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产后腹痛
分娩后,由于子宫强烈地阵发性收缩,而引起小腹剧烈疼痛者称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产后腹痛的主要机制有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虚实两端。
1.气血两虚:本病多为妇人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产后伤血耗气,冲任血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又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发为腹痛。
2.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因情志失畅,肝郁气结,气滞而血瘀;或恶露当下不下,胎盘胎膜滞留子宫,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辨证论治
主要依据腹痛的特点、恶露的性质辨其虚实。治疗重在调养气血,使气血畅通。虚则补而调之,实则通而调之。
1.气血两虚
[证候]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方药]肠宁汤。
主要药物:当归、熟地黄、阿胶、人参、山药、续断、肉桂、麦冬、甘草。
腹痛较著者,加香附、乌药、延胡索;便秘明显者,去肉桂,加火麻仁、肉苁蓉。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