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莶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19:34:27
别名稀签草、黏糊菜、腺梗稀签。
菊科稀莶草属植物毛稀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叶及嫩梗供药用,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稀莶在我国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都有分布。各地主要以野生的稀签草入药,近十余年均栽培供药用。
植物特性
稀莶为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常高达100厘米以上,茎下部粗壮、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具纵棱,嫩枝绿色或紫褐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粗毛。叶对生,卵形至三角状卵形,较大,长5~20厘米,宽3~1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钝锯齿,基部阔楔形而下延,两面被柔毛,尤以背面脉上密而长。头状花序细小,黄色,集成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及内外两列总苞片均被长柔毛及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有黏性;瘦果,倒卵形,微弯,具4棱,先端截形而稍宽,基部渐狭,黑褐色,长0.25~0.35厘米,宽约0.1厘米。
生长特性
稀莶草种子可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在平均气温9~10℃即陆续出苗。冬至至雨水露地播种,春分开始出苗;春分后播种,约15~20天开始出苗。
稀莶草生长喜温暖气候。早春气温低,生长缓慢,立夏后生长显著加快。芒种至大暑植株生长旺盛。花期9-10月,果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完全枯萎期11月中、下旬。
稀莶
(一)概述
别名稀签草、黏糊菜、腺梗稀签。
为菊科稀莶草属植物毛稀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叶及嫩梗供药用,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稀莶在我国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都有分布。各地主要以野生的稀签草入药,近十余年均栽培供药用。
(二)植物特性
稀莶为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常高达100厘米以上,茎下部粗壮、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具纵棱,嫩枝绿色或紫褐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粗毛。叶对生,卵形至三角状卵形,较大,长5~20厘米,宽3~1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钝锯齿,基部阔楔形而下延,两面被柔毛,尤以背面脉上密而长。头状花序细小,黄色,集成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及内外两列总苞片均被长柔毛及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有黏性;瘦果,倒卵形,微弯,具4棱,先端截形而稍宽,基部渐狭,黑褐色,长0.25~0.35厘米,宽约0.1厘米。
(三)生长特性
稀莶草种子可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在平均气温9~10℃即陆续出苗。冬至至雨水露地播种,春分开始出苗;春分后播种,约15~20天开始出苗。
稀莶草生长喜温暖气候。早春气温低,生长缓慢,立夏后生长显著加快。芒种至大暑植株生长旺盛。花期9-10月,果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完全枯萎期11月中、下旬。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稀莶草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除低洼积水地以外,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为获得较好的产量,则以选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为好。
整地时,土地先用犁深耕,整细泥土,作高畦,畦连沟宽200厘米(如前作为延胡索,可依原来宽度150厘米),沟深20厘米。作药用的稀莶草大田生长期只有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土地肥沃才能加速生长,获得高产。如以延胡索为前作,由于种延胡索时施过大量畜粪堆肥等长效肥料,土地肥力足,种稀莶草则不再施基肥。如用一般土地种植,则需在整地时翻入人粪或氨水作基肥。若用氨水,每公顷宜用氨水525千克左右,加水2~3倍稀释,再用粗眼洒水壶喷洒在畦面上,并立即用犁翻耕土地,防止跑氨;但这样处理后,还应隔二三天进行移栽,以防灼伤秧苗。
2.育苗移栽
稀莶草种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在春分后播种,每公顷播种子11.25千克左右,立夏间苗。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
(1)育苗
