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8:16:21
泡, 或疼痛, 或麻木, 或寒熱作痛, 或嘔吐惡心, 或肢體拘急。 並宜隔蒜灸之, 痛則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 若灸而不痛則明灸之, 及鍼疔四畔去惡血, 以奪命丹一粒入瘡頭孔內, 仍以膏藥貼之, 並服解毒之劑, 或用荊防敗毒散。 若鍼之不痛無血者, 宜用燒鍼治如前齊氏之法。 若不省人事, 或牙關緊急者, 以奪命丹為末, ?酒調灌之, 候醒, 更服敗毒散或奪命丹, 甚效。 若生兩足者, 多有紅絲至臍; 生兩手者, 多有紅絲至心腹; 生唇面口內者, 多有紅絲入喉, 皆為難治。 急宜用鍼於血絲盡處挑破, 使出惡血。 若紅絲近心腹者, 更挑破瘡頭, 去惡水以泄其毒, 亦以膏藥貼之, 多有生者。 若患於偏僻下部之處, 藥力所難到者, 若專假藥力, 則緩不及事, 惟灸之則大有回生之功。 疔之名狀, 雖有十三種之不同, 而治法但當審其元氣虛實, 邪之表裏, 庶不誤人於夭札也。 若專泥於疏利表散, 非為無益而反害之。 凡人暴死者, 多是疔毒, 急取燈遍照其身, 若有小瘡, 即是其毒, 宜急灸之, 并服奪命丹等藥, 亦有復甦者。

又曰: 脈浮數者散之。 脈沉實者下之。 表裏俱實者, 解表攻裏。 麻木或大痛及不痛者, 並灸之, 更兼攻毒。

操江張恒山, 左足次指患之, 痛不可忍, 急隔蒜灸三十餘壯, 即能舉步。 彼欲速愈, 自敷涼藥, 遂致血凝肉死, 毒氣復熾。 再灸百壯, 服活命飲, 出紫血, 其毒方解, 腳底通潰, 腐筋爛肉甚多。 及將愈, 予因考績北上, 又誤用生肌藥, 反助其毒, 使元氣虧損, 瘡口難斂。 予回用托裏藥補之, 喜其稟實, 且客處。 至三月餘方瘥。 表甥居富, 右手小指患之, 或用鍼出血, 敷以涼藥, 掌指腫三四倍, 六脈洪大, 此真氣奪則虛, 邪氣勝則實也。 先以奪命丹一服, 活命飲二劑, 勢稍緩。 余因他往, 或又遍刺出血, 腫延臂腕如大瓠, 手指腫大數倍, 不能消潰, 乃真氣愈虛而邪氣愈盛也。 余回用大劑參, 耆, 歸, 朮之類, 及頻灸遍手, 腫勢漸消。 後大便不實, 時常泄氣, 此元氣下陷, 以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 肉豆蔻, 吳茱萸, 五味子, 又以生脈散代茶飲, 大便漸實, 手背漸潰, 又用大補藥五十餘劑漸愈。 薛按

