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第 2 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师祖,其提倡的“道”,既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又是万事万物演变的根本规律。故道家养生说的核心是让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而实现长生,即“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道德经·五十九章》)。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在“无为而治”的前提下做到“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重在道德即思想境界方面的修养和调摄。具体而言,守静的根本方法是“养气”,即通过形神相合、恢复本性、积德内敛等修炼来培植、净化、充实自己的生命精神,使体内之气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内外交流,以追求人生自然的境界,去体悟天地自然之道的精神。致虚的根本方法是“寡欲”,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在老子看来,一个人朝夕营营,触处皆是名利,且人有生理之欲,情感之逐,则无时无刻不与物质相牵缠,若任其发展,一味追求感官物质的享受,就不能不受物的限制,甚而受物的支配,如此便违背了“无为”、“自然”的规律,从而使人的生命耗损,精神涣散,于身心健康大为不利。所以,致虚是心灵的淡泊,是无为的前提;而无欲则是致虚的养生方法。当然,老子提倡寡欲或无欲,并非是要根除人的一切正常欲望的禁欲主义,而是指力戒贪欲与纵欲,如《道德经·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又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四十六章》)。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并将道家学说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亦提倡返朴归真,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如:“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同时,在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方面,庄子认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达生》);在发病方面,指出四时之气不正或七情的刺激,都会致人生病,“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庄子·在宥》);在运动养生方面,提倡调节呼吸,模仿动物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主张“吹煦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申,为寿已矣”等(《庄子·刻意》)。由此可见,老子和庄子的这些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精神调摄法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难怪有人认为《内经》中的养生之论源出于道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名人养生][图文]黄永玉的养生之道 12-19 [饮食养生]秋季养生汤的做法 09-25 [饮食养生][图文]中医推荐中秋养生食物 09-25 [养生小常识]女性中秋养生三则 09-25 [四季养生]秋季养生谈食补与药补 09-15 [四季养生][图文]秋季养生谈“枣” 09-09 [养生小常识]秋季养生小常识——泡脚 09-08 [饮食养生]适合秋季煲汤的四种蔬菜 09-08 [养生文化]养生谈“善” 09-05 [饮食养生]秋季饮食养生——扁豆烧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