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的传说
刘寄奴的传说
刘寄奴又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等,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是一味常用中药,最早出自唐代苏敬等所著《新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其功能时云:“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别录》)。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大明)。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时珍)”当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主要用于中暑、头痛、肠炎,以及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等。由此可见,刘寄奴确实是一味用途很广的中药。
殊不知,刘寄奴的发现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据李延寿《南史》卷一《宋本纪上》记载,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宝其余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创,傅之并验。”《本草纲目》也有类似记述,只是未载沙门所传黄药,但黄药与所得童子药即后世所谓刘寄奴可以治疗创伤出血、跌打损伤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刘寄奴的发现对我们防治疾病很有价值。
《南史》所记刘寄奴的来历无疑有附会的成分,似一神话传说,不值得全信,该药材的发明也许另有他因。细细揣摩该传说蕴含的思想意义,其价值更大。如果刘裕不主动问及童子为什么捣药,结果会如何?如果刘裕未收药而返,结果又会如何?答案显而易见:刘寄奴不可能会在古代被发现并成为治疗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的要药。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