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疑难病症 >> 艾滋病 >> 正文

艾滋病中药治疗进展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网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9 16:42:56

    2.当今世界上对植物药的研究不少,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复方研究:这是中医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因为中医有古今经验,有大量的复方,它的优点是适应整体观,适合于辨证论治,适合于个体化治疗,特别是能比较好地从大量临床医疗经验中获得信息。不利的方面是方剂内容和成分复杂,一般用的是协定方,不搞灵活的辨证论治。中国、日本、美国的临床研究者用协定方得较多,非洲也有少数。(1)小柴胡汤:日本根据中国古代张仲景《伤寒论》的著名方剂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制成颗粒剂,并不辨证(小柴胡证),而是辨病(艾滋病)用药,取得疗效。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机制,发现能抑制70%艾滋病人的逆转录酶活性(小野),能抑制pGE2和过氧化物的产生(宫本),间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分解其方剂成分,发现其中的黄芩提取物有最强的抑制逆转录酶作用,而其两种成分黄芩甙和黄芩甙元也有此作用(渡边)。还发现它和AZT有相乘的抗艾滋病病毒作用。这项日美两国多单位科学家合作研究的结果有下列特点:①方剂固定,不辨证,便于总结;②制成颗粒,质量稳定,便于服用;③研究由浅及深,运用拆方,找到有效成分;④初步阐明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抑制病毒复制)。这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古代中医方剂较成功的例子;(2)人参汤:即《伤寒论》中的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它能增加已减少的TH细胞,增加具有抑制重组艾滋病病毒的抑制系统细胞,明显增加NK细胞.在人参中所含元素锗可净化血液,提高肝脏解毒功能,抑制艾滋病病毒.(3)艾滋一号(中国一号)方:为冬虫夏草等组成。治疗证明有增强体质、调整机体免疫状态、阻断HIV感染发展作用。该药有明显的细胞免疫促进作用。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T细胞转化功能,使其诱生的IL-2和IL-3活性明显增高,调节TH/TS比值,在体外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其它有美国的七林草药方(含灵芝、黄芪、板兰根等28种草药)、复方玉泉剂、增益方、清热方和芳香方,乌干达的PCK-4方,坦桑尼亚的ELS复方,中国的艾滋可宁及双黄连粉针剂等。在复方研究中,肯定上方的疗效较好,然后弄清其各个成分的作用也是必要的,拆方研究就成为肯定复方疗效后的进一步研究的方法,日本研究小柴胡汤时、既肯定了该方的疗效,也初步了解了其作用机制,是较成功的例子。当然拆方不等于否定整方,整方和各个成分的比较研究还是必要的。2.单味药的研究:1)筛选法:现代医学,在动物身上筛选单味药往往是研究工作的起点;但中医学则由于对中药的安全性有把握,所以常以临床观察为起点,动物筛选实验往往是第二步。(1)美国张似满和香港杨显荣共同用感染的H9细胞系,筛选了27味清热解毒中药,发现其中11味,如紫花地下、夏枯草、穿心莲、金银花、螃蜞菊、牛蒡子、黄连、淫羊藿、紫草、狗脊贯仲、苦参等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但这些中药在细胞外并不能灭活HIV。分离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紫花地丁为磺化多糖,复枯草为夏枯草皂甙和硫酸多糖,螃蜞菊为双萜乳糖。AZT、紫花地丁、夏枯草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6:33:66。(2)美国李锡苓等用H9,细胞和MOLT-4细胞,筛选了56种中草药注射液,发现其中10种有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作用,如复方丹参注射液、银黄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复方黄连素注射液、冠心灵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牛黄醒脑注射液等,其中以复方丹参和银黄注射液的效果为最好,复方黄连素、冠心灵、丹参、丁公藤注射液还有抑制90%以上的细胞融合作用。(3)中国中医研究院李泽琳等用MT-4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对55种中草药进行培养观察,发现其中计12种有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作用,如黄连、紫花地丁、连翘、天花粉等。(4)中国罗世德的在体外抗艾滋病病毒试验中筛选了500种中草药,发现其中50种有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如桑白皮、紫草、漏卢、巴豆、摈榔、白头翁、防风、蔓荆子等。(5)中国关崇芬等用猴艾滋病病毒(SIV)在HUT-78细胞系进行40种中药的筛选试验,结果发现紫花地丁、天花粉、甘草甜素等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6)中国金恩源在体外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MOLT-4细胞系,观察14种中草药对抑制融合细胞的形成,发现丹参、柴胡、甘草甜素效果最好。中药筛选是一个好方法,它网罗的面广。但是,中药有12000种,方剂有十万多个。筛选对象选择哪些,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则工作量太大,不易成功。在动物身上筛选出来的有效中药,由于动物种属的差异,与临床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但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良好的起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进一步研究各个单味药的作用:(1)甘草:甘草中的甘草甜素(GL)被公认对HIV有抑制作用,在HIV感染的细胞培养中,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巨细胞形成,抑制HIV的复制。其机制可能是阻碍HIV与细胞的结合。在坦桑尼亚用甘草制剂治疗112例病人,获得很好效果。(2)天花粉:早在60年代,天花粉已用于计划生育作为中期引产剂,它能使细胞的核糖体灭活,引起胎盘的滋养纲胞坏死而流产。现从天花粉中分离出天花粉素(trichosanthin),称GLQ一223或Q物质。它能抑制HIV的复制,抑制逆转录酶活性,阻止从感染的巨噬细胞中释放P24抗原,选择性地杀死感染HIV的巨噬细胞。在临床上,能使T细胞增加、P24抗原下降,但由于它是一种细胞毒,能大量杀死细胞,释放蛋白,引起较明显的副作用,如头痛、发热、肌痛等流感样综合征.目前已在美国广泛应用,并已进展到二期临床实验,是很有希望的新抗艾滋病药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