時毒四十九
齊氏曰: 時毒者, 為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 其候發于鼻, 面, 耳, 項, 咽喉, 赤腫無頭, 或結核有根, 令人憎寒發熱, 頭疼肢體甚痛, 恍惚不寧, 咽喉閉塞, 人不識者, 將謂傷寒。 原夫此疾, 古無方論, 世俗通謂丹瘤, 病家惡言時毒, 切恐傳染。 經曰: 人身忽經變赤, 狀如塗丹, 謂之丹毒。 此風熱惡毒所為, 自與時毒不同。 蓋時毒者, 感四時不正之氣, 初發狀如傷寒, 五七日之間, 乃能殺人, 若至十日之外, 則不治自愈也。 治宜辨之, 先診其脈, 凡滑, 數, 浮, 洪, 沉, 緊, 弦, 澀, 皆其候也。 但浮數者, 邪在表也; 沉澀者, 邪氣深也。 察其毒之甚者, 急服化毒丹以攻之; 實熱便秘者, 大黃湯下之; 其有表證者, 犀角升麻湯以發之; 或年高氣鬱者, 五香連翹湯主之。 又於鼻內嗅通氣散, 取十餘嚏作效。 若嗅藥不嚏者, 不可治之。 如嚏出膿血者, 治之必愈。 凡左右看病之人, 日日用嗅藥嚏之, 必不傳染, 切須記之。 其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 此治時證之良法也。 凡經三四日不者, 不可大下, 猶宜和解之, 以犀角散, 芩連消毒飲, 甚者, 連翹湯之類。 至七八日, 大小便通利而頭面腫起高赤者, 可服托裏散, 托裏黃耆湯。 如腫甚者, 宜砭患處出惡血, 以泄其毒氣。 此病若五日已前, 精神昏亂, 咽喉閉塞, 語言不出, 頭面赤腫, 食不知者, 必死之候, 治之無功矣。 然而此疾有陰有陽, 有可汗者, 有可下者。 嘗見粗工, 但云熱毒, 只用寒藥, 殊不知病有微甚, 治有逆從, 不可不審矣。

羅謙甫云: 泰和二年, 先師監濟源稅, 時四月, 民多疫癘, 初覺憎寒體重, 次傳頭面腫盛, 目不能開, 上喘, 咽喉不利, 舌乾口燥, 俗云大頭天行, 親戚不相訪問, 染之多不救。 張縣令侄亦得此病, 至五六日, 醫以承氣加板藍根下之, 稍緩; 翌日, 其病如故, 下之又緩, 終莫能愈, 漸至危篤。 或曰: 李明之存心於醫, 可請治之。 遂請診視, 具說其由。 先師曰: 夫身半已上, 天之氣也也; 身半已下, 地之氣也。 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 上攻頭目而為腫盛, 用承氣下之, 以瀉胃中之實熱, 是誅伐無過也, 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 遂處一方, 用黃芩, 黃連味苦寒, 瀉心肺間熱以為君; 橘紅苦平, 玄參苦寒, 生甘草甘寒, 人參甘平, 瀉火補氣以為臣; 連翹, 鼠粘子, 薄荷葉苦辛平, 板藍根味苦寒, 馬勃, 白僵蠶味苦平, 行少陽, 陽明二經氣不得伸; 桔梗味辛溫, 為舟楫不令下行; 升麻, 柴胡苦辛以散表邪。 其為細末, 半用湯調, 時時服之; 半蜜為丸, 噙化之, 服盡良愈。 因嘆曰: 往者不可追, 來者猶可及, 凡他所有病者, 皆書方以貽之, 全活甚眾。 時人皆曰: 此方天人所製, 遂刊於石, 以傳永久, 命曰普濟消毒飲。

薛立齋曰: 此感四時不正之氣, 邪客心肺之間, 上攻頭目而為患, 與膏梁積熱之證不同, 硝黃之劑, 非大便秘實者不可用。 若不審其因, 不辨其表裏虛實, 而概用攻之, 必致有誤。 裏實而不利者下之。 表實而不解者散之。 表裏俱實而不解者, 解表攻裏。 表裏俱解而不消者和之。 腫甚焮痛者, 砭去惡血, 更用消毒之劑。 不作膿或不潰者托之。 飢年普患者, 不宜用峻利藥, 當審而治之。

又, 治法曰: 若脈浮者, 邪在表也, 用葛根牛蒡湯, 犀角升麻湯, 人參敗毒散之類以發之。 脈沉澀者, 邪在裏也, 用梔子仁湯, 五利大黃湯之類以下之。 表裏俱病而腫不退者, 用犀角升麻湯; 甚者, 砭出惡血, 并用通關散嗅鼻, 內取嚏以泄其毒。 表裏俱不解, 而內外俱實者, 防風通聖散。 欲其作膿者, 用托裏消毒散; 欲其收斂者, 用托裏散, 此法最為穩當。 常見饑饉之際, 芻蕘之人多患之。 乃是胃氣有損, 邪氣從之為患也。 故凡以凶荒勞役而患此者, 多宜安裏為主, 或用普濟消毒飲最善。

