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中医艾灸 >> 正文

中医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艾灸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0 7:48:35

    4、药物的不同

    根据不同疾病的性质,在治疗时选择相应性味、功能、主治功效的药物加入艾条中(药艾);或是隔于艾柱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黄蜡等)施术,也会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补的作用。如附子饼隔物灸则多用于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隔姜灸温经散寒;丁香敷灸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而治虚寒腹泻、阳痿、阴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敛汗而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隔胡椒温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泻的作用。如甘遂敷灸则多用于逐水泻水;还有隔蒜灸解毒消肿杀虫而治痈疽疖肿癣疮;斑蝥敷灸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而治痈疽、咽喉肿痛、瘰疬;毛茛敷灸利湿消肿止痛而治鹤膝风、恶疮痈疽、胃痛;石龙芮敷灸解毒消肿而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威灵仙敷灸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而治风湿痹痛;板兰根敷灸清热解毒而治腮腺炎;簿荷敷灸疏散风热而治流感等。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此三种隔物灸就寓有补泻之意。另如桃枝灸可温经散寒,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而桑枝灸对疮伤已溃者可“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其补泻作用显然与前者有别。总的来讲灸疗的补泻作用与穴位功能、临床证候、灸疗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灸疗时间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及患者的体质等密切相关。临床上无论运用何种补泻,都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艾灸分补泻,且灸法补泻效应是通过调控施灸刺激量而实现的,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