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第 2 页
某 湿为渐热之气,迷雾鬲间,神机不发,三焦皆被邪侵,岂是小恙,视其舌伸缩如强,痰涎粘着,内闭之象已见,宣通膻中,望其少苏,无暇清至阴之热。
至宝丹四分,石菖蒲金银花汤送下。
王十八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其热从阴而来,故能食,形瘦,脉数左盛,两月不解,治在血分。热陷血分
生鳖甲 青蒿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淡竹叶
许 温邪已入血分,舌赤音低,神呆潮热,即发斑疹,亦是血中热邪,误汗消食,必变昏厥。
犀角 细生地 玄参 丹皮 郁金 石菖蒲
张 舌绛裂纹,面色枯槁,全无淖泽,形象畏冷,心中热焚,邪深竟入厥阴,正气已经虚极,勉拟仲景复脉汤,合乎邪少虚多治法。热入厥阴
复脉去人参生姜,加甘蔗汁,代水煎。
又 热病误投,表散消导,正气受伤,神昏舌强,势如燎原,前进复脉法,略有转机,宜遵前方,去桂加参,以扶正气为主。
复脉汤去桂,加人参甘蔗汁,代水煎药。
又 进甘药颇安,奈阴液已涸,舌强音缩,抚之干板,较诸已前龈肉映血有间,小便欲解掣痛,犹是阴气欲绝,欲寐昏沉,午间烦燥,热深入阴之征,未能稳许愈期也。
生白芍 炙甘草 阿胶 鸡子黄 人参 生地 麦冬 炒麻仁
某 误下热陷于里,而成结胸,所以身不大热,但短气胸满烦躁,此皆邪热内燔,扰乱神明,内闭之象,棘手重恙,仿仲景泻心法,备参末议,再候明眼定裁。误下热陷成结胸
川连 黄芩 半夏 炮淡干姜 生姜 枳实
吴 神气如迷,不饥不食,乃苦辛消导发散,劫夺胃津所致,盖温邪手经为病,今世多以足六经主治,故致此。误治伤胃津液
细生地 竹叶心 麦冬 玄参心 连翘心 郁金
王妪 温热十三日,舌黄,心中闷痛,初病手经,不当用足经方,老人怕其液涸,甘寒醒胃却热。
鲜生地 竹叶心 麦冬 郁金 川斛 菖蒲根
吴十五 近日天未寒冷,病虚气不收藏,所感之邪谓冬温,参苓益气,薄荷桔梗杏仁泄气,已属背谬,加补骨脂温涩肾脏,尤不通之极,自述夜寐深更,漐漐有汗,稚年阴不充,阳易泄,论体质可却病。冬温伤液
桑叶 大沙参 玉竹 苡仁 生甘草
糯米汤煎药。
陈半岁 冬温入肺,胶痰化热,因未纳谷之身,不可重药消痰通利。
炒麦冬 桑叶 大沙参 甜杏仁 地骨皮
某 脉数右大,烦渴舌绛,温邪,气血两伤,与玉女煎。气血两伤
生地 竹叶 石膏 知母 丹皮 甘草
陈二三 阴虚温邪,甘寒清上。阴虚感温邪
白沙参 甜杏仁 玉竹 冬桑叶 南花粉 生甘草
关 阴虚挟温邪,寒热不止,虽不宜发散消食,徒补亦属无益,拟进复脉汤法。
炙甘草 阿胶 生白芍 麦冬 炒生地 炒丹皮
青甘蔗汁煎。
黄 体虚,温邪内伏,头汗淋漓,心腹窒塞,上热下冷,舌白烦渴,春阳升举为病,犹是冬令少藏所致,色脉参视,极当谨慎。
阿胶 生地 麦冬 生牡蛎 生白芍 茯苓
张五五 劳倦内伤,温邪外受,两月不愈,心中温温液液,津液无以上供,夜卧喉干燥,与复脉汤去姜桂参,三服后可加参。劳倦感温阴液燥
汪 劳倦更感温邪,阳升头痛,寒热战栗,冷汗邪虽外达,阳气亦泄致神倦欲眠,舌赤黄胎,口不知味,当以育阴除热为主,辛散苦降非宜。
复脉汤去参姜桂麻加青甘蔗浆。
曹 脉促数,舌白不饥,寒热汗出,初起腹痛,脐右有形,乃久伤劳倦,复感温邪,今病两旬又六,微咳有痰,并不渴饮,寒来微微齿痉,此营卫二气大衰,恐延虚脱,议固卫阳,冀寒热得平。劳倦感温,营卫胃阳兼虚。
黄芪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牡蛎 南枣
陈 热病后,不饥能食,不寐,此胃气不和。病退胃不和
香豉 黑山栀 半夏 枳实 广皮白
华五五 口鼻受寒暄不正之气,过募原,扰胃系,寒热已罢,犹不饱不饥,舌边赤,中心黄,余邪未清,食入变酸,乃邪热不胜谷,以温胆和之,半曲温胆去甘草茯苓枳实,加郁金黑山栀。
林氏 腹满已久,非是暴症,近日面颔肿胀,牙关紧闭,先有寒热,随现是象,诊脉右搏数,左小,乃温邪触自口鼻,上焦先受,气血与热胶固,致清窍不利,倏有痹塞之变,理当先治新邪,况头面咽喉结邪,必辛凉轻剂以宣通,若药味重浊,徒攻肠胃矣,仿东垣普济消毒意。热毒壅结上焦
连翘 牛蒡子 马勃 射干 滑石 夏枯草 金银花露 金汁
席 脉左数,右缓弱,阳根未固,阴液渐涸,舌赤微渴,喘促自利溲数,晡刻自热,神烦呓语,夫温邪久伏少阴,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但今见症,阴分固有伏邪,真阳亦不肯收纳,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不为上焦热阻,下焦根蒂自立,冀其烦躁热蒸渐缓。阴虚邪伏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
饮子煎法。
又 晚诊,阴中伏邪,晡时而升,目赤羞明,舌绛而渴,与育阴清邪法。
生地炭 玄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 犀角 石菖蒲
又 脉左数,右软,舌干苔白,小溲淋沥,吸气喘促,烦汗,肾阴不承,心神热灼蒙闭,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
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晚进周少川牛黄清心丸一服。
又 昨黄昏后,诊脉,较诸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惟尺中垂而仍动,呓语不已,若有妄见,因思肾热乘心,膻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一服,俾迷漫无质之热,暂可泄降,服后颇安,辰刻诊脉濡小,形质大衰,舌边色淡,下利稀水,夫救阴是要旨,读仲景少阴下利篇,上下交征,关闸欲撒,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以阳明司阖,有关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
又 晚服照方加茯苓。
又 脉左沉数,右小数,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虚邪仍留阴分,议用清补。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稆豆皮 糯稻根须
又 金匮麦门冬汤。
程二八 温热病,已伤少阴之阴,少壮阴未易复者,恰当夏令发泄,百益酒酿造有灰,辛热劫阴泄气,致形体颓然,药难见效,每日饵鸡距子生用,其汤饮用马料豆汤。邪热兼酒热伤阴
徐评 细详诸案,俱是热邪误治入脏之坏症居多,时邪温热之症绝少。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http://www.wujue.com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