一老人, 冬月頭面耳項俱腫, 痛甚, 便秘脈實, 此表裏俱實病也, 與防風通聖散不應, 遂砭患處出黑血, 仍投前藥即應, 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 蓋前藥不應者, 毒血凝聚上部經絡, 藥力難達故也。 惡血既去, 其藥自效。 或拘用寒遠寒, 及年高畏用硝黃而用托裏, 與夫尋常消毒之劑, 或不砭泄其毒, 專假藥力, 鮮不危矣。 一男子頭面腫痛, 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 診之脈浮數, 其邪在表, 尚未解散, 用荊防敗毒散加玄參, 牛蒡子二劑, 勢退大半, 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 薛按

肺癰肺痿五十
此證初起, 邪結在肺者, 惟桔梗杏仁煎為治此之第一方。 在新因三三。
齊德之曰: 肺者, 五臟之華蓋也, 處於胸中, 主於氣, 候於皮毛。 勞傷血氣, 腠理虛而風邪乘之, 內感於肺也, 故汗出惡風, 欬嗽短氣, 鼻塞項強, 胸?脹滿, 久久不瘥, 已成肺痿也。 風中於衛, 呼氣不入; 熱至於營, 則吸而不出。 所以風傷皮毛, 熱傷血脈, 風熱相搏, 氣血稽留, 蘊結於肺, 變成瘡疽。 診其脈候, 寸口脈數而虛者, 肺痿也; 數而實者, 肺癰也。 若欲知其有膿, 但脈見微緊而數者, 未有膿也; 緊甚而數者, 已有膿也。 肺痿之候, 久嗽不已, 汗出過度, 重亡津液, 便如爛瓜, 下如豕膏, 小便數而不渴, 渴者自愈, 欲飲者將瘥, 此由肺多唾涎而無膿者, 肺痿也。 肺瘡之候, 口乾喘滿, 咽燥而渴, 甚則四肢微腫, 欬唾膿血, 或腥臭濁沫, 胸中隱隱微痛者, 肺疽也。 又, <聖惠>曰: 中府隱隱微痛者, 肺疽也。 上肉微起者, 肺瘡也。 中府者, 穴名也。 是以候始萌則可救。 膿成則多死。 又, <內經>曰: 血熱則肉敗, 營衛不行, 必將為膿。 大凡肺瘡當欬嗽短氣胸滿, 時唾膿血, 久久如粳米粥者難治, 若嘔膿而不止者, 亦不可治; 其嘔膿而自止者將自愈。 其脈短而澀者自痊, 浮洪而大者難治。 其面色當白而反面赤者, 此火之剋金, 皆不可治。 仲景曰: 上氣, 面浮腫, 肩息, 其脈浮大, 不治, 又加利尤甚。

馬益卿曰: 肺癰治法要略, 先以小青龍湯一貼以解其風寒邪氣, 然後以葶藶大棗瀉肺湯, 桔梗湯, 葦莖湯隨證用之以取膿, 以治腫瘍之例也; 終以內補黃耆湯以補裏之陰氣, 此治潰瘍之例也。 又曰: 肺癰已破, 入風者不治, 或用太乙膏丸服, 以搜風湯吐之。 若吐膿血, 狀如肺癰, 口臭, 他方不應者, 宜消風散入男子髮灰, 清米飲調下, 兩服可除。

立齋曰: 凡勞傷血氣, 腠理不密, 外邪所乘, 內感於肺; 或入房過度, 腎水虧損, 虛火上炎; 或醇酒炙?, 辛辣厚味, 熏蒸於肺; 或欬唾痰涎, 汗下過度, 重亡津液, 皆能致之。 其候惡風欬嗽, 鼻塞項強, 胸?脹滿, 呼吸不利, 咽燥作渴, 甚則四肢微腫, 欬唾膿血。 若吐痰臭濁, 膿血腥穢, 胸中隱隱微痛, 右手寸口脈數而實者, 為肺疽。 若唾涎沫而無膿, 脈數而虛者, 為肺痿也。

