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带下病
中医辨治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的增多,色质异常,腥臭,或伴有其他症状者。宋《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带下之病,妇人多有之。”世人也云:“十女九带”。其病成因多由脾肾受病,或邪犯冲任胞宫所致。“湿”邪为导致带下病的主要病因。《傅青主女科》云:“带下者俱是湿症”《沈氏女科辑要·带下》更明确提出了:“总不外湿火、相火、阴虚不守三途而已。”余临症谨守病机,对带下病辩证以八法治疗其效堪著,滋简述于下:
健脾益气法
带下者,水湿下注胞宫,皆因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司。脾虚带下常见带下量多色白,绵绵不止,经久难愈,其人精神不振,食纳不佳,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益气,主方完带汤,以大剂白术、炒山药各30克,并用人参、苍术、陈皮共起健脾祛湿之功,佐以车前子利湿,入白芍、柴胡、芥穗炭以调和肝气,共起健脾益气止带之功,为临床治疗白带下的首方,健脾益气法也是治疗带下病的第一大法。《笔花医镜》带下篇立论以五味异功散加扁豆、炒山药,薏苡仁、泽泻,诸带皆治,也是强调健脾益气治带下的意义。
升阳除湿法
湿为有形之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加之带下之症“虽无疼痛之苦,但有暗耗之害。”久则脾阳不升,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则带下缠绵难愈。《女科辑要》云“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痰湿下注,蕴积而成。”患者多见:带下量多不止,少腹坠胀或冷痛不适,四肢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濡弱。治以升阳除湿,方用升阳除湿汤加减,柴胡6克,升麻6克,生口芪18克,焦白术18克,桂枝9克,炒薏仁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木香6克,乌药5克,甘草3克,方可助脾阳升发,阳气盛而有利于湿气化,丽日当空则阴霾自散,带下可愈。临床也可辨证用补中益气汤加温阳之品皆可收效。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