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中医的启蒙和普及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13 18:50:25

    中医科普的发展,除了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文字基本功训练以外,我建议还应该向古人学习,向民间学习,向时尚学习。

    在漫长的中医史上,中医科普是医生早年的启蒙,百姓生活的常识,一直是植根于民间土壤的瓜菜菽豆。阴阳五行家喻户晓,草医草药常用习用。科学普及不像现在那么郑重其事,更没有专家指导和宣传阵地。尤其是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达,文字已不像过去那么吝啬使用,通俗话本和其它通俗读物大量出现。明清时代,中医学徒启蒙必须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这些书的特点是通俗、形象、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滥觞所及,影响广远,实际上都是当时的科普作品。古人学中医的时候,都会编几首汤头歌诀。汪昂说,“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赅明,难称善本”。于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他亲自重编《汤头歌诀》,显然高人一筹,终于流传下来。这些前人的经验,值得今天的中医科普作者认真借鉴。第二是向民间学习。中医中药知识,本来来自草根一族。“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许多长寿老人,不是医药养出来的,而是自己活出来的。在《走好中医科普路》中,刘正才记载他在成都市访问九位百岁以上老人,探索他们的长寿秘诀。“访来访去,他们谁也没有受过异人传授,更没遇什么仙人指点。他们是普通市民,也没有练过功,也没有吃长生药。”我国有许多长寿地区,大都在偏远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的和田(维吾尔族),广西的巴马(壮、苗族),湖南的麻阳(苗族)等。那里的基本条件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简单的劳作生活,平静的心理心态,粗淡的饮食习惯。这些我们只有从民间发掘寻找,向民间学习才能得到。第三是向时尚学习。这不是鼓励大家追赶时髦,而是说中医科普要与时俱进,要跟着生活走,要有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因时因地制宜,善于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捕捉信息,寻找课题。茹毛饮血的时候讲火的重要性,肉林酒池的场合讲滋腻肥肠的危害性,晨昏颠倒的紧张生活中讲起居有常的道理,对多吃少动的人劝他们迈开腿并管住嘴。千万不要脱离生活讲大道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中新的医学知识不断创造,新的卫生问题不断涌现,中医科普不能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中医科普显然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但人类之健康长寿,可不是医家独门功夫。中医科普活动也不一定是中医界一家的事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长寿老人特多。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说,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如此看来,中医科普的哲理、医理、心理、文理,还深得很,我们真得要“走好中医科普路”。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