危在頃刻者。 人參, 一, 二兩。 製附子,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炮乾薑, 二, 三錢。 水二鍾, 武火煎七, 八分。 溫服。 徐徐飲之。

六味回陽飲二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 一, 二兩, 或數錢。 製附子, 二, 三錢。 炮乾薑,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熟地, 五錢。 或一兩。 當歸身, 三錢。 如泄瀉者, 或血動者, 以冬朮易之, 多多益善。 水二鍾, 武火煎七, 八分。 溫服。 如肉振汗多者, 加炙黃耆四五錢或一兩, 或冬白朮三, 五錢。 如泄瀉者, 加烏梅二枚, 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 如虛陽上浮者, 加茯苓二錢。 如肝經鬱滯者, 加肉桂二, 三錢。

理陰煎三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 凡脾腎中虛等證, 宜剛燥者, 當用理中, 六君之類; 宜溫潤者, 當用理陰, 大營之類。 欲知調補, 當先察此。 此方通治真陰虛弱, 脹滿嘔噦, 痰飲惡心, 吐瀉腹痛, 婦人經遲血滯等證。 又凡真陰不足, 或素多勞倦之輩, 因而忽感寒邪, 不能解散, 或發熱, 或頭身疼痛, 或面赤舌焦, 或雖渴而不喜冷飲, 或背心肢體畏寒, 但脈見無力者, 悉是假熱之證。 若用寒涼攻之必死, 宜速用此湯, 照後加減以溫補陰分, 托散表邪, 速進數服, 使陰氣漸充, 則汗從陰達, 而寒邪不攻自散, 此最切於時用者也, 神效不可盡述。 熟地, 三, 五, 七錢, 或一, 二兩。 當歸, 二, 三錢, 或五, 七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乾薑, 炒黃色, 一, 二, 三錢。 或加肉桂, 一, 二錢。 水二鍾, 煎七, 八分。 熱服。 此方加附子, 即名附子理陰煎; 再加人參, 即名六味回陽飲。 治命門火衰, 陰中無陽等證。 若風寒外感, 邪未入深, 但見發熱身痛, 脈數不洪, 凡內無火證, 素稟不足者, 但用此湯加柴胡一錢半或二錢, 速進一, 二服, 其效如神; 若寒凝陰盛而邪有難解者, 必加麻黃一, 二錢, 放心用之, 或不用柴胡亦可, 恐其清利也。 此寒邪初感溫散第一方, 惟仲景獨知此義。 第仲景之溫散, 首用麻黃, 桂枝二湯, 余之溫散, 即以理陰煎及大溫中飲為增減, 此雖一從陽分, 一從陰分, 其跡若異, 然一逐於外, 一托於內, 而用溫則一也。 學者當因所宜, 酌而用之。 若陰勝之時, 外感寒邪, 脈細惡寒, 或背畏寒者, 乃太陽少陰證也, 加細辛一, 二錢, 甚者再加附子一, 二錢, 真神劑也。 或并加柴胡以助之亦可。 若陰虛火盛, 其有內熱不宜用溫, 而氣血俱虛, 邪不能解者, 宜去薑, 桂, 單以三味加減與之, 或只加人參亦可。 若治脾腎兩虛, 水泛為痰, 或嘔或脹者, 於前方加茯苓一錢半, 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 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 少用當歸, 或并去之, 加山藥, 扁豆, 吳茱萸, 破故紙, 肉豆蔻, 附子之屬。 若腰腹有痛, 加杜仲, 枸杞。 若腹有脹滯疼痛, 加陳皮, 木香, 砂仁之屬。

養中煎四
治中氣虛寒, 為嘔為泄者。 人參, 一, 二, 三錢。 山藥, 炒, 二錢。 白扁豆, 炒,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茯苓, 二錢。 乾薑, 炒黃, 一,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噯腐氣滯者, 加陳皮一錢, 或砂仁四分。 如胃中空虛覺餒者, 加熟地三, 五錢。

