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9 22:46:36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 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流行 于佛教寺院和全国各地,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广东、广西、福建 、辽宁、吉林等省区最为盛行。
历史悠久,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经典多有 记载,鸠摩罗什(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 “若 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求那跋陀 罗(394年—468年)译《大法鼓经》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寺院中即 使用 了海螺。南北朝时,海螺已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北魏时期(386年—534年)云岗石窟雕 刻中 已有吹螺的伎乐形像。隋唐时期,海螺用于九、十部乐的西凉、龟兹、天竺、扶南、高丽诸 乐中。《旧唐书·音乐志》载:“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唐贞 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骠国(今缅甸)所献乐器有玉螺,所献乐曲大都与佛教有密切关 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骠国乐》诗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之句。宋 代陈《乐书》“梵贝”条有:“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 。”明代 王圻《三才图会》:“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盖仿佛于笳而为之者。”海螺除在 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还用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据西藏古代文献 记载,当筒钦尚未出现以前,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为主要吹奏乐器的,后来,筒钦便 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仅用于诵经间歇时演奏和羌姆表演。
【别名】瓷螺、交螺、海窝窝、海牛牛
【来源】骨螺科动物红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贝壳。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制酸,化痰,软坚,止痉。用于胃痛,吐酸,淋巴结结核,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 1~3钱,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图135),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 一般全长2 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 圆锥 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两端钻孔、 穿以 细皮绳,平时不吹奏时可斜挂于胸前或腋下。海螺装饰较为精美,一般多镶嵌铜或银片为饰 ,显得分外庄重和美观。不仅制成金属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镶以铜或银片,制成翅形 的装饰物,在翅尾还缀有圆环,系以丝穗或彩绸为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珍藏的一支银翅法 螺,全长57.7厘米,翅长38.2厘米、翅宽23厘米,吹嘴长11厘米、直径4.2厘米、 孔径1.8厘米,堪称法螺之最。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 传为元代皇帝钦赐。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海螺多支,螺体多 为白色,带有棕色、 黄色条纹或斑纹,全长30厘米左右,螺口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径14厘米~16厘米、短径4厘 米~11厘 米。其中有一支极为珍贵的清代贝,全长35厘米,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 然 生长的清白色海螺,镶嵌以铜制吹嘴,螺身镶嵌翅形铜片为饰,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 有“乾隆御制”四字。这些海螺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吹奏时,左手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发音作呜呜声。每支海螺可发出一个基本稳定 的长音,因螺身大小不同,发出的音高也各异,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一组之间。海螺的音色 与螺纹的粗细和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螺纹细、少者音色较明亮,反之音色较深厚。 除作为法器用于佛教寺院外,在藏区尼姑庵里,要用吹贝祭奠死者。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 在浙东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 区,民间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众聚会。
油爆海螺
[主料辅料]
鲜海螺肉 250克 清汤 .50克 葱 20克 醋 25克 菜心 .30克 胡椒粉 1克 精盐 .4克 熟猪油 50克 蒜 10克 (耗100克)绍酒 .15克 湿淀粉 25克 味精 .3克 水发木耳 15克
【菜系:山东菜,鲁菜】
[烹制方法]
1.鲜海螺肉用精盐、醋搓出粘液,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刀片成0.1厘米厚的薄片,用开水永过,捞出控净水分备用。
2.将葱切成1厘米长的丝,蒜切片,木耳、菜心分别用开水悼一下,用精盐、味精、绍酒、醋、胡椒粉、清汤、湿淀粉兑成滋水备用。
3.炒锅内加入熟猪油,用旺火烧至八九成热时,将海螺肉下油一触,迅速倒人漏勺内控净油。
4.炒锅留底油,烧熟后下入葱姜爆锅,随即倒入海螺肉、木耳、菜心及兑好的滋水,快速颠翻出盘即成。
[工艺关键]
1.鲜海螺肉用精盐、醋搓制时,要轻轻揉搓不要将海螺肉搓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可将海螺肉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会,使其吸水涨大。
2.水焯、油触的时间要短,以保证海螺肉质的脆嫩,如时间过长则肉老,并且要控净余油、水分。
3.芡汁熟后,要离开火口颠糊,迅速出勺。
〔风味特点〕
