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排除法诊断半表半里证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半表半里的阳证为少阳病,半表半里的阴证为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当治以“和”法。
●对于复杂病症,难以直接根据条文提纲判断是否属于半表半里证的,可以采取排除法。即排除了病位在表、在里,那么就可以判断出是半表半里之证,再进一步结合寒热、虚实的情况,判断是偏于阳证的少阳病还是偏于阴证的厥阴病,然后再进一步辨方证。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始自于宋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论》中对“半表半里”的相关论述见于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张仲景在创造性地提出半表半里病位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半表半里的治法,即不可汗、不可下,只能“和”之。
在《伤寒论》中半表半里证的篇幅较表证、里证为少,但由于半表半里为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人体诸脏器所在之地,故临床半表半里证反而多见,并且证候复杂。笔者临床常用排除法来判断是否为半表半里证。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