溫胃散五
治中寒嘔吐, 吞酸泄瀉, 不思飲食, 及婦人臟寒嘔惡, 胎氣不安等證。 人參, 一, 二, 三錢, 或一兩。 白朮, 炒, 一, 二錢, 或一兩。 扁豆, 二錢, 炒。 陳皮, 一錢, 或不用。 乾薑, 炒焦, 一,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當歸, 一, 二錢。 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下寒帶濁者, 加破故紙一錢。 如氣滯或兼胸腹痛者, 加藿香, 丁香, 木香, 白豆蔻, 砂仁, 白芥子之屬。 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 加桂枝, 肉桂, 甚者加柴胡。 如脾氣陷而身熱者, 加升麻五七分。 如水泛為痰而胸腹痞滿者, 加茯苓一, 二錢。 如脾胃虛極, 大嘔大吐不能止者, 倍用參朮, 仍加胡椒二, 三分許, 煎熟徐徐服之。

五君子煎六
治脾胃虛寒, 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 二, 三錢。 白朮, 茯苓, 各二錢。 炙甘草, 一錢。 乾薑, 炒黃, 一, 二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六味異功煎七
治證同前而兼微滯者。 即前方加陳皮一錢。 此即五味異功散加乾薑也。

參薑飲八
治脾肺胃氣虛寒, 嘔吐欬嗽氣短, 小兒吐乳等證。 人參, 三, 五錢, 或倍之。 炙甘草, 三, 五分。 乾薑, 炮, 五分或一, 二錢, 或用煨生薑三, 五片。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徐徐服之。 此方或陳皮, 或蓽茇, 或茯苓, 皆可酌而佐之。

胃關煎九
治脾腎虛寒作瀉, 或甚至久瀉, 腹痛不止, 冷痢等證。 熟地, 三, 五錢, 或一兩。 山藥, 炒, 二錢。 白扁豆, 炒, 二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焦乾薑, 一, 二, 三錢。 吳茱萸, 製, 五, 七分。 白朮, 炒, 一, 二, 三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瀉甚者, 加肉豆蔻一, 二錢, ?炒用, 或破故紙亦可。 氣虛勢甚者, 加人參隨宜用。 陽虛下脫不固者, 加製附子一, 二, 三錢。 腹痛甚者, 加木香七, 八分, 或加厚朴八分。 滯痛不通者, 加當歸二, 三錢。 滑脫不禁者, 加烏梅二個, 或北五味子二十粒。 若肝邪侮脾者, 加肉桂一, 二錢。

佐關煎十
治生冷傷脾, 瀉痢未久, 腎氣未損者, 宜用此湯以去寒濕, 安脾胃。 此胃關煎之佐者也。 厚朴, 炒, 一錢。 陳皮, 炒, 一錢。 山藥, 炒, 二錢。 扁豆, 炒, 二錢。 炙甘草, 七分。 豬苓, 二錢。 澤瀉, 二錢。 乾薑, 炒, 一, 二錢。 肉桂, 二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如腹痛甚者, 加木香三, 五分, 或吳茱萸亦可。 如瀉甚不止者, 或破故紙, 或肉豆蔻, 皆可加用。

抑扶煎十一
治氣冷陰寒, 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 凡初起血氣未衰, 脾腎未敗, 或脹痛, 或嘔惡, 皆宜先用此湯。 此胃關煎表裏藥也, 宜察虛實用之。 其有寒濕傷臟, 霍亂邪實者, 最宜用此。 厚朴, 陳皮, 烏藥, 各一錢五分。 豬苓, 二錢。 澤瀉,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乾薑, 炮, 一, 二錢。 吳茱萸, 製, 五, 七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氣滯痛甚者, 加木香五, 七分, 或砂仁亦可。 如血虛多痛者, 加當歸二錢。 如寒濕勝者, 加蒼朮一錢半。

四維散十二
治脾腎虛寒, 滑脫之甚, 或泄痢不能止, 或氣虛下陷, 二陰血脫不能禁者, 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 一兩。 製附子, 二錢。 乾薑, 炒黃, 二錢。 炙甘草, 一, 二錢。 烏梅肉, 五分或一錢, 酌其味之微甚, 隨病人之意而用之。 或不用此, 即四味回陽飲也。 右為末, 和勻, 用水拌濕, 蒸一飯頃, 取起烘乾, 再為末。 每服一, 二錢, 溫湯調下。