又, 治法曰: 大抵勞傷血氣, 則腠理不密, 風邪乘肺, 風熱相搏, 蘊結不散, 必致欬嗽, 若誤用汗下過度, 則津液重亡, 遂成斯證。 凡喘嗽氣急胸滿者, 表散之。 欬嗽發熱者, 和解之。 欬而胸膈隱隱痛, 唾痰腥臭者, 宜排膿散。 喘急恍惚痰盛者, 宜平肺。 唾膿脈短澀者, 宜補之。 又, 治法曰: 若欬嗽喘急者, 小青龍湯。 欬嗽胸脹者, 葶藶大棗瀉肺湯。 欬膿腥濁者, 桔梗湯。 欬喘短氣, 或小便短少者, 佐以參耆補肺湯。 體倦食少者, 佐以參朮補脾湯。 欬唾痰壅者, 腎虛水泛也, 六味地黃丸。 口乾咽燥者, 虛火上炎也, 加減八味丸。 此證皆因脾土虧損, 不能生肺金, 肺金不能生腎水, 故始成則可救, 膿成則多死。 苟能補脾肺, 滋腎水, 庶有生者。 若專攻其瘡, 則脾胃益虛, 鮮有不誤者矣。

陸司廳子, 春間欬嗽唾痰腥穢, 胸滿氣促, 皮膚不澤, 項強, 脈數, 此肺疽也, 蓋肺系在頂, 肺傷則系傷, 故牽引不能轉側, 肺者氣之本, 其華在毛, 其充在皮。 治以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芷, 貝母, 知母, 麥冬, 瓜蔞仁, 桔梗, 防風, 甘草, 兼以蠟礬丸及太乙膏治之, 膿盡脈澀而愈。 一男子面白神勞, 欬而胸膈隱痛, 其脈滑數。 予以為肺癰, 欲用桔梗湯, 不信, 仍服表藥, 致欬嗽愈甚, 唾痰腥臭, 始悟。 乃服前湯四劑, 欬嗽少定, 又以四順散四劑而脈靜, 更以托裏藥數劑而愈。 一男子欬嗽喘急, 發熱煩躁, 面赤咽痛, 脈洪大, 用黃連解毒湯, 二劑少退, 更以梔子湯, 四劑而安。 一男子患肺痿, 欬嗽喘急, 吐痰腥臭, 胸滿咽乾, 脈洪數, 用人參平肺散六劑及飲童便, 諸證悉退, 更以紫菀茸湯湯而愈。 童便雖云專治虛火, 常治瘡瘍焮腫疼痛, 發熱作渴, 及肺痿, 肺癰發熱口渴者尤效。 一男子面赤吐膿, 發熱作渴, 煩躁引飲, 脈洪數而無倫次。 先用加減八味丸加麥冬大劑一服, 熱渴頓止, 即熟睡良久, 覺而神爽索食, 再劑諸證頓減, 仍用前藥, 更以人參五錢, 麥冬二錢五分, 五味二錢, 水煎代茶, 日飲一劑, 月餘而安。 此證面赤者, 當補肺腎; 面白者, 當補脾肺, 治者審之。 一婦人素血虛, 發熱欬嗽, 或用痰火之劑後, 吐膿血, 面赤脈數, 其勢甚危, 此膿而氣血虛也。

余用八珍湯以補元氣, 用桔梗湯以治肺證, 因得漸愈。 一儒者患肺癰, 鼻流清涕, 欬吐膿血, 胸膈作脹, 此風邪外傷也。 先用消風散加亂髮灰, 二服而鼻利, 又用四君加芎, 歸及桔梗湯而愈。 後因勞役, 欬嗽吐膿, 小便滴瀝, 面色黃白, 此脾土不能生肺金, 肺金不能生腎水也, 用補中益氣湯, 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僕年逾三十, 嗽久不愈, 氣壅不利, 睡臥不寧, 咯吐膿血, 甚虛可畏, 其主已棄矣。 余以寧肺散, 一服少愈, 又服而止大半, 乃以寧肺湯數劑而痊。 所謂有是病必用是藥, 若泥前散性澀而不用, 何以得愈? 薛按

