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五天集雜證謨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7:29:19

諸蟲
經義
厥病篇曰: 腸中有蟲瘕及蛟?, 皆不可取以小鍼。 心腸痛, ?作痛腫聚, 往來上下行, 痛有休止, 腹熱喜渴, 涎出者, 是蛟?也。 以手按聚而堅持之, 無令得移, 以大鍼刺之, 久持之, 蟲不動, 乃出鍼也。 滿腹?痛, 形中上者。

口問篇帝曰: 人之涎下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 飲食者皆入於胃, 胃中有熱則蟲動, 蟲動則胃緩, 胃緩則廉泉開, 故涎下。 補足少陰。

五癃津液別篇曰: 中熱則胃中消穀, 消穀則蟲上下作, 腸胃充郭, 故胃緩, 胃緩則氣逆, 故唾出。

上膈篇曰: 氣為上膈者, 食飲入而還出。 蟲為下膈, 下膈者, 食晬時乃出。 詳噎膈門。

氣交變大論曰: 歲木不及, 收殺氣行, 寒雨害物, 蟲食甘黃, 脾土受邪。 歲土不及, 復則收政嚴峻, 名木蒼凋, 蟲食甘黃, 氣客於脾。

論疾診尺篇曰: 肘後麤以下三四寸熱者, 腸中有蟲。

邪氣藏府病形篇曰: 脾脈微滑為蟲毒?蝎腹熱。

論證共三條
1.蟲之為病, 人多有之, 由於化生, 誠為莫測。 在古方書雖曰由濕, 由熱, 由口腹不節, 由食飲停積而生, 是固皆有之矣, 然以常見驗之, 則凡臟強氣盛者, 未聞其有蟲, 正以隨食隨化, 蟲自難存; 而蟲能為患者, 終是臟氣之弱, 行化之遲, 所以停聚而漸致生蟲耳。 然則或由濕熱, 或由生冷, 或由肥甘, 或由滯膩, 皆可生蟲, 非獨濕熱已也。 然以上數者之中, 又惟生冷生蟲為最, 即如收藏諸物, 但著生水, 或近陰濕, 則最易蛀腐, 非其義乎? 故凡欲愛養小兒, 即當節其水果, 以防敗脾, 此實緊要之一端也。 至若治蟲之法, 雖當去蟲, 而欲治生蟲之本以杜其源, 猶當以溫養脾腎元氣為主, 但使臟氣陽強, 非惟蟲不能留, 亦自不能生也。 余製有溫臟丸方, 最所宜也。
2.蟲之為病, 其類不一, 或由漸而甚, 或由少而多, 及其久而為害, 則為腹痛食減, 漸至羸瘠而危者有之。 凡蟲痛證, 必時作時止, 來去無定, 或嘔吐青黃綠水, 或吐出蟲, 或痛而坐臥不安, 或大痛不可忍, 面色或青或黃或白, 而唇則紅, 然痛定則能飲食者, 便是蟲積之證, 速宜逐之。
3.<本事方>云: 心蟲曰蚘, 脾蟲曰寸白, 腎蟲如寸截絲縷, 肝蟲如爛杏, 肺蟲如蠶, 皆能殺人, 惟肺蟲為急。 肺蟲居葉之內, 蝕入肺系, 故成瘵疾, 咯血聲嘶, 藥所不到, 治之為難。