鎮陰煎十三
治陰虛於下, 格陽於上, 則真陽失守, 血隨而溢, 以致大吐大?, 六脈細脫, 手足厥冷, 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 速宜用此, 使孤陽有歸, 則血自安也。 如治格陽喉痺上熱者, 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 一, 二兩。 牛膝,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澤瀉, 一錢半。 肉桂, 一, 二錢。 製附子, 五, 七分或一, 二, 三錢。 水二鍾, 速煎服。 如兼嘔惡者, 加乾薑炒黃一, 二錢。 如氣脫倦言而脈弱極者, 宜速速多加人參, 隨宜用之。

歸氣飲十四
治氣逆不順, 呃逆嘔吐, 或寒中脾腎等證。 熟地三, 五錢。 茯苓, 二錢。 扁豆, 二錢。 乾薑, 炮。 丁香, 陳皮, 各一錢。 藿香, 一錢五分。 炙甘草, 八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中氣寒甚者, 加製附子。 肝腎寒者, 加吳茱萸, 肉桂, 或加當歸。

煖肝煎十五
治肝腎陰寒, 小腹疼痛, 疝氣等證。 當歸, 二, 三錢。 枸杞, 三錢。 茯苓, 二錢。 小茴香, 二錢。 肉桂, 一, 二錢。 烏藥, 二錢。 沉香, 一錢, 或木香亦可。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 五片,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寒甚者, 加吳茱萸, 乾薑; 再甚者, 加附子。
壽脾煎十六
一名攝營煎。 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 凡憂思鬱怒積勞, 及誤用攻伐等藥, 犯損脾陰, 以致中氣虧陷, 神魂不寧, 大便脫血不止, 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 凡兼嘔惡, 尤為危候, 速宜用此, 單救脾氣, 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 此歸脾湯之變方, 其效如神。 若犯此證而再用寒涼, 則胃氣必脫, 無不即斃者。 白朮, 二, 三錢。 當歸, 二錢。 山藥,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棗仁, 錢半。 遠志, 製, 三, 五分。 乾薑, 炮, 一, 二, 三錢。 蓮肉, 去心, 炒, 二十粒。 人參, 隨宜一, 二錢, 急者用一兩。 水二鍾, 煎服。 如血未止, 加烏梅二個, 凡畏酸者不可用。 或加地榆一錢半亦可。 滑脫不禁者, 加醋炒文蛤一錢。 下焦虛滑不禁, 加鹿角霜二錢為末, 攪入藥中服之。 氣虛甚者, 加炙黃耆二, 三錢。 氣陷而墜者, 加炒升麻五, 七分, 或白芷亦可。 兼溏泄者, 加補骨脂一錢炒用。 陽虛畏寒者, 加製附子一, 二, 三錢。 血去過多, 陰虛氣餒, 心跳不寧者, 加熟地七, 八錢或一, 二兩。

三氣飲十七
治血氣虧損, 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 筋骨歷節痺痛之極, 及痢後鶴膝風痛等證。 當歸, 枸杞, 杜仲, 各二錢。 熟地, 三錢, 或五錢。 牛膝, 茯苓, 芍藥, 酒炒, 肉桂, 各一錢。 北細辛, 或代以獨活, 白芷, 炙甘草, 各一錢。 附子, 隨宜一, 二錢。 水二鍾, 加生薑三片, 煎服。 如氣虛者, 加人參, 白朮隨宜。 風寒勝者, 加麻黃一, 二錢。 此飲亦可浸酒, 大約每藥一斤, 可用燒酒六, 七升, 浸十餘日, 徐徐服之。

