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百日咳第 2 页
2.痉咳期
症状:咳嗽频作,咳后有回吼声,反复不已,入夜尤甚,痰多而黏,呕吐后阵咳暂停,神烦面赤,大便于,小便黄。舌苔微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川贝、法夏、苏子、杏仁、山栀各10克,黄连3克。痉咳频作者,酌加白僵蚕10克,蜈蚣两条解痉镇咳;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紫石英、竹茹各10克以降逆止呕;若痰多而喘者,可选加苏子、胆南星各10克,地龙8克以除痰定喘;如见呛咳、痰少、舌红苔净者,去黄芩、黄连,加北沙参、天冬、麦冬各10克以润肺养阴;咳血者,加鲜芦根、侧柏叶、白茅根各15克,红景天、三七各10克以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10克清泻肝火;胁肋疼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各10克疏肝活血止痛。
3.恢复期
阵发性痉咳渐减轻,鸡鸣样回声渐消失。临床又分气虚、阳虚两型。
(1)气虚型
症状: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少而稀,手足欠温,神疲,面色白光 白,自汗无力,纳呆,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