一般在雨水至春分露地播种育苗。育苗地做成普通的高畦,泥土尽量整细。撒上种子后,用脚将畦面踏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贴,再在畦面上薄薄地铺盖一层疏松的杂肥,以防止土壤板结,利于出苗。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撒种后,用钉耙轻轻地整一下畦面,使种子与土掺和,然后洒上水,再贴地平铺一张塑料薄膜保温,以加快出苗。
为保证稀莶草苗粗壮,育苗地播种宜稀不宜密。至幼苗1厘米高,具4片真叶时,用极稀薄的粪水淋浇一遍,以促进幼苗生长。
(2)移栽
一般在5月15~25日移植,如3月下旬播种育苗,则经两个月即可移植。大田种植密度一般为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但移植有早晚,土地肥力也有差别,因此,密度可在行距8~12厘米,株距6~10厘米的幅度内灵活掌握。稀莶草种得稀,分枝多,叶子多,药品质量好;相反,种得过密,则分枝少,叶子少,而且在封行后植株中部以下的叶子都落光,造成全草梗多叶少的现象。因此,从药用角度来说,宜种得稀些。移栽用的秧苗,以3~4厘米高,茎部有4或5个节的矮壮秧为好。秧苗要随拔随栽,如选阴天移栽或带上移栽,则更利于成活。栽后应立即烧一次清水粪稳根;如土干、气温高,则应跟着再浇一次,以确保移栽后成活。
3.田间管理
(1)松士除草
从移栽成活至封行约25~30天,这期间一般要松土除草2次。封行后可不再进行。
(2)浇水
稀莶草生长要求土壤湿润。但其生长旺盛期正处在梅雨季节,不会旱,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连续高温少雨,土地比较于,这时可在早晚进行一次沟灌抗旱。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6月初收获期均可发生。病斑暗褐色,形状不规则,往往被叶脉所限而呈多角形,直径0.2~0.5厘米,病斑发生多时,相互汇合,常见叶尖首先黄枯,但一般危害较轻,生产上常不进行防治。
(2)银纹夜蛾
其幼虫食害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子被吃光,每片叶子仅留几条粗脉,上部叶于继续被害。从5月中旬至收获均可危害,而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危害最严重。被害后,叶子大量减少,既影响植株生长,又影响药品质量,必须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在7月中旬以前,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银蚊夜蛾幼虫多在叶背面,喷药需注意喷到叶子背面。
(五)采收加工
要求在花蕾或花序出现之前收割。收获期一般为大暑至立秋。要选择连晴天气收割。因立秋后雨水偏多,割后往往难于晒干,易发霉,故不宜延迟收割。稀莶草割下后,先摊晒一天,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日晒、夜收,并在中午翻身晒,晒至于透为止。稀莶草在干燥过程中,不能遭受雨淋、夜露,否则很容易发霉、变质;收进室内也要摊开,防止发热。
菊科稀莶草属植物毛稀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叶及嫩梗供药用,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稀莶在我国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都有分布。各地主要以野生的稀签草入药,近十余年均栽培供药用。
植物特性
稀莶为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常高达100厘米以上,茎下部粗壮、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具纵棱,嫩枝绿色或紫褐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粗毛。叶对生,卵形至三角状卵形,较大,长5~20厘米,宽3~1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钝锯齿,基部阔楔形而下延,两面被柔毛,尤以背面脉上密而长。头状花序细小,黄色,集成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及内外两列总苞片均被长柔毛及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有黏性;瘦果,倒卵形,微弯,具4棱,先端截形而稍宽,基部渐狭,黑褐色,长0.25~0.35厘米,宽约0.1厘米。
生长特性
稀莶草种子可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在平均气温9~10℃即陆续出苗。冬至至雨水露地播种,春分开始出苗;春分后播种,约15~20天开始出苗。
稀莶草生长喜温暖气候。早春气温低,生长缓慢,立夏后生长显著加快。芒种至大暑植株生长旺盛。花期9-10月,果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完全枯萎期11月中、下旬。
稀莶
(一)概述
别名稀签草、黏糊菜、腺梗稀签。
为菊科稀莶草属植物毛稀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叶及嫩梗供药用,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稀莶在我国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都有分布。各地主要以野生的稀签草入药,近十余年均栽培供药用。
(二)植物特性
