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内科 >> 正文

泄泻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4 7:48:33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泄泻治疗的诊断要点
  • 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常伴有腹痛、肠鸣、食减等。
  • 急性暴泻,起病急骤,病程短。大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有毒食物,或冒雨、腹部受凉的病史。
  • 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每因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或进食过多,或起居失宜等有关。
  • 泄泻治疗的辨证分析
    泄泻的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脾肾虚弱等。其病机主要为脾虚湿胜。肝与肾亦与泄泻有关,但均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

    临床辨证首应区别寒、热、虚、实。一般而言,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本病治疗应运脾化湿为主要原则,实证当祛湿为主,虚证则着重补虚扶正。
    泄泻治疗的辨证论治
    寒湿型
    【证见】 泄泻清稀如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风寒表证。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

    1.主方藿香正气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藿香12克,紫苏叶10克,白芷9克,厚朴10克,大腹皮9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湿邪偏重者,可加苍术12克、薏苡仁20克、泽泻12克。

    2.中成药

    (1)藿香正气丸,每次1瓶,每日3次。

    (2)腹可安,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水泻速效茶(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粳米、绿茶、干姜、食盐各14克,用开水250毫升冲煽,待温后取上清液服。每日3次。

    湿热型
    【证见】 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1.主方葛根芩连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葛根2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藿香12克,车前子15克,木香6克(后下),火炭母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黄连素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穿心莲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凤尾火炭母合剂(刘国普验方)

    处方:凤尾草、火炭母各30克,水煎服。

    (2)芩柏合剂(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芩1 000克,黄柏l 000克,葛根l 000克,槟榔1 000克,木香600克,白头翁1 500克,秦皮300克,马齿苋300克。将上药共置煎煮容器中,加入清水80 000-100 000毫升,浸泡l小时,煎煮至25 1300毫升,去药渣,浓缩至20 000毫升,再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60-1 000克),冷却后,分装于100瓶内,每瓶200毫升,封藏备用。成人每次100毫升,病情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者,加入生姜汁数滴以止呕。

    (3)黄柏止泻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黄柏30克,滑石30克,甘草30克,黄连3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3次。

    伤食型
    【证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暖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山楂15克,神曲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连翘12克,布渣叶15克,麦芽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保济丸,每次1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山楂肉适量,焙干研末,冲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消食止泻汤(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鸡内金10克,焦三仙10克,薏苡仁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桔梗9克,茯苓10克,苍术10克,厚朴9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郁型
    【证见】 泄泻发作与情绪有关,脘胁胀闷,嗳气食少,腹痛肠鸣,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抑肝扶脾。

    【方药】

    1.主方痛泻要方(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白芍15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逍遥丸,每次10一15克,每日3次。

    脾虚型
    【证见】 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食少脘胀,面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胃。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18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扁豆12克,陈皮6克,砂仁6克(后下),薏苡仁15克,鸡内金10克,黄芪12克,神曲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香砂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秦艽萆薢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秦艽、萆薢、党参、补骨脂各12克,茯苓、焦白术、地骨皮各10克,砂仁3克。水煎服。

    (2)温中止泻汤(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肉豆蔻10克,丁香10克,炮姜10克,伏龙肝9克(布包),苍术10克,党参20克,扁豆15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温中健脾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干姜9克,肉桂3克(冲服),泽泻10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肾虚型
    【证见】 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腿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

    1.主方四神丸(薛内斋《内科摘要》)加味

    处方:补骨脂12克,吴茱萸10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熟附子10克,炮姜9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固散(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肉豆蔻(煨)60克,五味子(炒)60克,广木香(煨)12克,诃子肉(去梗焙脆)12克,吴茱萸(炒)15克,共研细末混和。每次6克,每日2次。

    (2)补肾止泻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熟附子12克(先煎),炮姜6克,淫羊藿9克,补骨脂9克,狗脊9克,肉豆蔻9克,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荆芥炭9克,大枣10枚,炙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温肾止泻汤(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9克,砂仁3克(后下),补骨脂12克,秦艽12克,萆薢12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泄泻治疗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刺上巨虚、天枢、足三里,适用于急性泄泻。

    (2)艾灸上脘、天枢、关元、足三里,适用于慢性泄泻。

    2.饮食疗
    (1)姜茶饮:干姜9克,绿茶3克,开水冲泡15分钟,代茶频饮。适用于寒湿型。

    (2)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60克,绿豆30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型。

    (3)莱菔陈皮粥:炒莱菔子(研末)10克,陈皮6克,粳米100克,同煮粥服食。适用于伤食型。

    (4)香砂葛粉糊:砂仁、木香各1克(研末),葛粉30克,白糖适量,煮糊服。适用于肝郁型。

    (5)炒扁豆山药粥:炒扁豆、淮山药各30克,梗米100克,共煮粥服。适用于脾虚型。

    (6)金樱子粥:金樱子30克,粳米60克,共煮粥服食。适用于肾虚型。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预防调护

  • 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 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
  • 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如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