乳癰乳巖五十一
婦人門亦有乳證, 當互察之立齋曰: 乳房屬足陽明胃經, 乳頭屬足厥陰肝經。 男子房勞恚怒, 傷於肝腎, 婦人胎產憂鬱, 損于肝脾, 皆能致之。 若因暴怒, 或兒口氣所吹, 腫痛者, 宜疏肝行氣。 焮痛發寒熱者, 發散表邪。 焮腫痛甚者, 清肝消毒, 並宜隔蒜灸。 未成膿者, 疏肝行氣。 不作膿或不潰者, 托裏為主。 潰而不斂或膿清者, 宜大補脾胃氣血為主。 又, 治法曰: 若膿出反痛, 或作寒熱, 氣血虛也, 十全大補湯。 體倦口乾, 中氣虛也, 補中益氣湯。 晡熱內熱, 陰血虛也, 八珍湯加五味子。 欲嘔作嘔, 胃氣虛也, 補胃為主, 或用香砂六君子湯。 食少作嘔, 胃氣虛寒也, 前湯加乾薑。 食少泄瀉, 脾氣虛寒也, 理中湯, 或加人參, 附子。 若勞碌以致腫痛, 氣血未復也, 八珍湯倍用參, 耆, 歸, 朮。 若因怒氣以致腫痛, 肝火傷血也, 八珍湯加柴胡, 山梔。 若肝火血虛而結核不消者, 四物湯加柴胡, 升麻。 若肝脾氣血俱虛而結核者, 四君子加芎, 歸, 柴胡, 升麻。 鬱結傷脾而結核者, 歸脾湯兼神效瓜蔞散。 若為兒所吹而發腫焮痛, 須吮通揉散, 否則成癰矣。 若兼餘證, 亦當治以前法。 若婦人鬱怒傷肝脾而結核, 不癢不痛, 一二載始潰者, 名曰乳巖, 最難治療。 又, 治法曰: 若忿怒傷肝, 厚味積熱, 以致氣不行, 竅不通, 乳不出, 則結而為腫為痛。 此陽明之血熱, 甚則肉腐為膿。 若膿一成, 即鍼出之, 以免遍潰諸囊之患。 亦有所乳之子, 膈有滯痰, 口氣焮熱, 含乳而睡, 熱氣所吹, 遂成腫痛。 於初起時, 須吮咂使通, 或忍痛揉散之, 失治必成癰患。 宜用青皮以疏厥陰之滯, 石膏以清陽明之熱, 甘草節以行污濁之血, 瓜蔞子以消腫導毒, 或加沒藥, 橘葉, 皂角鍼, 金銀花, 當歸。 更宜隨證消息加減而治, 仍用少酒佐之, 更用隔蒜灸之, 其效尤捷。 若有膿, 即鍼之, 否則通潰, 難於收斂。
乳癰用蒲公英, 忍冬藤入少酒煎, 服即欲睡, 是其功也, 及覺而病安矣。 見<外科心法>

