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方 名:五苓散(利湿之剂)
总 结:利湿泻热
编 号:001
组 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朮、桂枝
主 治:(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
(2)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
(3)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
(4)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加 减:伤暑者加朱砂、灯心煎。
归 经:足太阳药(膀胱)也
方 义:(1)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
(2)经曰:
「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
「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
「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朮苦温,健脾去湿为佐。
「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
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
变化方:(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朮,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朮,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朮等分,名茯苓白朮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2)本方去桂,加苍朮、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朮四苓汤,
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朮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16)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 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17)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8)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
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
(19)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朮、桂、二苓泽泻,更名茯苓朮散。
煎服法: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
来 源:仲景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