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是最好的杀毒软件
“阴性艾滋病”事件,传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检讨环节。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这本来是好事,可伴随着喧嚣和浮躁,导致科学的传播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怪象。
科学诞生于西方,就是分门别类的学问。中国人接受科学这个舶来品的百年历程,也是一个科学普及的过程。
科普究竟是什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提法是“讲解科学知识”,80年代的提法是“公众理解科学”,当今的定位是“科学传播”。
科学的传播在当今亟待加强。而且,公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的受众了。科学经费依靠国家投入,公众作为纳税者,有权利知道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科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公众有权利知道科学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公众不是单纯的受众,也不是唯一的受众。从事特定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也应该接受科普。他们也是人,思想也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不会天然地具有科学精神,因此也要接受科学的洗礼。还有,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在各类非科学、伪科学层出不穷的今天,在信息过剩面前,获得真知灼见成为迫切,在泥沙俱下面前,能够去伪存真成为首选。这些,只有科学传播才能完成。
尤其在各类“病毒”般的谣言、流言肆虐之下,科学传播还是最好的“杀毒软件”。这次“阴性艾滋病”蔓延过程,主管部门科学的传播是可圈可点的。不仅及时做出反应,还及时发布检测结果;不仅反应、跟进,还主动介入,动态监测,及时引入第三方权威实验并再次及时通报。这样的传播辅之于科学手段,就能够有效地杀死各类“病毒”。
构建这款杀毒软件,最根本的就是要传播科学的精神。有关专家认为,近几年频率越来越高的以讹传讹、谣言四起,屡屡引发公众情绪的集体失控。弥补这一国民素质的短板,不仅需要科普知识的“补课”,也需要注重培育国民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就是要传播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传播将科学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准确传达到公众那里并与之形成互动,是屏蔽各类“病毒”的有效手段;学习和适应独立思考,则是构建“杀毒软件”的核心所在。对外界信息,善于甄别,减少依赖,强化依靠个人决策做出独立的判断,减少“从众”和“跟风”,增强思考和质疑,是防范“病毒”入侵的良药。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术数游戏]诸葛亮马前课应用须知 03-24 [健康杂谈]推广养生保健知识还需专业指导 07-25 [健康杂谈]生活中对吸烟认识的误区 07-24 [健康杂谈]阿是穴的起源与应用 07-07 [健康杂谈]预防“暑假综合征”,让孩子过个… 06-17 [健康杂谈]艾叶药膳面面观 06-05 [健康杂谈]治疗鸡眼中医小妙方 04-25 [健康杂谈][图文]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杂谈][图文]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03-09 [健康杂谈][图文]早期白内障的中医调理治疗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