五德丸十八
治脾腎虛寒, 飧泄鶩溏等證, 或暴傷生冷, 或受時氣寒濕, 或酒濕傷脾, 腹痛作泄, 或飲食失宜, 嘔惡痛泄, 無火等證。 補骨脂, 四兩, 酒炒。 吳茱萸, 製, 二兩。 木香, 二兩。 乾薑, 四兩, 炒。 北五味, 二兩。 或以肉豆蔻代之, ?炒用或用烏藥亦可。 湯浸蒸餅丸, 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甚者百餘丸, 滾白湯或人參湯, 或米湯俱可下。 腹痛多嘔者, 加胡椒二兩更妙。

七德丸十九
治生冷傷脾, 初患瀉痢, 肚腹疼痛, 凡年壯氣血未衰, 及寒濕食滯, 凡宜和胃者, 無不神效。 此即佐關煎之偏裨也。 台烏藥, 吳茱萸, 製, 乾薑, 炒黃, 蒼朮, 炒, 各二兩。 木香, 茯苓, 各一兩。 補骨脂, 炒, 四兩。 神?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 八十丸, 或百丸, 滾白湯送下。

復陽丹二十
治陰寒嘔吐泄瀉, 腹痛寒疝等證。 附子, 製, 炮薑, 胡椒, 北五味, 炒, 炙甘草, 各一兩。 白?, 二兩, 炒熟。 右為末, 和勻, 入溫湯搗丸, 桐子大。 每服一錢, 隨證用藥引送下。

黃芽丸二一
治脾胃虛寒, 或飲食不化, 或時多脹滿泄瀉, 吞酸嘔吐等證。 此藥隨身常用甚妙。 人參, 二兩, 焦乾薑, 三錢。 煉白蜜為丸, 芡實大。 常嚼服之。

一?丹二二
治脾腎虛寒, 不時易瀉腹痛, 陽痿怯寒等證。 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 人參, 製附子, 各等分。 煉白蜜丸, 如綠豆大。 每用滾白湯送下三, 五分或一錢。 凡藥餌不便之處, 或在途次, 隨帶此丹最妙。

九?丹二三
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 八兩。 製附子, 四兩。 肉豆蔻, ?炒, 二兩。 焦薑, 吳茱萸, 補骨脂, 酒炒, 蓽茇, 炒, 五味子, 炒, 各二兩。 粉甘草, 炒, 一兩。 煉白蜜為丸, 或山藥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六, 七十或百丸, 滾白湯下。 如氣虛者, 加人參, 或二兩, 或四兩, 尤妙甚。

溫臟丸二四
治諸虫積既逐而復生者, 多由臟氣虛寒, 宜健脾胃以杜甚源, 此方主之。 人參, 隨宜用, 無亦可。 白朮, 米泔浸炒。 當歸, 各四兩。 芍藥, 酒炒焦, 茯苓, 川椒, 去合口者, 炒出汗, 細榧肉, 使君子, 煨, 取肉, 檳榔, 各二兩。 乾薑, 炮, 吳茱萸, 湯泡一宿, 炒, 各一兩。 右為末, 神?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 七十丸或百丸, 饑時白湯下。 如臟寒者, 加製附子一, 二兩。 臟熱者, 加黃連一, 二兩。

聖朮煎二五
治飲食偶傷, 或吐或瀉, 胸膈痞悶, 或?肋疼痛, 或過用剋伐等藥, 致傷臟氣, 有同前證而脈息無力, 氣怯神倦者, 速宜用此, 不得因其虛痞虛脹而畏用白朮, 此中虛實之機, 貴乎神悟也。 若痛脹覺甚者, 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 若用治寒濕瀉痢嘔吐, 尤為聖藥。 白朮, 用冬朮味甘佳者五, 六, 七, 八錢, 炒, 或一, 二兩。 乾薑, 炒, 肉桂, 各一, 二錢。 陳皮, 酌用, 或不用。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熱服。 若治虛寒瀉痢嘔吐等證, 則人參, 炙甘草之類, 當任意加用。 若治中虛感寒, 則麻黃, 柴胡亦任意加用。