1.“油爆海螺”是明清年间流行于登州、福山的传流海味菜肴。山东沿海盛产海螺,以蓬菜沿海产的“香螺”为主。
2,“油爆海螺”是在山东传统名菜油爆双脆、油爆肚仁的基础上沿续而来的。此菜色泽洁白,质地脆嫩,荧包料,油包芡,烈油爆汁,食后盘内元汤汁,只有一些油。
历史悠久,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经典多有 记载,鸠摩罗什(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 “若 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求那跋陀 罗(394年—468年)译《大法鼓经》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寺院中即 使用 了海螺。南北朝时,海螺已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北魏时期(386年—534年)云岗石窟雕 刻中 已有吹螺的伎乐形像。隋唐时期,海螺用于九、十部乐的西凉、龟兹、天竺、扶南、高丽诸 乐中。《旧唐书·音乐志》载:“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唐贞 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骠国(今缅甸)所献乐器有玉螺,所献乐曲大都与佛教有密切关 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骠国乐》诗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之句。宋 代陈《乐书》“梵贝”条有:“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 。”明代 王圻《三才图会》:“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盖仿佛于笳而为之者。”海螺除在 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还用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据西藏古代文献 记载,当筒钦尚未出现以前,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为主要吹奏乐器的,后来,筒钦便 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仅用于诵经间歇时演奏和羌姆表演。
【别名】瓷螺、交螺、海窝窝、海牛牛
【来源】骨螺科动物红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贝壳。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制酸,化痰,软坚,止痉。用于胃痛,吐酸,淋巴结结核,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 1~3钱,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图135),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 一般全长2 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 圆锥 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两端钻孔、 穿以 细皮绳,平时不吹奏时可斜挂于胸前或腋下。海螺装饰较为精美,一般多镶嵌铜或银片为饰 ,显得分外庄重和美观。不仅制成金属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镶以铜或银片,制成翅形 的装饰物,在翅尾还缀有圆环,系以丝穗或彩绸为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珍藏的一支银翅法 螺,全长57.7厘米,翅长38.2厘米、翅宽23厘米,吹嘴长11厘米、直径4.2厘米、 孔径1.8厘米,堪称法螺之最。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 传为元代皇帝钦赐。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海螺多支,螺体多 为白色,带有棕色、 黄色条纹或斑纹,全长30厘米左右,螺口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径14厘米~16厘米、短径4厘 米~11厘 米。其中有一支极为珍贵的清代贝,全长35厘米,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 然 生长的清白色海螺,镶嵌以铜制吹嘴,螺身镶嵌翅形铜片为饰,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 有“乾隆御制”四字。这些海螺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吹奏时,左手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发音作呜呜声。每支海螺可发出一个基本稳定 的长音,因螺身大小不同,发出的音高也各异,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一组之间。海螺的音色 与螺纹的粗细和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螺纹细、少者音色较明亮,反之音色较深厚。 除作为法器用于佛教寺院外,在藏区尼姑庵里,要用吹贝祭奠死者。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 在浙东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 区,民间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众聚会。
油爆海螺
[主料辅料]
鲜海螺肉 250克 清汤 .50克 葱 20克 醋 25克 菜心 .30克 胡椒粉 1克 精盐 .4克 熟猪油 50克 蒜 10克 (耗100克)绍酒 .15克 湿淀粉 25克 味精 .3克 水发木耳 15克
【菜系:山东菜,鲁菜】
[烹制方法]
1.鲜海螺肉用精盐、醋搓出粘液,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刀片成0.1厘米厚的薄片,用开水永过,捞出控净水分备用。
2.将葱切成1厘米长的丝,蒜切片,木耳、菜心分别用开水悼一下,用精盐、味精、绍酒、醋、胡椒粉、清汤、湿淀粉兑成滋水备用。
3.炒锅内加入熟猪油,用旺火烧至八九成热时,将海螺肉下油一触,迅速倒人漏勺内控净油。
4.炒锅留底油,烧熟后下入葱姜爆锅,随即倒入海螺肉、木耳、菜心及兑好的滋水,快速颠翻出盘即成。
[工艺关键]
1.鲜海螺肉用精盐、醋搓制时,要轻轻揉搓不要将海螺肉搓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可将海螺肉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会,使其吸水涨大。
2.水焯、油触的时间要短,以保证海螺肉质的脆嫩,如时间过长则肉老,并且要控净余油、水分。
3.芡汁熟后,要离开火口颠糊,迅速出勺。
〔风味特点〕
1.“油爆海螺”是明清年间流行于登州、福山的传流海味菜肴。山东沿海盛产海螺,以蓬菜沿海产的“香螺”为主。
2,“油爆海螺”是在山东传统名菜油爆双脆、油爆肚仁的基础上沿续而来的。此菜色泽洁白,质地脆嫩,荧包料,油包芡,烈油爆汁,食后盘内元汤汁,只有一些油。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