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命名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名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名”。从腧穴的命名反映一定的理论概念。孙思邈《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明堂》,曾对经穴名称逐一诠释,惜原书散佚,现仅存手太阴肺经一卷。以后张介宾等医家对腧穴名义续有解释。清代程知(扶生)著《医经理解》对腧穴命名曾作了如下概括:“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海,言其所归也。渊、泉,言其深也。狭者为沟、渎。浅者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门、户,言其所出入也。尊者为阙、堂。要会者为关、梁也。丘、陵,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髎,言其骨之空阔者也。俞,言其气之传输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言简意赅,深得命名要旨。
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可谓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结合腧穴的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一定的名称。归纳起来,腧穴命名的依据及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腧穴命名一、自然类
(一)以天文学上的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
(二)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的形象而命名,可分以下几类。
1.以山、陵、丘、墟来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
2.以溪、谷、沟、渎来比喻腧穴的形象,如后溪、阳溪、合谷、陷谷、水沟、支沟,四渎等。
3.以海、泽、池、泉、渠、渊来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曲泉、涌泉、经渠、太渊、清冷渊等。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