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是根据它们的作用和循行部位而命名的。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的意思,主周身的阳经,所以叫督;任脉的“任”字,有担任的含义,主周身之阴经,所以叫任;冲脉的“冲”字,含有冲要(要道)的意义,适当冲要的部位,所以叫冲;跷脉的“跷”字,含有足跟跷捷的意义,所以叫跷;阴跷起于足跟内侧,阳跷起于足跟外侧。维脉的“维”字,含有维系的意义,所以叫维;阳维能维系诸阳经,阴维能维系诸阴经;带脉在胁下绕身一周,象束带一样,令人腰部强健,所以叫带。
十五络脉是根据经脉别出部位的穴名而命名的。
经穴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进行营、卫、气、血的主体;经别是经脉的深在部分的分支,以沟通脏与腑的联系;十五络脉是经脉的浅在部分的分支,以连接经脉的表与里的关系。奇经八脉当中除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汇合以营循环外,其余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等六条奇经,皆以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经络的病理,由于经脉、脏腑、气血、津液等等,都有着互相关联的作用,因此在发病时,虽然有先后次序的不同和在经脉,在脏腑,在气血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变的。经络病可以传入脏腑,脏腑病也可以反应于经络,气病可以及血,血病可以及气。
经络与诊断、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每一条经络,都有它一定的循行部位与内脏联系,所以在脏腑或经络病变时所出现的病候,也有它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作为诊断上的重要依据,明确了病症的所属经络脏腑,则可准确的选穴配指,以达治病目的。
俞穴遍布周身各个部位,大体可分为三种:
十四经俞穴,内经有全身三百六十五穴之说,但实际统计,除去重复仅得单穴二十五个,双穴一百三十五个,总数亦只有一百六十个。晋代的甲乙经用分经分部法,详载俞穴各位,共计三百四十九穴,铜人针灸俞穴图经,十四经发挥均载三百五十四穴,至明代的针灸大成始有三百五十九穴,后来医者又根据素问王冰注将中枢补入督脉经,急脉补入足厥阴经,共计三百六十一穴。
经外奇穴,实际上是从阿是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从无定位变为有定位了,它与经脉循行通路也有一定的关系。
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无固定的部位与名称,而随着压疼的部位而定穴。灵枢经筋篇的“以痛为俞”,即是指此,可以起到补充经穴主治不足的作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