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温病条辨 >> 正文

第三章 中焦篇(续)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7 15:30:11

    83脉左  ,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於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少阳切近三阴,立法以一面领邪外出,一面防邪内入为要领,小柴胡汤以柴胡领邪,以人叁大枣甘草护正,以柴胡清表热,以黄芩甘草苦甘清  热,半夏生姜两和肝胃,蠲内饮,宣胃阳,降胃阴,疏肝,用生姜大枣,调和荣卫,使表者不争,  者内安,清者清,补者补,升者升,降者降,平者平,故曰和也。
      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於暑湿,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
      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则较柴胡有独胜。
      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叁、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暑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
      柴胡汤以胁痛乾呕,为饮邪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
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纷以清邪热而止渴,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
      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他人之死於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84少阳疟,如伤寒证者,小柴胡汤主之。渴甚者,去半夏加栝蒌根。脉弦迟者,小柴胡加乾姜、陈皮主之。
      少阳疟,如伤寒少阳证,乃偏於寒重而热轻,故仍从小柴胡法。
      若内躁渴甚,则去半夏之燥,加栝蒌根生津止渴。
      脉弦迟则寒更重矣,金匮谓脉弦迟者,当温之,故於小柴胡汤内加乾姜、陈皮温中,且能由中达外,使中阳得伸,逐邪外出也。
    ”青蒿鳖甲汤方苦辛硷寒法。
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纷”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小柴胡汤方苦辛甘温法。
柴胡”三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二钱、人叁”一钱炙甘草”一钱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加减如伤寒论中法,渴甚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钱。
    ”小柴胡加乾姜陈皮汤方苦辛温法。即於小柴胡汤内加乾姜二钱,陈皮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85舌白  闷,寒起四末,渴喜热饮,湿蕴之故,名曰湿疟,厚朴草果汤主之。
      此热少湿多之证。
      舌白  闷,皆湿为之也。
      寒起四末,湿郁脾阳,脾主四肢,故寒起於此。
      渴,热也。当喜凉饮,而反喜热饮者,湿为阴邪,弥漫於中,喜热以开之也。
      故方法以苦辛通降,纯用温开,而不必苦寒也。
    ”厚朴草果汤方苦辛温法。
厚朴”一钱五分、杏仁”一钱五分、草果”一钱、茯苓块”三钱广皮”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按中焦之疟,脾胃正当其冲,偏於热者胃受之,法则偏於救胃;
偏於湿者脾受之,法则偏於救脾。胃阳腑也,救胃必用甘寒苦寒;脾阴脏也,救脾必用甘温苦辛,两平者两救之。
      本论列疟证,寥寥数则,略备大纲,不能偏载,然於此数条,反复对勘,彼此互印,再从上焦篇究来路,下焦篇阅归路,其规榘准绳,亦可知其大略矣。

    86湿温内蕴,夹杂饮食停滞,气不得运,血不得行,遂成滞下,俗名痢疾。
古称重证,以其深入脏腑也。初起腹痛胀者易治,日久不痛,并不胀者难治。
脉小弱者易治,脉实大数者难治,老年久衰,实大小弱并难治,脉调和者易治。
日数十行者易治,一二行,或有或无者难治。面色便色鲜明者易治,秽暗者难治。
噤口利属实者尚可治,属虚者难治。先滞(俗所谓痢疾)後利(俗谓之泄泻)者易治,先利後滞者难治。先滞後疟者易治,先疟後滞者难治。本年新受者易治,上年伏暑酒客积热,老年肠虚积湿者难治。季胁少腹无动气疝瘕者治,有者难治。
      此痢疾之大纲,虽罗列难治易治十数条,总不出邪机向外者易治,深入脏络者难治也。
      谚云:「饿不死的伤寒,侾不死的痢疾」时人解云:凡病伤寒者,当禁其食,令病者饥,则不至与外邪相搏而死也。痢疾日下数十行,下者既多,肠胃空虚,必令病者多食,则不至肠胃尽空而死也。不知此二语乃古之贤医,金针度人处,後人不审病情,不识句读,以致妄解耳。
      按内经热病禁食,在少愈之际,不在受病之初,仲景伤寒论中现有食粥却病之条,但不可食重浊肥腻耳。痢疾暑湿夹饮食内伤,邪非一端,肠胃均受其殃,古人每云「淡薄滋味」,如何可以恣食,与邪气团成一片,病久不解耶?吾见痢疾不戒口腹而死者,不可胜数。
      盖此二语「饿」字、「侾」字,皆自为一句,谓患伤寒之人,尚知饿而思食,是不死之证,其死者,医杀之也。盖伤寒暴发之病,自外而来,若伤卫而未及於荣,病人知饿,病机尚浅,医者助胃气,捍外侮则愈,故云不死,若不饿则重矣,仲景谓风病能食,寒病不能食是也。痢疾久伏之邪,由内下注,若脏气有馀,不肯容留邪气,彼此互争则侾,邪机内外,医者顺水推舟则愈,故云不死,若脏气已虚,纯逊邪气,则不侾而寇深矣。
      汪按疟痢二证,若不能薄味,药虽对证,亦不能效,其愈後坚壁清野之法,与伤寒温病相同,但疟疾至正气大衰之时,胃虚不能胜邪,俗人仍令禁食,亦大谬也。
      丹溪格致馀论,俗言无饱死痢一条可叁看。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