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六节 脱肛第 4 页
(二)直肠周围注射法
1.适应证Ⅱ、Ⅲ度脱肛。
2.禁忌证直肠炎,腹泻,肛门直肠周围急性炎症。
3.操作方法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术前各用千分之一肥皂水灌肠一次,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和肛内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用细长腰穿针头和20mL注射器,以距肛缘1.8cm的3、6、9点处为进针点,先在3点或6点刺人约4—6cm时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一手指伸人直肠内,仔细寻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rn,然后缓慢注药4—6mL,务必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散开。以同样方法在对侧注射。最后在6点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人4—5em后到达直肠后间隙,呈扇形注药4—6mL,三点共注药12—18mL。注射完毕后局部消毒,外盖无菌纱布。卧床休息2—3天,控制不大便3天。术后1—2天可有低热,但不会超过38℃。术后常规配合使用抗生紊预防感染。
此外,还有肛门紧缩术和直肠疤痕固定术等。
[预防与调摄]
一、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二、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三、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结语]
脱肛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其临床特点为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外且伴肛门松弛。
基本病机为气虚下陷。分三度:工度脱肛系直肠粘膜脱出,Ⅱ度脱肛为直肠全层脱出,Ⅲ度脱肛为直肠全层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气虚下陷证,治宜健脾益气、升提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藓渗湿汤加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注射疗法、手术疗法治疗。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