--------------------------------------------------------------------------------

固陣
秘元煎一
治遺精帶濁等病。 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 八分, 炒。 山藥, 二錢, 炒。 芡實, 二錢, 炒。 棗仁, 炒, 搗碎, 二錢。 白朮, 炒, 茯苓, 各錢半。 炙甘草, 一錢。 人參, 一, 二錢。 五味, 十四粒。 畏酸者去之。 金櫻子, 去核,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服。 此治久遺無火, 不痛而滑者, 乃可用之。 如尚有火覺熱者, 加苦參一, 二錢。 如氣大虛者, 加黃耆一, 二, 三錢。

固陰煎二
治陰虛滑泄, 帶濁淋遺, 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 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 隨宜。 熟地, 三, 五錢。 山藥, 炒, 二錢。 山茱萸, 一錢半。 遠志, 七分, 炒。 炙甘草, 一, 二錢。 五味, 十四粒。 菟絲子, 炒香, 二, 三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虛滑遺甚者, 加金櫻子肉二, 三錢, 或醋炒文蛤一錢, 或烏梅二個。 如陰虛微熱而經血不固者, 加川續斷二錢。 如下焦陽氣不足, 而兼腹痛溏泄者, 加補骨脂, 吳茱萸之類, 隨宜用之。 如肝腎血虛, 小腹痛而血不歸經者, 加當歸二, 三錢。 如脾虛多濕, 或兼嘔惡者, 加白朮一, 二錢。 如氣陷不固者, 加炒升麻一錢。 如兼心虛不眠, 或多汗者, 加棗仁二錢, 炒用。

菟絲煎三
治心脾氣弱, 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 宜此主之。 人參, 二, 三錢。 山藥, 炒, 二錢。 當歸, 錢半。 菟絲子, 製炒, 四五錢。 棗仁, 炒, 茯苓, 各錢半。 炙甘草, 一錢或五分。 遠志, 製, 四分。 鹿角霜, 為末, 每服加入四, 五匙。 右用水一鍾半, 煎成, 加鹿角霜末調服, 食前。 或加白朮一, 二錢。

惜紅煎四
治婦人經血不固, 崩漏不止, 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朮, 山藥, 炙甘草, 地榆, 續斷, 炒, 芍藥, 炒, 北五味, 十四粒, 荊芥穗, 炒, 烏梅, 二枚。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如火盛者, 加黃連, 黃芩。 如脾虛兼寒, 脾泄者, 加破故紙, 人參。

苓朮菟絲丸五
治脾腎虛損, 不能收攝, 以致夢遺精滑困倦等證。 白茯苓, 白朮, 米泔洗, 炒, 蓮肉, 去心, 各四兩。 五味, 二兩, 酒蒸。 山藥, 炒, 二兩。 杜仲, 酒炒, 三兩。 炙甘草, 五錢。 菟絲子, 用好水淘淨, 入陳酒浸一日, 文火煮極爛, 搗為餅, 焙乾為末, 十兩。 右用山藥末以陳酒煮糊為丸, 桐子大。 空心滾白湯或酒下百餘丸。 如氣虛神倦, 不能收攝者, 加人參三, 四兩尤妙。

固真丸六
治夢遺精滑。 菟絲子, 一斤, 淘洗淨, 用好酒浸三日, 煮極熟, 擣膏, 晒乾。 或用淨白布包蒸亦佳。 牡蠣, 煆, 四兩。 金櫻子, 去子, 蒸熟, 四兩。 茯苓, 酒拌蒸晒, 四兩。 右蜜丸, 空心好酒送下三錢, 或鹽湯亦可。

粘米固腸糕七
治脾胃虛寒, 或因食滯氣滯, 腹痛泄瀉久不止者, 多服自效。 用白糯米滾湯淘洗, 炒香熟為粉, 每粉一兩, 加乾薑末炒熟者二分半, 白糖二錢, 拌勻, 於饑時用滾水調服一, 二兩。 如有微滯者, 加陳皮炒末二分, 或砂仁末一分俱妙。 一法用陳老米粉亦妙。 此與古方固類四十九泄瀉經驗方大同小異, 并補陣養元粉略同。

