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吕炳奎第 2 页
奠基中医 重视教育
吕炳奎一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工作,是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卓越的大教育家,党的中医政策的坚决捍卫者。
1954年3月吕炳奎以省委统战部与省卫生厅的名义召集了江苏省第一次中医代表座谈会,应邀参加的中医名家有邹云翔、承淡安、曹鸣皋、叶橘泉等70余位。同年,吕炳奎调任江苏省卫生厅长兼党组书记,组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中医进修学校,编写了相关教材27种。两年多培养200余名各科师资,有力地支持全国名中医院校,尤其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去京教师达40余位,如董建华、程莘农、王绵之、印会河、王玉川、杨甲三等。中医教育起步早、首推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所以吕炳奎常言:“中医工作,起步南京”,他为全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路奠石,功莫大焉。
1956年,谭震林向毛泽东主席推荐说:“吕炳奎是个名中医,应该让他出来管中医工作”。毛主席立即调吕炳奎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深感责任重大,当即表态:“要为中医讲话,为中医事业工作”,这是他铿锵有力的誓言。他调任卫生部中医司长后,更得展其兴办中医教育、弘扬中医学术的宏伟宿愿,与郭子化一起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5年后陆续在全国办了28所中医学院,使中医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他组织全国中医专家编写我国第一部高等中医院校统一教材《中医学概论》和参考书,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通俗易懂地阐明中医理论体系,为普及中医药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在南京、北京、成都等地创建了中医教师培训基地,培训骨干教师。这两项举措在中医教育史上堪称第一。
1960年初,全国中医学院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为新中国中医教育奠定了基础。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高校要砍掉40%,只留500所。中医学院23所,只保留北京、上海等5所老校。吕炳奎心急如焚,立即上书总理,后国务院文办主任林枫表示:“中医学院不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