論治共四條
1.治蟲之劑, 凡蟲勢驟急, 上攻心腹作痛者, 宜掃蟲煎先治其標。 若蟲積堅固者, 宜獵蟲丸, 遇仙丹, 木香檳榔丸, 百順丸之類主之。 若稍緩而質弱者, 宜蕪荑散, 化蟲散之類主之。 丹溪云: 打蟲方用楝樹根, 檳榔, 鶴虱, 夏取汁, 冬濃煎飲之。 又萬應丸最妙。
2.治蟲之法, 按丹溪云: 上半月蟲頭向上, 易治, 下半月蟲頭向下, 難治。 先以肉汁或糖蜜引蟲頭向上, 然後用藥。 此皆法之善者, 然此惟緩治之法耳。 然蟲證甚急, 又安能必待其時乎? 且以望前後辨蟲頭, 亦若渺茫無據, 惟先用香餌而蟲頭可引, 豈非雍後之治, 亦自有法, 又何慮其難治也。
3.徐東皋云: 治蟲之方固多, 而用之者不知其法, 則亦不能下蟲。 如丹溪云蟲頭向下之時, 必須俟其向上, 法當行於月半之前也。 若蟲得食, 則不食藥, 亦不能下蟲, 而徒瀉其虛也。 故雖有方不知其法, 則方亦不效。 凡欲下蟲, 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蟲饑, 次早五更用油煎肉, 嚼之良久, 腹內蟲聞肉香, 頭皆向上而欲食, 乃以雞蛋煎餅和藥, 嚼而食之, 須臾服?湯或白水, 少少以助藥力下行, 不逾時而蟲俱下, 甚至數升。 然後以白粥補之, 隨服補劑調理脾胃, 而疾可悉愈。
4.驗治法。 昔一人患心腹大痛, 或止或作, 痛不可忍, 凡用去積行氣等藥, 百方不效。 但於痛極時須用拳槌之, 痛得少止, 而施止施作, 久不能愈, 日加困弊, 莫測其故。 忽一胡僧見之, 曰余能治也。 遂令病者先食香餌, 繼進一丸, 打下一硬嘴異蟲, 遂愈。 此因蟲嚙腸臟, 所以痛極, 槌之則五內震動, 蟲亦畏而斂伏, 不槌而蟲得自由, 所以復作, 此亦驗蟲奇法。 故凡見心腹痛證, 但用揉按, 重捻而痛得暫止者, 多有因蟲而然也。
蚘蟲共五條
1.凡諸蟲之中, 惟蚘蟲最多, 其逐治之法總若前條, 然旋逐旋生, 終非善策, 欲杜其源, 必須溫養脾胃, 脾胃氣強, 蟲自不生矣。 故凡逐蟲之後, 或於未逐之先, 若欲調補脾腎, 則如歸脾湯, 溫胃飲, 五君子煎, 理中湯, 或理陰煎之屬, 皆所宜也。 若欲兼蟲而治之, 則惟溫臟丸為最善。 凡治蟲之法, 或攻或補, 自有緩急先後之宜, 所當詳辨, 不可任意忽略也。
2.<巢氏病源>曰: 凡腹中痛, 其脈法當沉弱, 今脈反洪大者, 是蚘蟲也。
