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凡尔纳:从心灵海岸到科幻帝国
寻找凡尔纳:从心灵海岸到科幻帝国
2005年的法国海岸正准备迎来一个令人瞩目的夏天。
整整100年前,当“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Verne)在法国北部海岸城市亚眠(Amien)去世的时候,他已经用他的100多部小说,编织了一系列用科学征服未来的绚丽图景。无法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年轻的心灵曾经被这个讲故事老头的魔法点亮,与主人公们一起去经历那些考验智慧、勇气和毅力的奇异旅程。
凡尔纳曾说:“亚眠人理智,性格平稳,社会氛围融洽,且颇有文学气息。”
正是在迁居亚眠的前后,他陆续完成了最著名的海洋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大胡子列车员的微笑有种童话般的慈祥,列车静悄悄地穿行在雨幕中,5分钟后就已经远离大工业时代的巴黎,进入绵延起伏的田园。1869年,也是这样的春天里,凡尔纳举家北迁,由这条铁路前往小城亚眠。
亚眠街道上的广告牌在我眼前每30秒滚动一次,除了流行时尚,还有“2005凡尔纳年”的字样。来自法国其他城市、英国、加拿大法语区、美国等地的凡尔纳研究者和他的狂热追随者聚集在亚眠大学的学习中心。我心中的神圣大餐正在以一种无法料想的方式进行——凡尔纳的研究学者们填满了长条桌间的空隙,数十张嘴发出的法语和法国腔的英语让餐厅成了热闹无比的大食堂。除了学派上的论坛外,亚眠大学还是私人收藏者的大秀场。酒商Dolariccio先生所展示的葡萄酒瓶上都用凡尔纳小说的封面或插图作为标签,这种酒该是他生前特别偏好的一种葡萄酒吧?老先生向我挤挤眼睛:“如同凡尔纳与我的关系一样——没有任何关系!”
与眼下热气腾腾的氛围不同,当初凡尔纳离开了繁华的巴黎,来到亚眠选定的是一处离海不远的宁静居所。“亚眠人理智,性格平稳,社会氛围融洽,且颇有文学气息。”他曾说,
“这里离巴黎不远,受其影响,却无折磨人的嘈杂喧闹。”正是在迁居亚眠的前后,他陆续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海洋便是一切。” 对海洋的感受,凡尔纳曾借着尼摩船长的口吻这样说,
“在海洋上,人们决不会感到孤寂,因为无论在哪一方面,他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动。海洋不属于专制君主,在那里,我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在那里我是完全自由的。”
凡尔纳让坚毅又勇敢的尼摩船长驾驶着他的
“鹦鹉螺号”,在《海底两万里》中纵横驰骋,而他自己则陆续买下过三艘船,“我爱上了这钉子和木板的集合体,就像20岁的小伙子狂恋着他的情人。”他用儿子和海峡之神的名字命名它们——圣米歇尔1号、2号和3号。曾经,凡尔纳就这样身穿渔民的服装,亲自驾驶着他的圣米歇尔号。船员是两个老水手:亚力山大·勒隆和阿尔佛德雷·贝洛,他们都是颇有经验的深海水手,会讲很多海洋的故事。凡尔纳还曾经和弟弟保罗乘坐“大东方号”经爱尔兰的科克远行到了美国纽约。水手的故事和他自己的航海经历,为他创作海洋探险题材的小说积累了大量素材,更激发了他探索海洋奥秘的渴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封面
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这次科学探索与在100年前凡尔纳写成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在这个春天里造访亚眠的海岸,在温和的气息中,有时也夹杂着一些阴郁,就像它携带淤泥的浪涛所呈现出的铅灰色。可以肯定的是,法国北方地区的大海所透露出的敌意,非但没使凡尔纳扫兴,反而唤起他内心的深沉回响,他的幻想甚至把他带到与北冰洋,和神秘的冰川相接。1875年,他给他的书商——尤其喜欢地中海沿岸阳光明媚的迷人景致的赫泽尔——写信说,“我喜欢多雾景色中,那种染有悲伤色彩的柔和。”
在他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海洋”是让孩子们的父亲罹难、并在他们寻找父亲时使他们陷于危险之中的传统敌人。而在《海底两万里》中,海洋又是获得能源与自由力量的源泉,一个无比慷慨的施主。在《大臣号》中,凡尔纳又把海洋描绘成一个使死里逃生者互相残杀、同类相斥的冷酷之地。直至在《海洋的入侵》一书中,海水涌进北非沙漠,凡尔纳依然充满着对海洋爱恨交集的认知与情感。
“我用大海发电,供给鹦鹉螺号热和光,使它能够航行。总而言之,电给它生命。”尼摩船长这样解释潜艇的动力来源。凡尔纳不是抚摸水晶球的预言家,而是一位使用公式推导未来的人。“我一上来就摘录了所有使我感兴趣的或可能对我写书有用的东西……我每天从头至尾阅读15份不同的报纸……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摘录下来……到现在为止,我手中至少有20000条摘录还没有用上,可能会在今后的写作中派上用场。”
对自然要素的充分了解,加上对19世纪所掌握的科学现实的遵循,凡尔纳的作品充满了扎实的想象:《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维多利亚号气球在空中翱翔;两部月亮小说中的炮弹飞脱而去;《地心游记》的主人公向地球内部探索;《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极地火山在地心火的推动下喷发……一些科学预言在随后的100年间相继实现:现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几乎与他的描述完全相同;将人类送上月亮的宇宙大炮则是运载火箭的雏形;人造飞行器则是现代宇宙飞船的前身。
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这次科学探索与在100年前凡尔纳写成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阿波罗飞船有三名宇航员,凡尔纳小说中乘炮弹上天的也是三个人;阿波罗飞船的航速是35533英尺/秒,而凡尔纳小说中的巨船航速在36000英尺/秒;阿波罗飞船登月用了103小时30分,而凡尔纳的炮弹到月球用了97小时13分20秒,仅仅相差6小时;小说主人公乘坐一枚巨型炮弹,被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发射出去,而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也正是从佛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升空——研究者们相信,这不是巧合,因为经过验证,赤道是最理想的飞行器发射场地,使得飞行器以最快速度摆脱引力,欧洲宇航局选择的发射地点也因此选择了圭亚纳。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饮食]吃螃蟹要喝两种酒 10-11 [药品]中医择时用药有讲究 10-08 [饮食]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09-28 [饮食]助人长寿的四种食物 09-28 [婴幼]宝宝接种后如何护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虑症如何自我调节? 09-21 [饮食]吃螃蟹的四个健康吃法 09-21 [婴幼]小儿哮喘治疗应注意的五大误区 09-20 [急救]宝宝吞食异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