玉關丸八
治腸風血脫, 崩漏帶濁不固, 諸藥難效者, 宜用此丸兼煎藥治之。 及瀉痢滑泄不能止者, 亦宜用此。 白?, 炒熟, 四兩。 枯礬, 二兩。 文蛤, 醋炒黑, 二兩。 北五味, 一兩, 炒。 訶子, 二兩, 半生半炒。 右為末, 用熟湯和丸, 梧子大。 以溫補脾腎等藥隨證加減煎湯送下, 或人參湯亦可。 如血熱妄行者, 以涼藥送下。

鞏隄丸九
治膀胱不藏, 水泉不止, 命門火衰, 小水不禁等證。 熟地, 二兩。 菟絲子, 酒煮, 二兩。 白朮, 炒, 二兩。 北五味, 益智仁, 酒炒。 故紙, 酒炒。 附子, 製, 茯苓, 家韭子, 炒, 各一兩。 右為末, 山藥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空心滾湯, 或溫酒下。 如兼氣虛, 必加人參一, 二兩更妙。

敦阜糕十
治久瀉久痢, 腸滑不固妙方, 及婦人帶濁最佳。 白?, 炒黃, 二兩。 冬白朮, 炒黃, 一兩。 破故紙, 炒, 五錢。 右共為末。 臨服時加白糖, 隨宜用清滾湯, 食前調服如糕法。 如胃寒者, 每一兩加乾薑炒末五分或一錢。 如氣有不順, 或痛, 或嘔, 每末一兩。 加丁香一錢。 如滑泄不禁者, 每兩加粟殼末炒黃一錢。 若以作丸, 則宜三味等分用。 即名敦阜丸。

因陣

--------------------------------------------------------------------------------

逍遙飲一
治婦人思鬱過度, 致傷心脾衝任之源, 血氣日枯, 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 二, 三錢。 芍藥, 錢半。 熟地, 三, 五錢。 棗仁, 二錢, 炒。 茯神, 錢半。 遠志, 製, 三, 五分。 陳皮, 八分。 炙甘草, 一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氣虛者, 加人參一, 二錢。 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 加酒炒香附一, 二錢。

決津煎二
治婦人血虛經滯, 不能流暢而痛極者, 當以水濟水, 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 宜用此湯, 隨證加減主之。 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 如氣虛者, 宜少用香, 陳之類, 甚者不用亦可。 當歸, 三, 五錢, 或一兩。 澤瀉, 一錢半。 牛膝, 二錢。 肉桂, 一, 二, 三錢。 熟地, 二, 三錢, 或五七錢, 或不用亦可。 烏藥, 一錢, 如氣虛者, 不用亦可。 水二鍾, 煎七, 八分。 食前服。 如嘔惡者, 加焦薑一, 二錢。 如陰滯不行者, 非加附子不可。 如氣滯而痛脹者, 加香附一, 二錢, 或木香七, 八分。 如血滯血澀者, 加酒炒紅花一, 二錢。 如小腹不煖而痛極者, 加吳茱萸七, 八分。 如大便結澀者, 加肉蓯蓉一, 二, 三錢, 微者以山查代之。

五物煎三
治婦人血虛凝滯, 蓄積不行, 小腹痛急, 產難經滯, 及痘瘡血虛寒滯等證, 神效。 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 三, 五, 七錢。 熟地, 三, 四錢。 芍藥, 二錢, 酒炒。 川芎, 一錢。 肉桂, 一, 二, 三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兼胃寒或嘔惡者, 加乾薑炮用。 水道不利, 加澤瀉或豬苓。 氣滯者, 加香附或丁香, 木香, 砂仁, 烏藥。 陰虛疝痛者, 加小茴香。 血瘀不行, 臍下若覆杯, 漸成積塊者, 加桃仁或酒炒紅花。 痘瘡血虛寒勝, 寒邪在表者, 加細辛, 麻黃, 柴胡, 紫蘇之屬。

調經飲四
治婦人經脈阻滯, 氣逆不調, 多痛而實者。 當歸, 3~5錢。 牛膝2錢。 山查, 1~2錢。 香附2錢。 青皮, 茯苓, 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