3.<醫餘>曰: 蚘蟲亦九蟲之數, 人腹中皆有之。 小兒失乳而哺早, 或食甜食過多, 胃虛而熱, 生蟲, 令人腹痛惡心, 口吐清水, 腹上青筋, 用火煨使君子與食, 以殼煎湯送下, 甚妙。 然世人多於臨臥服之, 又無日分, 多不驗。 惟月初四五裏五更而服之, 至日午前蟲盡下, 可用溫平和胃藥調理一二日。 凡蟲在腹中, 月上旬頭向上, 中旬橫之, 下旬頭向下, 故中旬下旬用藥則不入蟲口, 所以不驗也。 牛馬之生子, 上旬生者行在母前, 中旬生者並肩而行, 下旬生者後隨之。 貓之食鼠亦然。 天地自然之理, 物皆由之而莫知之。
4.傷寒門有吐蚘, 蚘厥證治。 嘔吐門有吐蚘治法, 并吐蚘治按。 腫脹門有孫一奎蚘蟲按, 俱當參閱。
5.<外臺>用苦楝湯治蚘蟲。
寸白蟲共三條
1.此蟲長寸許, 色白, 其狀如蛆, 母子相生, 有獨行者, 有個個相接不斷者, 故能長至一二丈。 治寸白蟲無如榧子煎, 其效如神。
2.<本事方>云: 用<良方>錫灰, 蕪荑, 檳榔者極佳, 五更服則蟲盡下。 以此為末, 用石榴根煎汁送下三錢, 或丸服亦可。
3.<庚志>云: 趙子山, 字景高, 寓居邵武軍天王寺, 苦寸白蟲為患。 醫者咸云: 是疾當止酒。 然以素所耽嗜, 欲罷不能。 一夕醉於外舍, 至夜半口乾舌燥, 倉卒無湯飲, 適見廊廡下有甕水, 月色下照, 瑩然可掬, 即酌而飲之, 甚甘如飴, 連飲數酌, 乃就寢。 迨曉蟲出盈席, 覺心腹頓寬, 宿疾遂愈。 一家皆驚異, 驗其所飲, 蓋寺僕日織草履浸紅藤根水也。
小兒疳蟲( 名曰疳?)
小兒疳?, 亦由飲食過傷, 致成疳積, 身熱腹大, 面黃, 四肢無力, 昏睡, 鼻爛汁臭, 齒齦生瘡, 或下利黑血, 皆腹中有蟲故也。 宜九味蘆薈丸, 追蟲丸, 四味肥兒丸, 七味肥兒丸, 蟾蜍丸之類主之, 蟲去之後, 仍當調補氣血。
應聲蟲共二條
1.<泊宅編>云: 水州通判聽軍員毛景得奇疾, 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 有道人教令誦本草藥名, 至藍而默然。 遂取藍搗汁飲之, 少頃吐出肉塊長一寸餘, 人形悉具, 自後無聲。
2.陳正敏<遯齋閑覽>載楊勉中年得異病, 每發言應答, 腹中有小聲效之, 數年間其聲漸大。 有道人見而驚曰: 此應聲蟲也, 久不治, 延及妻子, 宜讀本草, 遇蟲不應者, 當取服之。 勉如言, 讀至雷丸, 蟲無聲, 乃頓服之, 遂愈。 後正敏至長沙, 遇一丐者亦有是疾, 環而觀之者甚眾, 因教服雷丸, 丐者亦愈。
九蟲
<千金要方>云: 人腹中生蟲, 大率有九, 皆能食人臟腑。 一曰伏蟲, 長四分, 群蟲之主也。 二曰蚘蟲, 長一尺, 生發多則貫心而殺人。 三曰白蟲, 長一寸, 子孫相生, 其母轉大, 長至四五丈, 亦能殺人。 四曰內蟲, 狀如爛杏, 令人煩滿。 五曰肺蟲, 狀如蠶, 令人欬嗽。 六曰胃蟲, 狀如蝦蟆, 令人嘔吐胃逆喜噦。 