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铺的横额店招
中药铺的横额店招
招牌,又叫“牌匾”、“匾额”、“铺匾”,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后来在布帘上题写店铺名称,继而又以木板代替布帘,出现了今天常见的各式招牌。
横额即放置于店铺门脸上方或店堂正上方的横牌匾,主要用于表示店铺的字号或名称。横额是伴随着宽阔门面的大店铺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型事物,店家为了显示豪华和气派,往往选用上好木材,制成和店铺门面齐长的门匾,悬挂在店铺的正上方,门匾往往被漆成庄重的朱红色,用金字题写店铺的字号和名称。这类门匾多由能工巧匠制作、名家题字,亦谓之店招。
老字号“乐仁堂”药店的牌匾,是横额中最有代表性的:南门匾为柳体“北平分此”,中门匾为“乐家老铺”,两旁配匾分别为“灵兰秘授”、“琼藻薪裁”、“丸散膏丹”、“人参鹿茸”。正式的店名牌匾“乐仁堂”,悬挂于正门内柜台上方,苍老遒劲的颜体字特具文采,格外引人注目。
在宋代以前,店招一般是作为店铺的标记而存在,没有什么更特殊的含义。《清明上河图》中店铺林立,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清晰可辨的就有“刘家上色沉檀楝香”、“杨家应症”、“赵太丞家”、“神农遗术”等。《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北诸医铺》对医药铺及其专科有记载云:“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
明清时期,店家开始宣传儒家“以义取利”的经商思想,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商品的名称或街坊的名字组成的店牌,而是包含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如明万历年间开设的药铺“千芝堂”的店名,取意自店内药目。该药目载:“窃顾世有千芝,俾天下共登仁寿,而余心始慰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