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治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29 15:05:0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寻求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表现为气虚、心阳虚及气阴两虚;标实多表现为血瘀、气滞、痰浊、寒凝,临证时要注意辨证论治。
一、祛痰通络 活血化瘀
《症因脉证·胸痛论》提出“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胸闷胸痛矣”。指出痰瘀阻络,导致胸痛。现代人多属湿浊偏胜体质,湿浊久之则变为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血液瘀滞,痰瘀互阻致心脉不畅,发为胸闷心痛。在临床上此类患者较多见,表现为胸闷胸痛,入夜尤甚,痛引肩背,心悸,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治疗多以祛痰通络、活血化瘀为法。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当归、桂枝、桃仁、红花、牛膝、生地、赤芍、陈皮、茯苓等。
二、通阳散寒 豁痰下气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并治》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胸阳不振,阴邪(寒邪,痰浊,水邪等)干犯,气机阻滞是其发病的机制。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心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痛剧则肢冷而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或沉滑。治疗上以通阳散寒,豁痰下气为法,方多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临床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枳实、桂枝、厚朴、党参、陈皮等。
三、滋阴益气 兼以活血
现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阴两虚夹瘀者甚为多见,其中中老年患者最多。中医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加之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长期工作紧张和压力大,就会“劳心思虑伤心脾”,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而发胸痹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心前区隐痛或刺痛,时发时止,心悸,气短,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边有齿痕,脉细缓或弦细。临证之时以滋阴益气,兼以活血之法,每多收到良效。临床多用太子参、玉竹、麦冬、杜仲、枸杞、川芎、当归、丹参、红花、赤芍、炒枣仁等。
四、芳香开窍 温通止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说明寒性凝滞,阴寒之邪偏盛,气血为之闭阻则发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痛时发时止,遇寒加重,心痛剧烈,牵引左肩,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唇甲青紫,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因寒所致的疼痛宜散寒温通止痛。正如《医门法律·申明仲景律书》所言:“诸经心痛,……宜亟温其经,诸腑心痛,……宜急温其腑”。临床多用川椒、吴茱萸、干姜、麝香、木香、细辛、白术、附子、姜黄、厚朴等。
五、滋阴益肾 养心安神
临床冠心病心绞痛常见心肾阴虚证型,心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心悸,眠差等。肾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舌质暗,苔薄白,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沉弦。治疗上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为法,方多用杞菊地黄汤和首乌延寿丹加减,临床多用丹皮、桑寄生、菊花、生地、菟丝子、黄精、首乌、茯苓、牛膝、枸杞、酸枣仁、生龙牡等。
六、疏肝泄热 活血止痛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患者多表现紧张,易冲动,个性强,急躁等。为了实现愿望又常常压抑强迫,思虑烦多。这类患者往往肝气郁结,最易化火,火盛易煎熬营阴,耗伤心络。加之瘀血阻络,故见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多用疏肝泻热法,兼以活血止痛。临床常用柴胡、郁金、金银花、黄芩、菊花、丹参、麦冬、茯苓、白芷、葛根、川楝子、延胡索等,对于缓解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此外,因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症状为心绞痛,故寻找中医中药中有效止痛剂甚为重要。中药单味药中麝香、三七、荜拔、乌药等,药对中延胡索合冰片、西洋参合三七、蒲黄合五灵脂、檀香合丹参、佛手合香橼等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在临证时应该注意据证选用。
一、祛痰通络 活血化瘀
《症因脉证·胸痛论》提出“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胸闷胸痛矣”。指出痰瘀阻络,导致胸痛。现代人多属湿浊偏胜体质,湿浊久之则变为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血液瘀滞,痰瘀互阻致心脉不畅,发为胸闷心痛。在临床上此类患者较多见,表现为胸闷胸痛,入夜尤甚,痛引肩背,心悸,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治疗多以祛痰通络、活血化瘀为法。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当归、桂枝、桃仁、红花、牛膝、生地、赤芍、陈皮、茯苓等。
二、通阳散寒 豁痰下气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并治》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胸阳不振,阴邪(寒邪,痰浊,水邪等)干犯,气机阻滞是其发病的机制。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心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痛剧则肢冷而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或沉滑。治疗上以通阳散寒,豁痰下气为法,方多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临床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枳实、桂枝、厚朴、党参、陈皮等。
三、滋阴益气 兼以活血
现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阴两虚夹瘀者甚为多见,其中中老年患者最多。中医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加之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长期工作紧张和压力大,就会“劳心思虑伤心脾”,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而发胸痹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心前区隐痛或刺痛,时发时止,心悸,气短,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边有齿痕,脉细缓或弦细。临证之时以滋阴益气,兼以活血之法,每多收到良效。临床多用太子参、玉竹、麦冬、杜仲、枸杞、川芎、当归、丹参、红花、赤芍、炒枣仁等。
四、芳香开窍 温通止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说明寒性凝滞,阴寒之邪偏盛,气血为之闭阻则发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痛时发时止,遇寒加重,心痛剧烈,牵引左肩,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唇甲青紫,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因寒所致的疼痛宜散寒温通止痛。正如《医门法律·申明仲景律书》所言:“诸经心痛,……宜亟温其经,诸腑心痛,……宜急温其腑”。临床多用川椒、吴茱萸、干姜、麝香、木香、细辛、白术、附子、姜黄、厚朴等。
五、滋阴益肾 养心安神
临床冠心病心绞痛常见心肾阴虚证型,心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心悸,眠差等。肾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舌质暗,苔薄白,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沉弦。治疗上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为法,方多用杞菊地黄汤和首乌延寿丹加减,临床多用丹皮、桑寄生、菊花、生地、菟丝子、黄精、首乌、茯苓、牛膝、枸杞、酸枣仁、生龙牡等。
六、疏肝泄热 活血止痛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患者多表现紧张,易冲动,个性强,急躁等。为了实现愿望又常常压抑强迫,思虑烦多。这类患者往往肝气郁结,最易化火,火盛易煎熬营阴,耗伤心络。加之瘀血阻络,故见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多用疏肝泻热法,兼以活血止痛。临床常用柴胡、郁金、金银花、黄芩、菊花、丹参、麦冬、茯苓、白芷、葛根、川楝子、延胡索等,对于缓解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此外,因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症状为心绞痛,故寻找中医中药中有效止痛剂甚为重要。中药单味药中麝香、三七、荜拔、乌药等,药对中延胡索合冰片、西洋参合三七、蒲黄合五灵脂、檀香合丹参、佛手合香橼等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在临证时应该注意据证选用。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