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疑难病症 >> 艾滋病 >> 正文

艾滋病中药治疗进展第 4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网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9 16:42:56

(20)田基黄:从田基黄中提纯的生物碱田基黄素,在体外已证明能阻滞HIV复制中的几个环节。此外还有大豆皂甙、棉酚、秘鲁钩藤、蕙苡仁、大蒜(SGP)、澳大利亚栗树果、三七、茵陈、绞股兰、党参、当归、黄芪、熟地、百合、天冬、茯苓、杜仲、枸杞子、山萸肉、红枣、刺五加、五味子、菟丝子、生姜、麦冬、白术、西洋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山豆根等,都被报道在实验中观察到有抑制HIV作用或抗HIV作用。很多中药兼具抑制病毒和增强免疫双重功能,如甘草、黄芪等,这样,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就更好。这方面的资料还有不少,总的说,中药和植物药是极为丰富的,如何从中发掘出有效的治疗文滋病的中药?我们以为,可以从大规模筛选着手,也可以广泛从民间药中搜集,更可以从治疗其它病,特别是癌症和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有效中药中移植。3.从药物成分来研究:药物的不同成分具有不同作用,在单味药取得疗效的基础上,必然要走到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这一层次,以便进一步弄清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质量控制等问题。(1)多糖类:这是当今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物质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多糖类有免疫调节或增强作用,如硫酸多糖可以与GPI20结合,干扰GPI20与CD4分子的结合与合胞体的形成。干扰HIV的吸附及渗人细胞的过程,抑制HIV的复制,这种刺激所引起的,包括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巨噬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和补体交互途径的活性等。这些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如红毛五加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免疫调节和免疫抑瘤作用,从红藻中提取SAE多糖组分,体外实验可抑制70%HIV复制。从褐藻中提取的多糖,能抑制HIV复制、它吸附于CD4淋巴细胞。有些藻类(褐藻、蓝藻)中的多糖能抑制逆转录酶。从夏枯草中提取的水溶性夏枯草素是碳酸化多糖,其作用机理是阻碍HIV与靶细胞结合。香菇多糖的作用也是如此。在多糖的结构中,白芷、当归、红花、黄芪等具有较高的诱生干扰素活性。(2)生物碱:栗树精胺(castanQspermine)是一种糖基化抑制剂,能抑制HIV颗粒装配及成熟,干扰HIV糖蛋白的加工及艾滋病病毒外膜蛋白糖基化的完成。从蓝桉的叶和花萼中分离出了5种HIV逆转录酶的抑制剂,白屈菜中的芳香性苯菲啶生物碱的作用亦是抑制逆转录酶。原小檗碱型生物碱、非洲防己碱碘化物、异喹琳生物碱和苄基菲啶类生物碱均有抗逆转录酶活性。从柔枝槐(sophorasubprostrata)根部提取的苦参碱,治疗HIV感染有效。(3)黄酮类:从抑制逆转录酶试验中发现黄芪甙元、木犀草素、木犀草素一7一葡萄糖甙、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杨梅树皮素等8种中药成分具有活性,前两者活性最高。1,4一甘草查耳酮、甘草异黄酮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金丝桃蒽酮可明显抑制艾滋病病毒成熟过程的最后阶段,桑白皮中的黄酮也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酶。(4)萜类:甘草甜素可抑制艾滋病98%的病毒,引入硫酸基,其效果可提高4倍,其作用可能为抑制某种酶。属于倍半萜的棉酚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大豆中三萜皂素和三萜均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败酱属植物黄花龙耳种子中分离得到环状三萜,具抗HIV活性。皂角和肥皂英皂甙分离出两种三萜样皂贰,即皂角皂甙G和肥皂英皂甙G,在H9细胞系中,具有抗HIV复制作用。5)蛋白质类:芦荟的有效成分是大分子糖蛋白(carrisyn),它能促进T4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天花粉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也是一种高度提纯的、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天花粉蛋白GLQ一223,它能切开核糖体,消灭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能选择性地杀死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并可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苦瓜中分离的两种蛋白:α-苦瓜素和β-苦瓜素也能使核糖体灭活,蓖麻毒蛋白A键也有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从胡芦科欧洲蓣属分离出的小榄香胶素是一种单链失活核糖体蛋白(RIP),它能选择地抑制HIV一1感染的淋巴细胞生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