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及全身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应与杂病中的阴痒互参,因为两病常同时存在。西医所称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表现为带下异常为主时,可参本病辨证论治。
带下病诊断要点
凡出现带下量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阴痒者,便可诊断为本病。
必须进行妇查及白带涂片检查,找出病位及病因。但也有不少检查正常而诊为带下病者,本病尤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赤带、赤白带、黄色带或臭秽带下,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或绝经后妇女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病证,及早诊治。
带下病辨证分析
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
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
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带下病辨证论治
脾虚型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面色较黄,颜面及足跗浮肿,神疲纳呆,四肢不温或便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
1.主方完带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白术15克,山药30克,党参20克,车前子15克,苍术15克,陈皮6克,白芍15克,柴胡6克,黑荆芥9克,炙甘草6克,白芷10克,扁豆30克。水煎服。
如气虚明显者,加北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兼痰湿较重,头重胸闷,痰多者,加法半夏、白芥子、冬瓜仁、茯苓之类,以化痰止带。兼腰酸等肾虚者,加金樱子、芡实、鹿角霜之类。如有附件炎、盆腔炎体征者,适加疏肝活血之品,如丹参、赤芍、香附、败酱草。如有宫颈糜烂,大多可作宫颈火烫及波姆机等治疗。火烫或冷冻或波姆治疗宫颈糜烂,往往大量流水流带约1周,此时也可配合上方加黄芪、白芍、地榆内服。
如属脾虚湿郁化热,脾虚证兼见带下色黄腥秽,舌淡胖,苔微黄者,则宜健脾清热利湿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山药30克,芡实30克,白果10枚(打),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茵陈20克,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生薏苡仁3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
上方证属脾虚兼湿热,虚中有实。故在加减化裁中,应注意补虚不可过壅涩,以免留邪;清热不可过寒凉,以免伤脾;祛湿不可过温燥,以免助热。这是与脾虚证不尽相同,又与湿热下注的实证带下也不能混淆的虚中夹实证。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丸,每次6克,每次3粒,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I.肾虚
肾阳虚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清冷如水,绵绵而下,甚则滑脱不禁。腰脊酸楚,形寒畏冷,或感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黯,苔白,脉沉弱。
【治法】 湿肾培元,固涩止滞。
【方药】
1.主方内补丸(吴道源《女科切要》)加减
处方:鹿角霜15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20克,沙苑子15克,熟附子9克,肉桂5克(煽服),北黄芪20克,紫菀15克,白蒺藜15克,桑螵蛸10克,金樱子30克,芡实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锁固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肾阴虚
【证见】 带下增多,色淡红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感阴道干涩灼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舌红,少苔。常见于更年期妇女、老年性阴道炎或卵巢功能早衰者。
【治法】 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贯众20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3次。或用双料喉风散喷撒阴道。
Ⅱ.湿热(毒)
【证见】 带下量多,色深,或黄白相兼,或黄绿有泡沫,或色自如豆渣或凝乳状,或如脓似血。阴痒、阴痛、灼热,yin唇红肿、溃烂,或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口干口苦,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带下多有臭气,白带涂片检查常可发现滴虫、念珠菌,或有淋病双球菌,或清洁度3度一4度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方药】