七曰弱蟲, 又名膈蟲, 狀如瓜瓣, 令人多唾。 八曰赤蟲, 狀如生肉, 令人腸鳴。 九曰蟯蟲, 致細微, 形如菜蟲, 居廣腸之間, 多則為痔, 劇則為癩, 因人瘡痍, 即生諸癰疽, 癬?, 瘑疥, 齲蟲, 無所不為, 其害匪細。 凡此諸蟲, 大則依附臟腑之間, 小則侵蝕肌膚之內, 若元氣尚實, 未為大害, 稍有虛損, 遂肆其毒, 甚至如勞瘵殺人, 及傳屍疰怪, 或應聲谿鼠之類, 而非理之可測者多矣。 業醫者不可不究其所致之本, 及治之之法也。
狐惑共二條
1.仲景曰: 狐惑之為病, 狀如傷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起臥不安, 蝕於喉為惑, 蝕於陰為狐, 不欲飲食, 惡聞食臭, 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 蝕於上部則聲啞, 甘草瀉心湯主之。 蝕於下部則咽乾, 苦參湯洗之。 蝕於肛者, 雄黃薰之。 愚按: 此仲景云狐惑之為病, 狀如傷寒, 則可見本非傷寒也。 而後世即以狐惑為傷寒者, 豈非誤乎!
2.<千金要方>曰: 凡得傷寒及天行熱病, 腹中有熱, 又食少腸胃空虛, 三蟲行作求食, 蝕人五臟及下部。 若齒齦無色, 舌上盡白, 甚者唇裏有瘡, 四肢沉重, 忽忽喜眠, 當數看其上唇內有瘡唾血, 唇內如粟瘡者, 心內懊?痛悶, 此蟲在上蝕其五臟; 下唇內生瘡者, 其人喜眠, 此蟲在下, 蝕其下部。 人不能知, 可服此蝕蟲藥, 不爾, ?蟲殺人。 又曰: 凡患濕?者, 多是熱病後, 或久瀉不止, 或有客熱結在腹中, 或易水土, 溫涼氣著, 多生此病。 亦有乾?, 不甚瀉痢, 而下部瘡癢。 不問乾濕, 久則殺人。 凡濕得冷則苦痢, 單煮黃連及艾葉, 苦參之屬, 皆可用之。 若病人齒齦無色, 舌上白者, 或喜眠煩憒, 不知痛癢處, 或下痢, 急治下部; 不曉此者, 但攻其上, 不以下部為意, 下部生蟲, 蟲蝕其肛, 肛爛見五臟便死, 燒艾於竹筒薰之。
諸蟲方
1.傳屍勞瘵未甚者, 宜早用神授散。 因二五五
2.蟲內蝕, 下部生瘡, 宜雄黃兌散主之。 因二五七
3.大孔蟲癢方。 因二五八
4.銀硃煙, 用治膚腠諸蟲, 無不神妙。 新因五三
諸蟲論列方
掃蟲煎新和十四。 獵蟲丸新攻五。 蕪荑散和三一九。 化蟲散攻九八。 百順丸新攻六。 榧子煎和三二一。 溫臟丸新熱二四。 四味肥兒丸小百十一。 理陰煎新熱三。 溫胃飲新熱五。 九味蘆薈丸小百十五。 遇仙丹攻五一。 追蟲丸攻九七。
五君子煎新熱六。 苦楝湯攻四七。 甘草瀉心湯寒二八。 蟾蜍丸小一二三。 理中湯熱一。 七味肥兒丸小百十三。 歸脾湯補三二。 萬應丸攻九九。 木香檳榔丸攻四九。

