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朝鲜族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朝医学在中国延边地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年以前近50年间的民族医学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延边地区处于开垦初期,朝鲜族人口由1907年的 8万人猛增至30多万人,医疗卫生主要以朝鲜族民间东医及其医书的传入和本地草医、针灸医队伍的形成为特征。当时,已从朝鲜传入了《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等经典著作和《医方活套》等民间医籍等。由于《东医宝鉴》的理论较深,绝大部分民族医主要靠《医方活套》起家,当时这种民间民族医队伍约有 200多人。第二阶段是自1920年至1945年近25年间的民族医学普及提高时期。当时朝鲜族人口达60多万,民族医队伍也迅速扩大。据史料记载,在和龙、延吉等地,一些朝鲜族的有志之士配合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民族医学教育,于1920年在和龙县成立医学研究会,吸收会员48名;其他一些地方也相继成立类似的医学研究会,组织民间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医学理论。1938年成立了汉医讲习会,主讲东医与中医相结合的《汉方医学指南》一书,培训民族医567人次,到1945年末统计,延边民族医达460人,民族药人员 270人。在这个时期,学术上已经形成了经典学派和四象学派,促进了民族医药队伍的发展。第三阶段是自1945年至1952年建立自治州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三大原则指引下,民族医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1953年的政府统计,朝鲜族民族医药人员达 720人,进入了民族医药事业兴旺发达的时期。
朝医学又称为四象医学,是以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到中国的李济马的论著──《东医寿世保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施治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在由朝鲜传入的《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诊疗医典》等四象医学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延边地区的医疗实践,又有《四象临海指南》、《四象青兰新鉴》等著作的出现。形成了具有延边朝鲜族地区特点的传统医学体系。
朝鲜族医学是理论比较完整、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传统医学。在本民族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目前,朝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医疗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4年成立了延边朝鲜民族医药研究所,内设基础理论、临床、药物等研究室,有60多名各类研究人员,从事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所附设朝医医院,设置科研病床,为朝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积极培训医药人才,使朝医药队伍得到发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