主方止带方(陆九芝《世补斋·不谢方》)加减
处方:茵陈30克,栀子15克,黄柏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茯苓20克,冬瓜仁20克,生薏苡仁30克。水煎服。
如湿重于热,带下色白兼黄,阴部红肿不明显,舌苔白微黄略厚者,去牡丹皮、赤芍,加苍术、白术,以健脾祛湿。如热重于湿,带下色黄,阴部痒、热、痛、烂,溺黄,舌红苔黄者,去茯苓、生薏苡仁,加龙胆草、败酱草,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如湿热郁久成毒,或热甚化火成毒,证见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挟血色臭秽,阴痒热痛或阴疮蚀烂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去当归,加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并重用仙鹤草30—50克,徐长卿15克、苦参10克。
如发现淋病,应按淋病治疗。如阴疮蚀烂久不收口者,要排除梅毒。如带下如脓似血,臭秽难闻,中老年妇女要排除宫颈及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带下病治疗原则有三:一是健脾祛湿为治带之首;二是巧用“风”药为治带之要,因祛风能胜湿;三是内服外治为治带之常。尤其是对于由病原体引起的带下病,在内服中药同时,加用外治可望提高疗效。但易于反复,有配偶感染者,务必双方同治。
带下病外治法
实证带下病多须配合外治法。根据妇科检查及白带涂片结果,选择相应的外治法。
阴道冲洗:主要适用于念珠菌性、滴虫性等各种阴道炎。念珠性阴道炎,用3%苏打水冲洗。滴虫性阴道炎,用l%乳酸溶液或0.5%醋酸溶液冲洗阴道。单纯清洁度3。4度者,亦可用0.1%新洁而灭冲洗。一般每日1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可用2~3疗程。
药物熏洗,一般可用洁身纯或肤阴洁稀释后熏洗盆浴。临床症状较甚者,用下列中药煎水阴道冲洗后熏洗坐盆。
处方: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30克,荆芥30克,仙鹤草30克,徐长卿20克,地肤子30克。如霉菌性阴道炎,加佩兰、土槿皮各30克;如滴虫性阴道炎,加乌梅、黄连各15—20克;如外阴有溃损者,加冰片、大黄。一般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连用7日。 阴道纳药:可于冲洗或熏洗后纳入药物。一般可用保妇康栓,或对症的各种片剂、栓剂。每日1次,7日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治疗期禁房事,如配偶有症状者,要同时治疗。
对于老年性阴道炎,可用喉风散喷撒阴道;如阴道较干涩潮红者,可用喉风散1/3支。四环素可的松眼膏1/2支混和后,涂抹于阴道壁,每日1-2次,连用7一10日。对于宫颈充血糜烂,则加珍珠层粉,亦有一定的疗效。 宫颈火烫术、冷冻术、中药椎切等外治法,适合于宫颈糜烂2度以上的患者。
复方毛冬青液中药保留灌肠,适合带下病有盆腔炎者。
带下病其他疗法
带下病饮食疗法
莲子粥:莲子50克,大枣10枚,糯米适量,煮粥,每日分2次服,连服3~5日。
白果薏米莲子汤:白果15个(去壳),生薏米30克,莲子30克,共煮烂,调味饮用。每日1次,连服3—5日。
乌龟土茯苓汤:乌龟1只,生土茯苓250克。先将土茯苓切片煮水约半小时,取药汁与乌龟同煮,文火煮2小时,调味随量饮用。2-3日1次,连用2-3次。适用于湿热毒带下者。
带下病诊断要点
带下病辨证分析
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
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
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带下病辨证论治
脾虚型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面色较黄,颜面及足跗浮肿,神疲纳呆,四肢不温或便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
1.主方完带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白术15克,山药30克,党参20克,车前子15克,苍术15克,陈皮6克,白芍15克,柴胡6克,黑荆芥9克,炙甘草6克,白芷10克,扁豆30克。水煎服。
如气虚明显者,加北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兼痰湿较重,头重胸闷,痰多者,加法半夏、白芥子、冬瓜仁、茯苓之类,以化痰止带。兼腰酸等肾虚者,加金樱子、芡实、鹿角霜之类。如有附件炎、盆腔炎体征者,适加疏肝活血之品,如丹参、赤芍、香附、败酱草。如有宫颈糜烂,大多可作宫颈火烫及波姆机等治疗。火烫或冷冻或波姆治疗宫颈糜烂,往往大量流水流带约1周,此时也可配合上方加黄芪、白芍、地榆内服。
如属脾虚湿郁化热,脾虚证兼见带下色黄腥秽,舌淡胖,苔微黄者,则宜健脾清热利湿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山药30克,芡实30克,白果10枚(打),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茵陈20克,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生薏苡仁3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
