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许多中医外治法可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其缓解期预防急性发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见方法如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刺治疗、艾灸穴位及拔火罐,皆用以扶正祛邪,温阳散寒,和调脏腑,平衡阴阳。而这些方法中,则以穴位贴敷的穴位经皮给药方式应用较为广泛。
穴位贴敷源于《张氏医通》
一般认为,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呼吸喘咳症状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
《张氏医通》原以“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其方药如下:“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张氏还在文中重点指出了外敷的用药时间和疗程:“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并对其疗效有非常肯定的记述:“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张氏以“白芥子涂法”中所选药物多辛香走窜、温通开破之品,又借夏月之阳热,意在开化寒凝,舒解经气,以利肺气,而平喘咳。
穴位贴敷的机制与适应症
中药经皮给药是中医常见的用药途径,药物通过与适宜的基质材料混合,制成一类专供外用的固体或半固体剂型,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透入血液循环或组织局部,从而发挥疗效。
由于可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故药物经皮入血后避免了肝脏及胃肠道首过效应,可在体内维持恒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因此,中药经皮给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及疗效明确等特点。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经皮给药的常用方法之一,以敷料贴于相应穴位,故名“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抗邪外出。
时至今日,由《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发展而来的穴位贴敷疗法已渐趋成熟,广泛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等多种肺系疾病,尤其对病性虚寒、主症为喘咳者最为适宜。
当代中医临床常选用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做成贴敷制剂,再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以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常用穴位有天突、膻中、定喘、肺腧、脾腧、肾腧等。
因中药穴位贴敷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故不需特殊忌口,不需停服原有日常用药,且可与口服药物和吸入用药物配合使用,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医药粥]治疗闭经的中医药粥 08-08 [中医外治]心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肠病治未病特色疗法 07-18 [中医外治]中药外用防痱子 07-17 [中医外治]小儿脾气虚泄泻外治法 07-14 [中医外治]脾阳虚泄泻中医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图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贴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内涵与优势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07-03 [中医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疖痈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