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证护理第 3 页

(4) 阳虚证:
① 应特别注意保暖,病室宜向阳,室温偏高,多加衣被。
② 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瓜果,可适当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适当食用牛奶、鸡蛋、鳗鱼、鳝鱼、南瓜、扁豆、山药、胡桃、栗子、土豆等补益之品。淡酒有助温阳通气,可少量饮用。若脾虚食后腹胀,应少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品和硬固粗糙食物。
③ 宜灸不宜针。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适当饮用生姜红糖水,可温中散寒消胀。
(5) 阴虚证:
① 病室宜清净,向阴,凉爽湿润。
② 宜针不宜灸,忌用温热疗法。
③ 饮食宜偏凉,可食番茄、梨、藕、甘蔗、柚、百合、杨梅、柿子、银耳、花生等有凉润生津作用的食物。
4、 养生指导
(1) 饮食应少盐或无盐,因食盐有凝涩助之弊,多食则水湿之邪留滞而病情反复,故需注意。若需长期忌盐。可考虚用代盐(钾盐)。
(2) 生活起居有常,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为劳倦、房事所伤。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加衣被,预防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3) 注意调节情志,精神开朗,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坦荡的情绪,解除顾虑和烦恼,安心调养。
(4) 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5) 坚持治疗。
(6) 生活在血吸虫疫区者,注意防止再感染。
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西医的各种脑膜炎、脑血管疾患、高热惊厥等病中均可见到本证。
1、 病因病机 痉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极动风或热灼津液和致痉。因伤是阴血虚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所致。两方面的病因虽异,但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濡所致。
(1) 邪壅经络:风寒湿邪,壅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拘急而成痉。
(2) 热甚发痉、热甚于里,阴津灼伤,脉络失养,发为痉证。
(3) 阴血亏损:素体阴血虚衰,或因亡血或汗下太过,阴血受损,难以濡养经脉,而成痉证。
2、 辩证论治
(1) 邪壅经络:
证候: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主方:羌活胜湿肠。
(2) 热甚发痉:
证候:发热胸闷,牙关紧闭,项背强直,手足挛急,腹胀便秘,口渴咽干,心烦急躁,甚至神昏谵语。苔黄腻,脉弱数。
治法:泻热存津,养阴增液。
主方:增液承气汤。
(3) 阴血亏虚:
证候:素体气血两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脉弱细。
治法:滋阴养血。
主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3、 辩证施护
(1) 邪壅经络型:
① 病室宜向阳、温暖、安静、湿度偏低、避免一切噪音,尤其是突然发生的强噪音,注意预防外感,避免对流风,勿使患者复感风、寒、湿邪而加重病情。
② 注意观察发痉的程度、缓急和频率,可以为痉的性质,病情的轻重,疾病的进退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如起病较缓,痉作次数少,程度轻,多表示病情轻,预后良好。若起病急,并伴有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发作频繁,说明病情严重。
③ 本证型是风寒湿为祟,患者有寒热表现,除要定时测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观察舌象、脉象外,还需注意患者热型、热势和发热与发痉的关系,以鉴别引起痉证的原发病。
④ 中药、饮食宜热服,忌生冷油腻。可给有辛温散寒作用的食物,如葱、姜、韭等,以散寒湿,通经络。
(2) 热甚发痉型:
① 痉室宜设在阴面,室内应凉润,使患者感到清爽,心静。
② 若病情较重者应住单间,以利于患者休息和治疗。室内光线需暗,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装饰双层窗帘,用纱罩遮挡灯光,从而减少发痉次数。
③ 观察和鉴别痉病和其它可以引起抽搐的病证。痉证常发生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如外感病,或大下、大汗、失血之后,抽搐过后,继续表现原发病的症状。中风急性期也偶见抽搐,但以昏迷及肢体麻痹为主;痫证的抽搐是突然发作,同时发出异常叫声,口吐涎沫,发作后一如常人。痉病发作时,尽量避免打扰患者,应立即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钮扣,使呕吐物顺利排出,确保呼吸通畅。抽搐较重者,可用裹以纱布的压舌板塞入上下臼齿间,以防患者咬破舌头。发作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遵医嘱给患者使用镇静药或针刺止痉,待抽搐中止后再集中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再次引起发作。
④ 发作时可加设床档,以防患者坠床跌伤。患者抽搐时,切忌强压约束,以免造成骨折。
⑤ 在痉证发作时,应暂禁食,待痉止后再根据病情分别给以相宜饮食。如发痉数日不止,应及早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
⑥ 对抽搐初停,尚易引起再发者,慎防进食引起再发,如已有保留鼻饲管,可以鼻饲管缓慢灌注。一般痉作初止者,食欲不佳,应给半流食或软食。
⑦ 中药和饮食宜偏凉服,饮食应以清淡性凉为主,如新鲜水果蔬菜、西瓜、苦瓜、黄瓜、绿豆等。对热极伤津者应鼓励多饮水,也可给西瓜汁、藕汁、五汁饮等频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禁忌辛辣炙煿助火动风之品。
⑧ 痉证发作后,可针对病因采取护理措施,以防再发。首先应泻热,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或中药煎汤擦浴;针刺降湿,常用穴位为大椎、曲池、合谷及十宣穴(放血);对便秘的患者,遵医嘱灌肠,可通腑泻热。
(3) 阴血亏损型:
① 病室应温暖舒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② 在痉证发作进及刚发作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气血的耗损,如稳定不发在三天以上者,其原发病的症状也已减轻时,可考虑床活动。
③ 患者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应耐心劝慰开导。
④ 痉后四肢活动不利,可采用按摩或针灸疗法,以通经活络。常用穴位有肩禺、曲池、合谷、外关、环跳、膝眼、承山、足三里等。
⑤ 根据脾胃功能可给甘润多汁的水果和清补食品,如雪梨、柑橘、百合、甲鱼、鳗鱼、淡菜、海参等,以补益精血,濡养筋脉。
⑥ 中药宜温服。
4、 养生指导
(1) 加强生活调理,保持心情舒畅。
(2) 注意调节饮食,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3)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外邪侵袭人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蜂疗]蜂疗发展史 09-29 [针刺疗法]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09-05 [拔罐疗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09-01 [足疗]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吗? 08-31 [刮痧疗法][组图]分部分区刮痧疗法 06-17 [脐疗][图文]痛经脐疗方 03-02 [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补泻原则 02-26 [推拿疗法][图文]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疗法][图文]什么是小儿推拿? 02-26 [足疗][图文]中医足疗视频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