一婦人患乳癰, 寒熱頭痛, 與荊防敗毒散一劑, 更與蒲公英一握, 搗爛入酒二三盞, 再搗, 取汁熱服, 柤熱罨患處而消。 丹溪云: 此草散熱毒, 消腫核, 又散滯氣, 解金石毒之聖藥。 一婦人左乳內腫如桃, 不痛色不變, 發熱漸消瘦, 以八珍湯加香附, 遠志, 青皮, 柴胡百餘劑, 又間服神效瓜蔞散三十餘劑, 膿潰而愈。 常見患者責效太速, 或不解七情, 及藥不分經絡虛實者俱難治。 大抵此證四十以外者尤難治, 蓋因陰血日虛也。 一婦人因怒, 左乳內腫痛發熱, 表散太過, 致熱益甚。 以益氣養營湯數劑, 熱止膿成, 欲用鍼, 彼不從, 遂腫脹大熱發渴, 始鍼之, 膿大泄, 仍以前湯, 月餘始愈。 一男子左乳腫硬痛甚, 以仙方活命飲二劑而痛止, 更以十宣散加青皮, 四劑膿成, 鍼之而愈。 此證若膿成未破, 瘡頭有薄皮剝起者, 用代鍼之劑點起皮處, 以膏藥貼之, 膿亦自出, 但不若及時鍼之, 則不致大潰。 如膿出不利, 更?入搜膿化毒之藥。 若膿血未盡, 輒用生肌之劑, 反助邪氣, 縱早合, 必再發, 不可不慎也。 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 致乳房腫脹, 發熱作渴, 狀類傷寒, 以玉露散補之而愈。 夫乳汁乃氣血所化, 在上為乳, 在下為經。 若衝任之脈盛, 脾胃之氣壯, 則乳汁多而濃, 衰則少而淡, 所乳之子亦弱而多病, 此自然之理。 亦有屢產有乳, 再產卻無, 或大便澀滯, 乃亡津液也。 <三因論>云: 產婦乳脈不行有二: 有血氣盛閉而不行者, 有血氣弱澀而不行者。 虛當補之, 盛當疏之。 盛者當用通草, 漏蘆, 土瓜根輩, 虛者當用煉成鍾乳粉, 豬蹄, 鯽魚之屬, 概可見矣。 俱薛按一婦人久鬱, 右乳內結三核, 年餘不消, 朝寒暮熱, 飲食不甘。 此乳巖也, 乃七情所傷, 肝經血氣枯槁之證, 宜補氣血, 解鬱結藥治之。 遂以益氣養營湯, 百餘劑血氣漸復, 更以木香餅灸之, 喜其謹疾, 年餘而消。 若用剋伐之劑以復傷血氣, 則一無可保者。 一妾乃放出宮人, 乳內結一核如栗, 欲用前湯, 彼不信, 乃服瘡科流氣飲及敗毒散, 三年後大如覆碗, 堅硬如石, 出水不潰而歿。 大抵鬱悶則脾氣阻, 肝氣逆, 遂成隱核, 不痛不癢, 人多忽之, 最難治療。 若一有此, 宜戒七情, 遠厚味, 解鬱結, 更以養血氣之藥治之, 庶可保全, 否則不治。 亦有數載方潰而陷下者, 皆曰乳巖, 蓋其形似巖穴而最毒也, 慎之則可保十中之一二。 薛按