論外備用方
聖效方和三二二寸白蟲。 <直指>蕪荑散和三百二十取蟲。 妙應丸攻百殺蟲。 仲景烏梅丸和三二二胃寒吐蚘。
諸毒附蠱毒
論飲食諸毒
<風俗通>曰: 禽獸自死者, 俱有毒, 不可食。 魚無腮者, 有毒, 腮大者亦有毒。 鱉肚下有紅藻紋者, 有毒。 蟹腹下有毛者, 有毒。 煮酒初出火者, 有毒。 江南謂之火頭酒, 飲之則生痔, 溢血。 夏月飲食但過宿者, 即有毒。 夏月酒在銅錫器中過夜, 即有毒。 銅器蓋熱食, 氣上蒸成汗, 滴下食中, 即有毒。 炊湯過宿, 飲之有毒, 盥洗則生疥。 桃, 杏仁, 雙仁者毒, 能殺人。 果未成核者, 俱有毒, 令人發瘡癤。 夏秋果熟落地, 蟲緣者, 有毒, 人食之作漏。 屋漏水有毒, 人食之有脹而死者。 用之沐手, 則生浸淫之疥, 屢驗。 澤中死水有毒, 飲之令人生瘕。 湯池中溫泉水不可飲, 令人脹悶, 惟澡浴可以疏風愈疥癬。 蓋其泉自硫黃中出, 故溫也。 患疥者, 宜飽食入浴之, 連日數次, 汗透而愈; 體虛者, 不可輕浴。
解一切飲食諸毒
1.芝麻油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 不可不知。 凡造餚饌, 必先用真麻油於淨鍋熬熟, 卻下肉炒過, 然後入清水煮之, 則並不犯毒。 今徽州, 池州地方食牛肉, 不論春夏, 無日不食, 惟製之有方, 所以鮮有中毒。 但犯一切飲食毒者, 即用麻油一二杯飲之, 得吐即毒釋而無不愈者。
2.解飲食中毒共十五方, 俱載古方因陣中, 自二百七起至二二一止。
3.善解毒者無如火, 蓋火能革物之性。
解一切藥毒
1.凡解諸藥毒者, 宜以薺苨汁, 白扁豆汁, 綠豆汁, 甘草汁, 餳糖汁, 米糖汁, 蠶退紙燒灰, 隨便用之, 俱可解。
2.凡解毒藥湯劑, 不可熱服, 宜涼飲之, 蓋毒得熱而勢愈盛也。 雖然, 此特以熱毒為言耳, 若解木鱉, 菌蕈, 黃連, 石膏之類以中陰毒者, 豈仍避熱而猶堪以寒飲乎? 此有醫按在嘔吐門, 當兼察之。
3.解毒藥共十四方, 俱載古方因陣中, 自二二三起至二三五止。
解諸毒通用簡易方
1.一方, 雄黃, 青黛等分為末, 新汲水調服。
2.一方, 揀淨土地掘窟, 用井水傾入, 攪, 澄清, 多飲則愈。
3.一方, 晉礬, 建茶等分為末, 新汲水調服三錢, 吐即效, 不吐再服。
4.一方, 黃連, 甘草節二味水煎, 涼服, 不拘多少。
5.一方, 薺苨, 黑豆, 甘草?咀, 每用一兩, 水二盞, 煎一盞, 溫服, 未效再服。
6.一方, 白扁豆生為末, 水調服二三錢。
7.一方, 伏龍肝為細末, 涼水調三四錢, 攪動服之, 吐者再一服。 即灶心土。
解一切蟲獸毒
凡虎傷, 犬傷, 蛇蝎蜈蚣水蛭之類皆是也, 共二十三方, 俱載古方因陣中, 自二三六起至二五八止。
蠱毒共三條
蠱之為毒, 中土少見之, 世傳廣奧深山之人, 於端午日以毒蛇, 蜈蚣, 蝦蟆三物同器盛之, 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獨存者, 則為為蠱, 又謂之挑生。 凡欲害人, 密置其蠱於飲食中, 人中其毒, 必心腹?痛如有蟲嚙, 吐下皆如爛絮,

