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临床 >> 辨证论治 >> 正文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长期低热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0 20:56:17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长期低热

    小儿长期低热是指体温稍高(在37.5℃~38℃之间),连续半个月以上的发热。临床常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也无明显异常,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疗效欠佳。笔者(林燕 河北省中医院)在实践中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性及临床表现,分6型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与同道磋商。

    食滞中焦:小儿脾胃本虚,辅食添加或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恣食妄饮,致脾胃健运失司,食积于内,阻遏气机而发病。证见午后潮热,手足心尤甚,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欲吐,纳呆食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

    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三仙消食方加减(我院协定方,主要成分为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陈皮、槟榔等)。便干甚者加大黄;胀满甚者加木香、枳壳。

    湿热中阻:现代社会小儿饮食多以快餐、小饭桌为主,结构偏油腻,加之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失健运易生湿生热,湿热胶结中焦,气机不畅而致低热。证见身热不扬,午后更甚,汗出黏着,缠绵不愈,头蒙身重,胸闷呕恶,胃纳不振,渴不思饮,大便黏滞,小便短少。舌偏红,苔白或黄厚黏腻,脉濡数。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藿香、黄芩、柴胡、茯苓、半夏、白豆蔻、薏苡仁、藿香、滑石、连翘、甘草等。胸闷甚者加栝楼、枳壳。

    邪伏膜原:小儿脾弱多易生湿,再结合 “纯阳之体”热盛的特性,湿邪极易化生为湿热痰浊,踞于膜原,则表里不和,三焦气机不利发病。证见午后或夜间定时发热,热势不甚,胸膈痞满,心烦懊侬,头眩口腻,渴不思饮,纳呆食少,小便黄少,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宜疏利透达膜原,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药用柴胡、厚朴、枳壳、陈皮、黄芩、草果、槟榔等。心烦懊恼甚者加栀子、淡豆豉;小便黄少甚加竹叶、猪苓。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