胃脘癰五十二
立齋引<聖濟總錄>云: 胃脘癰由寒氣隔陽, 熱聚胃口, 寒熱不調, 故血肉腐壞。 以氣逆於胃, 故胃脈沉細; 以陽氣不得上升, 故人迎熱甚, 令人寒熱如瘧, 身皮甲錯, 或欬嗽, 或嘔膿唾血。 若脈見洪數, 膿已成也, 急宜排之; 設脈遲緊, 其膿未就, 有瘀血也, 急下之, 否則邪毒內攻, 腐爛腸胃矣。 丹溪云: 內疽者, 因飲食之毒, 七情之火, 相鬱而發, 用射干湯主之。 愚常以薏苡仁湯, 牡丹皮散, 太乙膏選用之, 亦效。 若吐膿血, 飲食少思, 宜助胃壯氣為主, 而佐以前法, 不可專治其瘡。
腹癰五十三
立齋曰: 腹癰謂瘡生於肚腹, 或生於皮裏膜外, 屬膏梁厚味, 七情鬱火所致。 若漫腫堅硬, 肉色不變, 或脈遲緊, 未成膿也, 四君加芎, 歸, 白芷, 枳殼, 或托裏散。 腫軟色赤, 或脈洪數, 已成膿也, 托裏消毒散。 膿成而不外潰者, 氣血虛也, 臥鍼而刺之。 焮腫作痛者, 邪氣實也, 先用仙方活命飲, 隔蒜灸以殺其毒, 後用托裏以補其氣。 若初起欲其內消, 當助胃壯氣, 使根本堅固, 而以行經活血之藥佐之。 若用剋伐之劑欲其消散, 則腫者不能潰, 潰者不能斂。 若用疏利之藥下其膿血, 則少壯者多為難治, 老弱者立見危亡。 若有食積疝氣類此者, 當辨而治之。 進士邊雲莊, 腹痛惡寒, 脈浮數。 余曰: 浮數之脈而反惡寒, 瘡疽之證也。 不信, 數日後復請視之, 左尺洪數。 余曰: 內有膿矣。 仍不信, 至小腹痛脹, 連及兩臀, 始悟。 余曰: 膿潰臀矣, 氣血俱虛, 何以收斂? 急服活命飲一鍾, 臀潰一孔, 出膿斗許, 氣息奄奄, 用大補藥一劑, 神思方醒。 每去後, 糞從瘡出, 痛不可當, 小腹間如有物上挺, 即發痙不省人事, 煩躁脈大, 舉按皆實。 省而細察之, 脈雖洪大, 按之如無。 以十全大補倍加參, 耆至四斤, 更加附子二枚, 煎膏服之而痙止, 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餘劑而瘡斂。 上舍周一元患腹癰, 三月不愈, 膿水清稀, 朝寒暮熱, 服四物, 黃檗, 知母之類, 食少作瀉, 痰涎上湧, 服二陳, 枳實之類, 痰涎愈甚, 胸膈痞悶。 謂余曰何也? 余曰: 朝寒暮熱, 血氣虛也; 食少作瀉, 脾腎虛也; 痰湧胸痞, 脾肺虛也, 悉因真氣虛而邪氣實也。 當先壯其胃氣, 使諸臟有所稟而邪自退矣。 遂用六君加黃耆, 當歸, 數劑諸證漸退, 又用十全大補湯, 肌肉漸斂, 更用補中益氣湯調理而愈。 薛按
腸癰五十四
孫真人云: 腸癰為病, 小腹重, 強按之則痛, 小便如淋, 時時汗出, 復惡寒, 身皮甲錯, 腹皮急如腫, 甚者腹脹大, 轉側有水聲, 或繞臍生瘡, 或膿從臍出, 或大便膿血。 脈洪數者, 已有膿也, 血下則安。 若妄治者, 必殺人。
陳無擇曰: 腸癰為病, 身甲錯,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腫狀。 腹無聚積, 身無熱, 脈數, 此為腸內有膿, 久積陰冷所成也, 故<金匱>有用附子溫之。 其脈遲緊者, 膿未成, 可下之, 當有血。 洪數者, 膿已成, 不可下, 此以內結熱所成也, 故<金匱>有用大黃利之。 <千金方>灸法: 曲兩肘, 正肘頭銳骨灸百壯, 下膿血而安。 立齋曰: 此證因七情飲食所致。 治法: 脈遲緊者, 未有膿也, 用牡丹皮湯下之。 脈洪數者, 已有膿也, 用薏苡仁湯排之。 小腹疼痛, 小便不利, 膿壅滯也, 用牡丹皮散主之。 若臍間出膿者不治。 經云: 腸癰為病, 不可驚, 驚則腸斷而死。 故患是者, 其坐臥轉側極宜徐緩, 時少飲薄粥, 及服八珍湯固其元氣, 靜養調理, 庶可保全其生。 一男子裏急後重, 下膿脹痛, 此脾氣下陷也, 用排膿散, 蠟礬丸而愈。 後因勞役, 寒熱體倦, 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婦人膿成腹脹痛, 小便不利, 脈滑數, 此膿毒內潰也, 服太乙膏丸三錢, 膿下升許, 脹痛頓退, 更以神效瓜蔞散二劑而全退, 又以蠟礬丸及托裏藥十餘劑而安。 一產婦小腹疼痛, 小便不利, 以薏苡仁湯二劑痛止, 更以四物湯加桃仁, 紅花, 下瘀血升許而愈。 一婦人產後惡露不盡, 小腹患痛, 服瓜子仁湯, 下瘀血而痊。 凡瘀血停滯, 宜急治之, 緩則腐化為膿, 最難治療。 若使流注骨節, 則患骨疽, 失治多為敗證。 薛按