若不即治, 食人五臟而死; 亦有十餘日而死者; 更有緩者, 待以數月, 氣血羸憊, 食盡五臟而後死。

一說兩廣山谷間有草曰胡蔓草, 又名斷腸草, 若人以急水吞之則急死, 以緩水吞之則緩死。 今見荊楚之地, 有曰鼠莽草者, 人食之則毒死, 意即胡蔓草也。

一說嶺南人取毒蛇殺之, 以草覆之, 以水洒之, 數日菌生, 取菌為末, 酒調以毒人。 始亦無患, 再後飲酒則毒作而死。 其俗淫婦多自合北人, 日久情好, 又不肯逐人歸, 乃陰以毒投飲食中, 北人歸則戒之曰: 子去幾時還。 若從其言, 則復以藥解之, 若過期不往則死矣, 名曰定年蠱。 北人至彼, 宜預防之, 須備解毒丹之類, 隨身勿忘, 凡稍覺飲食之後, 四大不調, 宜即服解藥。 若不預識其機, 備有藥餌, 恐一時倉卒不救, 所謂有備無患, 重生者不可忽也。

驗蠱毒法
1.<遯齋閑覽>云: 海南魚有石首, 蓋魚枕也。 取其石為器, 可盛飲食, 如遇蠱毒, 器必爆裂, 其效其著。 閩人製作最精, 人但玩其色而鮮有識其用者。
2.驗蠱之法, 唾津在淨水中, 沉則是, 浮則非。
3.又法: 口含大豆, 中蠱者豆即脹而皮脫, 無蠱者豆不脹脫。
4.又法: 煮雞蛋一枚, 去殼, 以銀簪一隻插入其中, 併含入口內, 一飲之頃, 取視簪卵俱黑, 即為中蠱。
5.孫真人曰: 凡中蠱者, 嚼生黑豆不腥, 噙白礬而味反甘者, 皆中蠱也。
蠱證
<直指>云: 中蠱之候, 面目青黃, 力乏身痛, 唇口焦乾, 眉鬚脫落, 煩躁悶瞀, 胸腹痞滿, 肚脹皮堅, 腹中切痛如蟲嚙, 又如蟲行, 唾吐鮮血, 小便淋瀝, 大便膿血, 病人所食之物, 皆變而為蟲, 侵蝕臟腑, 傷甚則死。 死則毒氣流注, 復染他人, 所謂蠱疰。
蠱脈
脈緊數如釵股, 弦直而吐甚者, 此中蠱毒也, 急治之。 中蠱脈洪大者生, 微細者死。
防蠱
凡人有蠱之鄉, 所用飲食, 但以犀角攪試, 有毒則白沫竦起, 無沫即無毒也。 若自幼時食貓肉者, 則毒不能為害。
知禁忌
凡中蠱者, 但能記何物之中中毒, 須終身再不食此物, 犯之則毒作。 若用藥而愈, 自後飲食永不可吃冷, 吃冷則蠱毒復生, 竟不能救。
反蠱及主法
<衛生>云: 凡入蠱鄉, 見人家門限屋梁絕無灰塵, 潔淨者, 其家必蓄蠱, 當用心防之。 如不得已吃其飲食, 即潛於初下箸時, 收藏一片在手, 儘吃不妨。
少頃, 卻將手藏之物潛埋於人行十字路下, 則蠱神反於本家作鬧, 蠱主必反來懇求。 或食時讓主人先動箸, 或明問主人云: 莫有蠱麼? 以箸築桌而後食, 如是則蠱皆不能為害。 此皆驗於蠱鄉云。

治蠱大法有二
胸膈痛脹, 則毒在上焦, 宜吐之。 法以熱水半盞, 投入膽礬末五分, 通口服, 少頃, 以鵝翎探吐, 毒物出盡自愈。 或服升麻湯探而吐之, 亦妙。
腹痛脹, 為毒在下焦, 宜瀉之。 法以鬱金末二錢, 米湯調下, 空腹取瀉, 惡毒盡為妙。 瀉後以四君子湯, 服二三劑調理, 慎忌口。

咒語破蠱法
<大藏經>云: 治蠱毒, 挑生毒有咒法, 凡人在外飲食, 先默誦咒七遍, 其毒自不為害。 咒曰: 姑蘇琢, 磨耶, 吾知蠱毒生四角, 父是穹窿穹, 母是舍耶女, 眷屬百千萬, 吾今悉知汝, 摩訶薩, 摩訶薩。 凡見飲食上有蛛絲便莫吃。 又法, 每遇所到處, 念藥王萬福七遍, 亦可避。

灸蠱毒法
凡灸一切蠱毒, 於兩足小指盡處, 各灸三壯, 即有物出。 酒中者, 隨酒出, 飲食中者, 隨飲食出, 屢驗。

解一切中惡邪鬼祟毒
凡卒時中惡垂死者, 宜硃砂丸急服之。 方在攻陣百三。

凡遭一切鬼祟, 鬼疰等毒者, 急與八毒赤丸攻之。 方在攻陣百四。

凡中惡心腹脹痛, 大便不通, 及飛尸鬼擊等急證, 惟<外臺>走馬湯最捷最妙。 方在攻陣百十三。

治蠱毒方
丹砂丸大二百六十。 萬病解毒丹因二百二。 雄麝散因二五九。 七寶丸因二六一。

蜜髓煎因二六二。 解毒散因二四四。 三因解毒丸因二百三。 挑生蠱毒簡易方因二六五。 歸魂散因二六三。 麥?散因二六四。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五終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