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之医理
中医外治法之医理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疾病的医理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关注,因为病从口入妇幼皆知,所以吃药治病就天经地义并十分认同,但将药物贴敷在皮肤上也能治疗内科病就不大理解。自针灸正骨、推拿形成专科后,作用机理的探索和研究已由浅入深,中医药物外治疗法的吸收和机制就更加备受关注,因此有必要让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熟悉此疗法,使这一安全可控、疗效确切、无肠胃肝脏伤害的外治疗法,给广大消费者带去健康福音。
中医外治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中药施于皮肤、腧穴、孔窍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由于所用药物不同,施治部位各异,其吸收与机制也因而有异。根据深入探索与研究,中医药物外治疗法的吸收与机制主要有经络传导、皮肤透入、黏膜吸收三个方面组成。
一、经络传导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用药物贴敷有关穴位。既有穴位刺激作用,有通过经络传导而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以治疗疾病。肚脐是中医外治疗法常用的重要经穴,脐名神阙,居中焦,属任脉,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乃经脉之海。又任督相表里,冲、任、督“一源而三岐”,三脉经气相通,故神阙总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现代研究认为:药物对体表腧穴的刺激,通过经络将这一刺激信息(包括辅助的温热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物理刺激等)传入内脏或至病所,发挥调节和治疗作用。
二、皮肤透入
中医经皮肤给药的方法甚多,如敷、贴、涂、搽、擦、熏、蒸、洗、浴等。皮肤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小分子的药物加入适当透皮剂,即能透过表皮从真皮吸收到人体。因为真皮有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活跃的血液循环运转药物很快。皮肤给药的优点是:避免药物对肠胃道与肝脏等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肠胃道与肝脏对药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三、黏膜吸收
从鼻、眼、口等给药多为黏膜吸收,其方法如搐法、塞鼻、香袋、药枕、喷雾、药烟等。鼻腔吸收,鼻黏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织成网状,因此药物可以迅速从黏膜透入血管,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口腔吸收,口腔黏膜非常丰富口腔给药可使药物在黏膜表面扩散,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有时口腔黏膜吸收仅次于静脉注射及雾化吸入;眼部吸收,是通过眼部结合膜中的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肺部吸收,是通过药物雾化吸入肺部的肺泡吸收;肠道吸收,是通过将药液、气雾输入直肠的黏膜吸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医药粥]治疗闭经的中医药粥 08-08 [中医外治]心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肠病治未病特色疗法 07-18 [中医外治]中药外用防痱子 07-17 [中医外治]小儿脾气虚泄泻外治法 07-14 [中医外治]脾阳虚泄泻中医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图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贴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内涵与优势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07-03 [中医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疖痈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