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正文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伤科按摩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31 9:09:26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在祖国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中医伤科学的起源与形成,也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距今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便依靠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用原始的劳动工具,有限的劳动经验,简单的劳动互助。来对付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抗击猛兽的频繁侵袭,以获取必要的食物,同时也相应地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原始社会的早期,人们大都住在洞穴或窝棚里,以避风雨寒暑,防备猛兽虫蛇,这是人类最早的预防外伤措施。但人类在与毒蛇、猛兽搏斗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也常常发生外伤。原始人就在损伤疼痛、肿胀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痛苦。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摸索出一些能医治损伤性疾病的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治伤手法,如对伤口用泥土、树叶、草茎等进行涂裹。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在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疡医”,就是负责“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这里所说的“金疡”,即“金创”。指由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创伤;“折疡”概括了击、堕、跌、扑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其治疗办法也比较丰富,除内服中药外,还有敷药(祝药)和手术(刮杀)等治疗措施。那时虽无伤科专著,但在同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几本医学文献中都有记载这方面的内容。如《内经》中,就有对跌打损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的论述。《神农本草经》收集的“主金创续绝筋骨伤”药物达数十种之多。《金贵要略》载有治“金疮”的王不留行散及治马堕及一些筋骨损伤方。可见当时伤科学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灵枢·经水篇》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骨度篇》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分寸。《灵枢·经筋篇》论述了附属于一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由于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也就促使了伤科学的发展。《素问·缪刺论篇》论述:“人有堕坠,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素问》阐发的“气伤痛,形伤肿”以及“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理论,一直指导着伤科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灵枢·刺节真邪篇》记载“骨蚀”的病名病因及其病机,均类似现代医学的无菌性骨坏死。《素问·痿论》还分别论述了痿、脉痿、筋痪、肉痿、骨痿等肢体畸形的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说明痿症引起肢体一部分筋肉瘫痪松弛,另一部分筋肉痉挛、缩短,继而可引起关节畸形。在治疗上,已广泛采用针灸、熨贴、按摩和药物等方法。此外,《吕氏春秋·尽数》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足则为痿为,”主张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治疗足部“痿”(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行走不便的疾病),为后世伤科动静结合的功能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