稀莶为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常高达100厘米以上,茎下部粗壮、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具纵棱,嫩枝绿色或紫褐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粗毛。叶对生,卵形至三角状卵形,较大,长5~20厘米,宽3~1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钝锯齿,基部阔楔形而下延,两面被柔毛,尤以背面脉上密而长。头状花序细小,黄色,集成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及内外两列总苞片均被长柔毛及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有黏性;瘦果,倒卵形,微弯,具4棱,先端截形而稍宽,基部渐狭,黑褐色,长0.25~0.35厘米,宽约0.1厘米。
(三)生长特性
稀莶草种子可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在平均气温9~10℃即陆续出苗。冬至至雨水露地播种,春分开始出苗;春分后播种,约15~20天开始出苗。
稀莶草生长喜温暖气候。早春气温低,生长缓慢,立夏后生长显著加快。芒种至大暑植株生长旺盛。花期9-10月,果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完全枯萎期11月中、下旬。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稀莶草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除低洼积水地以外,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为获得较好的产量,则以选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为好。
整地时,土地先用犁深耕,整细泥土,作高畦,畦连沟宽200厘米(如前作为延胡索,可依原来宽度150厘米),沟深20厘米。作药用的稀莶草大田生长期只有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土地肥沃才能加速生长,获得高产。如以延胡索为前作,由于种延胡索时施过大量畜粪堆肥等长效肥料,土地肥力足,种稀莶草则不再施基肥。如用一般土地种植,则需在整地时翻入人粪或氨水作基肥。若用氨水,每公顷宜用氨水525千克左右,加水2~3倍稀释,再用粗眼洒水壶喷洒在畦面上,并立即用犁翻耕土地,防止跑氨;但这样处理后,还应隔二三天进行移栽,以防灼伤秧苗。
2.育苗移栽
稀莶草种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在春分后播种,每公顷播种子11.25千克左右,立夏间苗。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
(1)育苗
一般在雨水至春分露地播种育苗。育苗地做成普通的高畦,泥土尽量整细。撒上种子后,用脚将畦面踏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贴,再在畦面上薄薄地铺盖一层疏松的杂肥,以防止土壤板结,利于出苗。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撒种后,用钉耙轻轻地整一下畦面,使种子与土掺和,然后洒上水,再贴地平铺一张塑料薄膜保温,以加快出苗。
为保证稀莶草苗粗壮,育苗地播种宜稀不宜密。至幼苗1厘米高,具4片真叶时,用极稀薄的粪水淋浇一遍,以促进幼苗生长。
(2)移栽
一般在5月15~25日移植,如3月下旬播种育苗,则经两个月即可移植。大田种植密度一般为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但移植有早晚,土地肥力也有差别,因此,密度可在行距8~12厘米,株距6~10厘米的幅度内灵活掌握。稀莶草种得稀,分枝多,叶子多,药品质量好;相反,种得过密,则分枝少,叶子少,而且在封行后植株中部以下的叶子都落光,造成全草梗多叶少的现象。因此,从药用角度来说,宜种得稀些。移栽用的秧苗,以3~4厘米高,茎部有4或5个节的矮壮秧为好。秧苗要随拔随栽,如选阴天移栽或带上移栽,则更利于成活。栽后应立即烧一次清水粪稳根;如土干、气温高,则应跟着再浇一次,以确保移栽后成活。
3.田间管理
(1)松士除草
从移栽成活至封行约25~30天,这期间一般要松土除草2次。封行后可不再进行。
(2)浇水
稀莶草生长要求土壤湿润。但其生长旺盛期正处在梅雨季节,不会旱,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连续高温少雨,土地比较于,这时可在早晚进行一次沟灌抗旱。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6月初收获期均可发生。病斑暗褐色,形状不规则,往往被叶脉所限而呈多角形,直径0.2~0.5厘米,病斑发生多时,相互汇合,常见叶尖首先黄枯,但一般危害较轻,生产上常不进行防治。
(2)银纹夜蛾
其幼虫食害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子被吃光,每片叶子仅留几条粗脉,上部叶于继续被害。从5月中旬至收获均可危害,而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危害最严重。被害后,叶子大量减少,既影响植株生长,又影响药品质量,必须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在7月中旬以前,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银蚊夜蛾幼虫多在叶背面,喷药需注意喷到叶子背面。
(五)采收加工
要求在花蕾或花序出现之前收割。收获期一般为大暑至立秋。要选择连晴天气收割。因立秋后雨水偏多,割后往往难于晒干,易发霉,故不宜延迟收割。稀莶草割下后,先摊晒一天,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日晒、夜收,并在中午翻身晒,晒至于透为止。稀莶草在干燥过程中,不能遭受雨淋、夜露,否则很容易发霉、变质;收进室内也要摊开,防止发热。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