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综合频道 >> 健康杂谈 >> 正文

黛玉之死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30 15:41:40

  一纸红楼多少泪,玉殒香消使人悲!仅其中一个林黛玉,已不知教多少痴情者肝肠寸断!不少读红楼者独爱黛玉,爱其美、感其痴其情、惜其才、痛其悲。

  而关于黛玉之死,向来众说纷纭,概括来看,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病死说;二、泪尽说;三、气死说;四、自沉说。各人对红楼所感所究不同,乃各持己见,自成一家之言。虽然泪尽说与自沉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更容易从心底里认可,对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但病死说也有相当多的支持者。关于黛玉之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愚之见,黛玉之死,乃各种原因综合所致。那么,怎样看待病死说呢?

  读红楼者皆知黛玉害肺痨。现人多以为肺痨即肺结核,其实不尽然。痨者多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传染所致。初起病变主要在肺,久之则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肺痨病因分内外两方面。内因是素体虚弱,起居不慎,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气血虚弱,阴精耗损。外因是感受病者之气,痨虫乘虚而入,发为肺痨。古人多谓痨者不治,其实若能好生保养,纵不能根治,亦能延其寿命。可引第八十三回王大夫所言为证:六脉弦涩,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一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此时黛玉病重,但在后文我们可以看到,经过王大夫的药理调养,黛玉虽病根不除,病亦大愈。黛玉贵为贾家至亲,虽父母双亡,药物治理始终未断,而终难逃青年丧命,究其因,还与黛玉个人有关。

  那么黛玉之病,究为何?

  《经》言久病失治,气血两虚。书中言黛玉幼即感病,所谓病久必虚,书中对黛玉的描写,无处不透着一个“虚”字。如第三回对黛玉的神现: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美,亦为一种病态之美,盖病邪迁延不去,气血皆虚之体现。气虚不行,则其体不温,其形不充,津血留止不行,诸邪皆进,病峰起矣。如《素闻·遗篇》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岂有不易病者乎?血者,如《景岳全书·血证》言:“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行,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衰,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可见气血两虚,其体必至弱,其寿若不倾,必因调养有道,气血生化,乃可益其年。黛玉虽不失补益之品,奈何生不胜其损!

  黛玉尽日忧思,此乃其病不愈之二。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则伤脾。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质的输布,使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得到水谷精气充养。《经》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思乡、思父母、性孤高受屈之故,气结不得解,脾胃功能失职,况后来伤心事不断,黛玉竟药食不进,只求速死。思虑本已暗耗阴血,血少阴亏,又饮食不进则气血生化无源;又言:“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对于一个一心求死的病人,虽灵丹妙药,不可挽其性命。

  第八十三回王大夫诊黛玉曰:“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皆因平日郁结所致”。黛玉幼即寄于荣国府之篱下,因其孤高而性猜忌,况随年岁越长,心中之事越多,而可诉之人几无,多少思虑忧愁委屈郁积在心。郁则为热,郁久伤阴。肝经火旺,反克其母,肾阴耗竭。肾乃先天之本,竭,命不固矣!肝经火旺,反克其所不胜,且肺为娇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病者,亦不堪其灼,况其本已疲极乎!又“木旺乘土”,肝气郁结,则脾为之不运而百病变化而出。此其病不愈之三也。

  就其病因看,黛玉已必死无疑,况诸因竞相戕害!如此一株绛珠仙草,终不堪风尘,在红尘走了半遭,把泪还尽,履言而去。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