附骨疽五十五
附骨疽一證, 近俗呼為貼骨癰, 凡疽毒最深而結聚於骨際者, 皆可謂之附骨疽, 然尤惟兩股間肉厚處乃多此證。 蓋此證之因, 有勞傷筋骨而殘損其脈者, 有恃酒力房而困爍其陰者, 有憂思鬱怒而留結其氣者, 有風邪寒濕而湊滯其經者。 凡人於環跳穴處無故酸痛, 久而不愈者, 便是此證之兆, 速當因證調治, 不可遲也。 蓋其初起, 不過少陽經一點逆滯, 逆而不散, 則以漸而壅, 壅則腫, 腫則潰, 至其延漫, 則三陰三陽無不連及, 而全腿俱潰。 然此證無非元氣大虧, 不能運行, 故致留滯不散, 而後至決裂, 誠危證也。 若潰後脈和, 雖見困弱之甚, 只以大補氣血為主, 皆可保全。 若潰後脈反洪芤而煩躁不寧, 發熱口渴, 則必不可治。 至若治此之法, 凡以勞傷筋骨而致者, 宜大營煎兼大防風湯治之。 若酒色傷陰者, 宜八味丸, 六味丸, 或右歸丸, 兼大防風湯主之。 若憂思鬱怒結氣者, 宜瘡科流氣飲, 或五香連翹湯, 兼大防風湯主之。 若風寒外襲者, 宜五積散兼大防風湯主之。 大抵此證初起, 即宜用大營煎溫補氣血, 或兼仙方活命飲通行毒氣。 有火者, 宜速用連翹歸尾煎以解散其毒, 仍宜速用隔蒜灸或豆豉餅尋頭灸之, 以速散其毒, 最為捷法。 其有濕熱痰飲等證, 當並求後法以治之, 庶免大害也。 若環跳久痛不已, 或見臀股微腫, 度其已成, 勢不能散, 只宜速用托補, 專固根本, 使其速起速潰, 則根本既實, 雖凶亦無大害, 必且易潰易斂而易愈也。 若脈見滑數, 按之軟熟, 膿已成也, 速宜鍼之, 無使久留, 以防深蝕之患。 其有不明利害, 苟圖目前, 或用剋伐消散, 再傷元氣, 或用寒涼敷藥, 以遏其毒氣, 必致日延日甚, 而元氣日敗, 則一潰不可收拾矣。 考諸方書, 俱未詳及此證, 故悉其所因, 并附治按於後。
立齋曰: 附骨疽有因露臥, 風寒深襲於骨者, 有因形氣損傷不能起發者, 有因剋伐之劑虧損元氣, 不能發出者, 有因外敷寒藥, 血氣凝結於內者。

凡此皆宜灸熨患處, 解散毒氣, 補接元氣, 溫補脾胃為主。 若飲食如常, 先用仙方活命飲解毒散鬱, 隨用六君子湯補托營氣。 若體倦食少, 但用煎湯培養諸臟, 使邪不得勝正。 若膿已成, 即鍼之, 使毒氣不得內侵, 帶生用鍼亦無妨。 如用火鍼, 亦不痛, 且使易斂。 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氣, ?熨法能助陽氣, 行壅滯, 此雖不見於方書, 予常用之大效。 其功不能盡述, 惟氣血虛脫者不應。

又曰: 大抵此證雖云腫有淺深, 感有輕重, 其所受皆因真氣虛弱, 邪氣得以深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