上方证属脾虚兼湿热,虚中有实。故在加减化裁中,应注意补虚不可过壅涩,以免留邪;清热不可过寒凉,以免伤脾;祛湿不可过温燥,以免助热。这是与脾虚证不尽相同,又与湿热下注的实证带下也不能混淆的虚中夹实证。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丸,每次6克,每次3粒,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I.肾虚
肾阳虚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清冷如水,绵绵而下,甚则滑脱不禁。腰脊酸楚,形寒畏冷,或感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黯,苔白,脉沉弱。
【治法】 湿肾培元,固涩止滞。
【方药】
1.主方内补丸(吴道源《女科切要》)加减
处方:鹿角霜15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20克,沙苑子15克,熟附子9克,肉桂5克(煽服),北黄芪20克,紫菀15克,白蒺藜15克,桑螵蛸10克,金樱子30克,芡实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锁固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肾阴虚
【证见】 带下增多,色淡红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感阴道干涩灼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舌红,少苔。常见于更年期妇女、老年性阴道炎或卵巢功能早衰者。
【治法】 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贯众20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3次。或用双料喉风散喷撒阴道。
Ⅱ.湿热(毒)
【证见】 带下量多,色深,或黄白相兼,或黄绿有泡沫,或色自如豆渣或凝乳状,或如脓似血。阴痒、阴痛、灼热,yin唇红肿、溃烂,或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口干口苦,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带下多有臭气,白带涂片检查常可发现滴虫、念珠菌,或有淋病双球菌,或清洁度3度一4度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方药】
主方止带方(陆九芝《世补斋·不谢方》)加减
处方:茵陈30克,栀子15克,黄柏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茯苓20克,冬瓜仁20克,生薏苡仁30克。水煎服。
如湿重于热,带下色白兼黄,阴部红肿不明显,舌苔白微黄略厚者,去牡丹皮、赤芍,加苍术、白术,以健脾祛湿。如热重于湿,带下色黄,阴部痒、热、痛、烂,溺黄,舌红苔黄者,去茯苓、生薏苡仁,加龙胆草、败酱草,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如湿热郁久成毒,或热甚化火成毒,证见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挟血色臭秽,阴痒热痛或阴疮蚀烂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去当归,加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并重用仙鹤草30—50克,徐长卿15克、苦参10克。
如发现淋病,应按淋病治疗。如阴疮蚀烂久不收口者,要排除梅毒。如带下如脓似血,臭秽难闻,中老年妇女要排除宫颈及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带下病治疗原则有三:一是健脾祛湿为治带之首;二是巧用“风”药为治带之要,因祛风能胜湿;三是内服外治为治带之常。尤其是对于由病原体引起的带下病,在内服中药同时,加用外治可望提高疗效。但易于反复,有配偶感染者,务必双方同治。
带下病外治法
实证带下病多须配合外治法。根据妇科检查及白带涂片结果,选择相应的外治法。
处方: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30克,荆芥30克,仙鹤草30克,徐长卿20克,地肤子30克。如霉菌性阴道炎,加佩兰、土槿皮各30克;如滴虫性阴道炎,加乌梅、黄连各15—20克;如外阴有溃损者,加冰片、大黄。一般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连用7日。
对于老年性阴道炎,可用喉风散喷撒阴道;如阴道较干涩潮红者,可用喉风散1/3支。四环素可的松眼膏1/2支混和后,涂抹于阴道壁,每日1-2次,连用7一10日。对于宫颈充血糜烂,则加珍珠层粉,亦有一定的疗效。
带下病其他疗法
带下病饮食疗法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疾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肾结石][组图]不同成分肾结石的各种特点 09-16 [颈椎病][图文]颈椎病患者自我颈部牵引时… 09-14 [遗精]益肾固精丸治遗精 08-28 [艾滋病]6类人群必须进行艾滋病检测 08-15 [高血压]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后的症状 08-15 [遗精]正常男性遗精周期是多久? 08-08 [关节炎]膝关节炎的运动疗法 08-07 [肾结石][图文]肾结石不同成分的解说 07-21 [自闭症]高功能自闭症 07-21 [自闭症]小儿自闭症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